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生本出发,让先学顺导助推言语自然生长

2016-06-12 14:39姜东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悟起点言语

姜东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89-01

阅读教学有着教会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诸多重任,其目标是使儿童的言语生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儿童都天生具有言语习得能力,他们出于交际、情感、生理等方面的需要,从模仿言语到根据当下的环境主动学习和调用言语,不断丰富自身的言语储备,言语的习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儿童具有主动习得言语的特点出发,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先学顺导的教学模式,创设适合儿童言语生长的情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言语奥妙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自然生长。

1.找寻言语表达密码,自主体悟中建构

王尚文先生认为:"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因而可以认为,比之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重要的东西。"儿童学习语言不但需要关注内容,更需要研究形式,唯有探寻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儿童真正体悟到言语的独特魅力。

1.1在"典型"结构中体悟表达形式。一篇文章总有与之相对应的文本结构,体现着一定的文本思路,承载着表达文本内容的重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的典型处,如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衔接,整体谋篇布局等,自主体悟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结构,发现"典型"中包含的规律,并运用到日常表达中去。

《石榴》一课在描写果实的颜色变化时用上了连接词,衔接起了前后内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描写果实颜色的词语,再启发他们找出是哪些词语把颜色的变化连接了起来。学生找到了"先""逐渐"、"最后"三个关键词。教师趁势发问:"你还知道哪些连接词?"通过交流,学生知道"然后","接着","又","再"等词都能起到连接作用。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继续学用连接词说话、写话,比如说说柿子外皮的变化,傍晚夕阳下沉时形状、颜色的变化等。学生的目光跳出了只关注文本内容的局限,聚焦于文本结构,在典型结构的体悟中发现了表达的共性,为自主迁移运用提供了帮助。

1.2在"新颖"描述中体悟言语内涵。儿童思维活跃、敏捷,求新求异,文本中不同于平常的语言描述很能吸引他们的关注。而这样的"新颖"描述一般都包蕴着丰富内涵,若能让学生体悟出其中的奥妙,文本语言必然深入心田,成为自然外化的一种需求。

《黄山奇松》最后一个自然段言语形式很特别——"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最前面的"屹立"、"斜出"、"弯曲"是用2个字写姿态,中间"仰"、"俯"、"卧"是用1个字写姿态,最后"状如黑虎"、"形似孔雀"是用4个字的比喻句写姿态。学生从这个句式能体会出黄山松姿态之丰富,但是作者为什么这样来描写黄山松的姿态是他们难以发现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先让学生找一找描写黄山松姿态的词语,试着比较这些词语的差异,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交流交流。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会体悟到,作者觉得单是一种写法不能表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于是在写法上不断变化。当学生探究出形式新颖的描述中包含的特殊内涵时,会获得一种别样的言语体验,并充分感受到言语形式对言语内容的辅助作用。

2.把握言语学习起点,精心预设中训练

成尚荣先生说:"教学过程永远有起点,因为起点是动态生成的。'教'在'学'的起点上比'教学从起点出发'内涵更丰富。"在我们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同时,要及时梳理、总结、发现、提炼新的出发点,让学生永远对学习充满求知欲和创造感。在先学顺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一个个教育起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让学生在精心预设的训练中得到言语生长。

2.1从已有起点出发——有效训练。不同的言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有着不一样的言语学习起点。因而,设计自主学习过程之前,就有必要对起点的差异进行研究,才可能确保针对学习基础设计的言语训练过程有实效。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本领。教学时都会让孩子用第一人称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这里涉及到课文语言的重组和扩充。一般孩子都会围绕外形、特点、本领三方面作介绍,但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和课上的资料补充使学生对航天飞机的了解已远远超出书本,因此设计名片时可以确立一个"基础保底+创造提升"的标准,鼓励学生运用列数据、作比较以外的说明方法,把航天飞机介绍得更加形象生动,使语言在实践中得到内化。

2.2在生长起点巩固——扎实训练。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之前的准备有多充分,仍然无法把握全部起点,儿童不可能停留在已有经验之中,他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展,并且充满创造力,因此课堂中要把握生长的起点,不断调整教学,通过扎实训练巩固言语习得。

《黄山奇松》一课具体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奇松的姿态后,又略写了其他松树的丰富姿态。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把描写三大奇松的方法运用到描写其他姿态的松树中来,这是学法迁移的一项训练。但是书中最后一段描写其他松树的文字过于凝练,学生很难展开想象,我们不妨提供松树千姿百态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去发现作者描写奇松时运用了"描写+想象"的方法,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松树的形态写生动。因为有三大奇松写法的示范,学生对言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怎样有机结合有了一定的认识,训练的针对性就变得更强,训练也就更扎实有效。

3.确立言语生长方向,捕捉生成中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真实有效的教育过程是师生及多重因素间动态地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学生自主体悟、教师预设训练的基础上,捕捉即时性的资源,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信息,为训练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创造性作铺垫,能促进言语的飞速提升。

3.1鼓励言语探索呵护童心。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儿童自由和探索的天性,引导他们去自主发现言语的密码。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表达,呵护他们对言语创造性理解的积极性。

《夕阳真美》教学中引导理解 "光芒"一词时,不妨先出示多幅带有"芒"的植物图片,让儿童观察后猜猜什么是"芒",他们会在发现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言语对"芒"作出理解,就是"像刺的东西""尖尖的东西""像针一样的东西"……自我建构起对"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样的光叫光芒?"有了前面的认识铺垫,学生很快想到"光芒"是"耀眼的光""刺眼的光""那光刺眼睛"……对"光芒"的理解变得直观、形象、准确,这样的言语建构远比字典上的解释来得鲜活,它能成为儿童言语生命的有效资源。

3.2指导言语运用回归生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记忆、情感体验链接起来,只有把言语运用回归到具体的生活,学生的表达才可能有感而发,才会始终保持强烈的表达兴趣。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描绘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2、3小节结构相似,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写法特点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仿照诗歌说说乡下孩子在旷野里的其他快乐生活,比如捉虫、割草、采花、野炊、打水漂等。从学生续创的小诗看,这些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孩子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并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个事实,我重新组织学生仿写一首《城里孩子》,先和他们聊熟悉的真实的生活,引导他们发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诗创作,学生自然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体悟起点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起点
我的“新”起点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