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积累的引导 提高学生语文的修养

2016-06-12 12:29冯云香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成语课文教材

冯云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6-01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 ,这说明了阅读积累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

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都有,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

一、培养主体意识,引导自主积累。

首先,强调积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习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自读自悟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也会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结合课文内容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读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讨论、辩论活动等。一篇课文值得积累的内容很多,要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或几个内容进行积累。自主确定积累的内容,从而培养自主积累的能力。

二、渗透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平时要注意多教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法选择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比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成语,成语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表现人物的喜悦心情和动作的,有的是告诉人们道理的,有的是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的,还有的形容事物状态或样子的等等。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积累,有的同学相互合作,一个同学做动作,一个同学根据动作说出相应的成语;有的则拿出一张纸,根据成语画出人物像,以此来促进自己诵读记忆。有的则像私塾先生,摇头晃脑,悠然自得中内化。还有的则将成语分类,分别积累。整个过程充满自主性,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完成积累。

三、依托语言材料,促进语言积累。

在阅读理解中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有书多读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去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些妙词佳句,精品文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很多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训练途径。因为语言的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记忆。于是,我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这样,背诵落实到实处,学生的语言积累便有了保证。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能激发真情实感的语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语言。

四、重视实践运用,积淀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言材料转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因此,语文实践是丰富语文积累的基本途径。

1、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这样的教学又怎能不让孩子们神思飞扬?。

读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了《猫》一文之后,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平时和小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写自己熟悉的 小动物。教学习作时,我有时在什么都不讲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读读习作要求,然后自己独立完成习作。在习作完成后,我进行分析。看看有多少学生能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有多少同学能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写得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还有多少同学不能把一段话写具体。做完这一步,要具体分析学生写不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讲评措施,然后讲完之后再让学生写。这样有指导地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积累,并且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些既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2、课内外结合,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也就是平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甚至于成才于课外。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这样,经常接触生活,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成语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猜成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