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2016-06-12 13:50张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新课标

张明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35-01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2.巧妙的课堂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是一门艺术,要运用得好,让它受益于课堂教学,关键就是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灵活运用。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多种方式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语言引导。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比如在上《野蜂飞舞》一课时,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积极动脑想想会有哪位小动物到来,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们的思想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是蜜蜂,它们飞得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声响";有的说:"它身体后边有刺";……于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想象的场景,在轻快的歌声中表演起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得对歌曲的深入欣赏、学唱和表演更加顺理成章。

3.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在教第二册《数蛤蟆》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也编写一段歌词,看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这样创编的《数兔子》: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呀/蹦蹦跳跳真可爱……我请同学把自己编的歌唱给那些创作得不太规范的同学听,并希望他下课后继续创作,鼓励他们做一名很棒的词作家。这种在歌词教学中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中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

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 如《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气氛。教师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呛"的词语,学生们听出这就是民族的锣鼓声,马上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呛的出现,也用手中的锣鼓给了大家听觉上的音响。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内容。

4.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良好关系

学生有时会因为喜欢老师的上课风格、谈吐甚至是仪表,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因此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4.1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小学音乐课程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例如新课程中《一对好朋友》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帮助学生运用音乐来装点人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好,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

4.2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充分地、恰当地利用资源,使学生之间拥有实质性的沟通互动,因材施教,实现教学价值的增值。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要担负"育人"的责任。

5.有效的课堂评价

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言为心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像一剂"兴奋剂",一下子给学生提了神,使课堂教学气氛更热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 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模唱、小组比赛唱、师生接力唱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如学生在歌唱或表演上有很大进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带头进行鼓掌以示鼓励;同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一握手以示鼓励,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

6.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谱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听觉想像和视觉想像的"通感"功能,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应该创造轻松愉快地欣赏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体验过程,感受音乐的情绪,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当老师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愿我们的音乐教师能认真学习同行们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音乐教学改革的征程中迈出更快更新的步伐! 让音乐表演成为每一个孩子敲开音乐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