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2016-06-12 12:42周光勇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有效性数学

周光勇

摘要: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要上学数学课就要想法担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44-02

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如果课堂的教学效率不能保证,势必严重影响到数学这个学科的整体的教学质量。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课堂教学效率高与低,与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要看学生个体努力的,但老师的教学措施确实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

1.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1.1确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时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中也提出了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数学概念或定理的形成过程中,不仅知道概念、定理是什么,还要知道概念、定理是怎样形成的,需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推理。具体到每一节数学课,教师就要依据课标精神,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目标清晰、简明、可操作性强,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

1.2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学生间存在差异,其基础知识、学习状态、心理素质等都不相同,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3.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预案。一个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学生怎么学"和"学的效果"上,具体应当思考以下问题:根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和任务,学生应该经历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应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突破重、难点;应该设计何种课堂结构和模式;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哪些任务(问题)等。这些就是准备教学预案的核心。

2.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摆脱不了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总是照搬教材,强行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灌输,整节数学课堂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课堂状态。总之,整节数学课堂呈现出来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导致培养出来的都是"服从型""接受型"的学生,他们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强调我们必须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没有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点,而是对学生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看到和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时,学生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举手,有的说:"金字塔、故宫、长城",还有的说:"苹果、桔子、菠萝"……这样,学生通过对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的立体图形的描述,得知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而且,也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更容易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容易被打开,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那么,教师要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昵?一是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从以往的传授者、控制者向引导者、启发者转变,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教"与"学"双方的良好关系。二是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好差等差别对待他们,而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三是教师要多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会让心灵与心灵对接,信任与信任相会,情感与情感相融。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来温暖学生的心灵,从而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四是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和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相处的基础,这同样适用于师生之间。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回答,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体谅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不挖苦、讽刺学生,从而使学生信任教师,主动亲近教师。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了,学生就一定会愿意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协助学生经过感知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初中几何第一册《引言》"几何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虽然能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结论,但关于"面动成体"的结论却不甚了解。对此,教师可应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制造出圆柱、圆椎、圆台等几何图形,从中截取出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并沿着规则的路途旋转,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运动的结果是圆柱、圆锥、圆台,这样学生就能了解"面动成体"的结论,并加深记忆,从而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贺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山.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吕明娟.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山.科学大众,2008(11).

[3]张海燕.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山.丽水学院学报,2006(5).

[4]东海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口].数学之友,2013(3).

猜你喜欢
初中生有效性数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