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物质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

2016-06-12 14:51董生辉仲永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开发

董生辉+仲永虎

摘要:学校物质环境具备文化教育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学校物质环境文化建设,重视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要结合学校育人宗旨,村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启发和引导,做到因地制宜,突出育人,凸显文化再生。

关键词:物质环境;文化育人;开发

学校环境是指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学校物质环境即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实现育人目标而规划和创建的包括校园建筑、校舍布局、校园艺术景观等方面的整体布局,主要是校舍建设、场馆设施、图书资料、花草树木、园林景观、雕塑饰物、光线色彩等有形的东西。环境塑造人,好的学校环境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物质环境具备文化教育功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塑造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了学校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重视学校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1.校园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

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内涵丰富,才能让校园群体沉浸在文化氛围里,丰富着校园的文化空间和思想空间,潜移默化这中提高者学生的文化情操和内涵修养。具体来说,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校园景观建作为学校物质环境的重要内容,其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是中华园林景观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起着凝聚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的重要作用。校园物质环境的构成包括校园建筑、景观小品、动植物、自然生态、地理地貌、规划布局等要素。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的亭台楼阁、雕塑碑刻、书画诗赋等,都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了景观文化的精髓,体现包罗万象的中华文明,校园景观通过景观的整体格调和别致的风情,在景观中体现人的品质和精神能陶冶莘莘学子的文化情操,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内涵修养,在引导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对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规范、信念追求、行为取向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2端正思想,矫正行为。 良好的校园景观能够发挥传承、创新和矫正等教育职能。学生们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会很自然的端正自己的态度,修正自身的行为。学校物质环境构建的过程就是对物质环境客体进行精神再造的过程,对其文化价值挖掘和升华的过程。兰州安宁区培黎小学在校园里雕刻了路易·艾黎的雕像,成为校园一景。路易·艾黎的雕像,向学生讲述了培黎小学的历史,也促使学生透视路易·艾黎英雄般模范的人生,思考模范的行为以及为后人做出的贡献,进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行为,这样的思想教育功能要比课堂上生动的多;与此同时,自然能营造出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像一只无形的手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起到习惯矫正和行为教育的作用。

1.3审美教育,生态体验。美化环境是人类环境改造、景观建造过程中实现的最原始、最朴素的功能。以往学校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含有文学之美的景观创意、形象之美的景观塑造、艺术之美的景观设计等。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学校物质环境,把景观之美结合课堂教学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们识别美的类型,理解美的含义,学会创造美,实现美育的功能。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教师,它能在既有条件和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无声的教育作用。学校是一个在特定时间段内,人口相对比较集中密集、空间相对独立封闭的地方,师生的活动比较集中,校园环境的承载压力能力有限,有文化底蕴和文化灵性的物质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舒缓老师学生的行为,起到缓解环境压力的作用。许多学校在在校园物质环境建造的过程中采取大量的环保措施。,不但为学校师生提供的生活便利,解决了师生学习生活问题,同时也尽最大限度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生态保护、环保教育的作用。如,兰州金城实验小学毗邻滨河路黄河风情线,学校实施了校园河道管网的治理,湿地区域的保留利用等,力求让校园建设生态化,不仅给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而且让师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领会到生态保护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自觉产生环保意识,维护优美的校园环境。

2.开发校园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途径

2.1从学校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各个学校的建校历史、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等也不同,决定了在利用校园物质环境进行文化建设时不能千篇一律。学校应该一切以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的来建设校园物质环境,特别是在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景观风格等方面,一方面要尊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积淀传承,一方面又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创新发展,重视形式和文化教育因素的和谐统一,不能否决学校的自然地貌、资源分布、文化底蕴等基本现实。如兰州市东郊学校,学校规划布局是建筑大师任震英的作品,学校在修缮、改造过程中,有创新但不突破,有发展但不守旧,就势借力,充分尊重保留了历史积淀的底蕴,向社会展示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

2.2结合学校育人宗旨,突出教育功能。一所学校的精神财富在于它的发展历史、学校精神和办学优势,这些财富体现出来的价值在于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学校构建的教育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建立的。校园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开发利用也必须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校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渗透到校园物质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去,使学校物质环境强化人性化和精神化的体现,能够表达学校长期沉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价值内涵。 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既追求学校历史沉淀,又体现现代发展元素,学校的校舍建筑、景观小品、规划布局、文化墙、雕塑石刻、花木树草等,都是围绕"以爱育爱"的主体,让校园的每个角度都有生机,让每块石头都会说话,营造浓浓的文化和德育气息。

2.3重视启发和引导,凸显文化再生。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教育,其功效的发挥和课堂教学一样,是个动态的互动过程,也有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文化创造、自我繁殖、自我更新和扬弃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文化再生和文化教育特质。学校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影响师生的行为又贯穿于校园环境建设及利用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借助于规划设计师、学生工作者、专职教师甚至学校建设者作为教育传播的主体,尽量多地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走进校园,融入校园,认知校园,感受校园文化,让校园景物质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校园物质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学校对物质环境景观特有的教育功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提高开发利用的主动性,努力建设具有再生功能的校园环境,使其产生浓郁的多元的校园文化,让学校能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物质环境中塑造别样的育人空间。

参考文献 :

[1]齐兰芬.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天津教育,2006,(11).

[2]武金勇. 高校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及其营建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初汉增,张丹萍.浅谈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开发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