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两国TAFE商科人才培养现状的比较研究

2016-06-13 07:23郑俊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郑俊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333)



中、澳两国TAFE商科人才培养现状的比较研究

郑俊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333)

摘要:以中国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为例,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对比中、澳两国TAFE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从学生、师资、教学与教学管理、辅助学习的设施和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国TAFE项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TAFE;商科人才培养质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我国21世纪初引入澳大利亚TAFE项目,迄今已有十来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显示,我国现有数十家高等院校与澳大利亚各州TAFE院校合作开办TAFE项目。TAFE模式的引入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新了我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相比TAFE在澳大利亚获得的高度认同,我国的TAFE项目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将对中、澳两国TAFE项目进行研究,对比两国TAFE的人才培养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差异,为我国TAFE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1 典型院校选取及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选取中国及澳大利亚在TAFE项目上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院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北悉尼学院为例进行中、澳两国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其中主要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1]、教学管理因素以及设施设备及相关服务。研究过程采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及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实地观察法包括采用课堂观摩与设施参观。课堂观摩是通过以观察者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以及授课地点的设施环境。设施参观是指参观除课室外其他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软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书籍、数据库、数字资源、教学支持软件与系统等。

问卷调研法。通过数据了解中澳两国学生对TAFE项目的间接满意度(非直接打分)以及学生背景和求学动机等因素的差异。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其中北悉尼学院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1份,均为有效问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大二及大三学生问卷61份。

访谈法。主要是针对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在读学生,设计对应的访谈提纲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一线教师的个人背景(工作经历与教学经历)、对学生能力表现的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及程度、课程设计与授课方法选择。

文献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库了解国内外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对比以及国内外TAFE项目的发展现状。

2 TAFE商科专业情况简介与人才培养质量对比

2.1专业情况简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TAFE专业(文中简称SDT)。该专业由经济管理学院与北悉尼学院于2005年合作成立,是国内较早引入TAFE专业的高等院校,现有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专业四级证书课程、文凭课程、高级文凭课程,在校学生约120人。学生入学之后必须经过三年学习,完成四级证书课程、文凭课程及高级文凭课程后方可毕业。

北悉尼学院Meadowbank校区商科专业(文中简称MBK)。Meadowbank校区是北悉尼学院最大的校区,现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计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广告等专业的四级证书课程、文凭课程、高级文凭课程,在校学生700人,其中日校生约200人,夜校生约400人,周末班及其他学习类型的学生约110人。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TAFE专业不同的是,这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就读的专业课程,修读完一门课程可以选择同级别其他课程或更高级课程,也可以直接选择就业。

2.2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对比

由于在澳大利亚并没有人才培养质量的提法,为保证可比性,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寻找合适的对应指标。根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聘请第三方机构调研及发布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及澳大利亚政府下设的职业教育研究全国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NCVER)发布的《学生的结果调研总结报告(2013)》(NCVER Students' outcome summary report 2013),对比双方的年度报告与人才培养质量一词的内涵,提取关键指标,将以下几项指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替代性指标:1)毕业生就业率;2)毕业生满意度;3)工作与所学的关联度(专业对口率)。

从学校层面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满意度和就业率指标上要高些,在专业对口率上要低于北悉尼学院(见表1)。

表1 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替代性指标 %

从统计数据上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满意度为91%,略高于北悉尼学院的88.6%,说明前者更接近于所服务对象的表现期望值。期望不一致模型(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model)认为满意度是个人选择(产品)前的表现期望值与选择后(产品)表现感知值之间的差,即满意度=表现感知值-表现期望值(Satisfaction= Perception - Expectation)。两个院校学生满意度的差异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表现的绝对差异,因为它还受到学生期望值的影响。可以就该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毕业后六个月内的就业率上两者的差距较大,分别为99.12%与46.2%(北悉尼学院的宣传册数据显示为73%),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北悉尼学院39.3%的学生完成课程后选择继续进修学习。在专业对口率上,北悉尼学院为76.7%,远高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54%。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保持高位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也是由于所处区域优势(顺德本地高校少)以及整体经济环境向好的有利因素影响。相比之下,专业对口率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可能更加有参考价值。

在商科专业层面,为更深入了解SDT与MBK商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对在读学生进行了调研以弥补整体指标的代表性不足的问题,调研的时间节点临近他们各自课程的末尾,因此回答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相关问题,由于文化原因未能直接询问MBK学生对于整体满意度的评价,而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同时与推荐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2],因此设计问题1(Q1)“我会建议我的亲戚或朋友就读这个专业”作为满意度的间接回答(见表2)。同时以问题2(Q2)“在专业学习结束的时候我认为掌握了该专业所要求的内容”补充在专业知识能力学习结果方面的看法(见表3)。

调研的数据结果表明商科专业课程学生的推荐度(间接满意度)MBK要远高于SDT,这与两个学院报告中的整体满意度指标对比结果相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整体中其他专业满意度的影响、调研时间节点选择的不同以及样本的选择和大小。在专业知识能力掌握方面的评价也是出现较大的差异,有接近40%的SDT商科专业课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能力学习结果并不满意。

表2 学生对课程的推荐度(间接满意度)

表3 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

3 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3.1学生对比

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辅以个别的深度访谈,了解SDT与MBK的学生在年龄构成、来源国构成、工作经历、选择课程的动机等的差异程度。

1)样本特征。

本次共计回收102份有效问卷,其中SDT 61份,包括四级证书课程15份,高级文凭课程46份,涉及市场营销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MBK41份,包括四级证书课程18份,高级文凭课程23份,涉及专业涵盖管理、小企业、国际贸易、广告、市场营销。

2)来源国构成。

MBK与SDT相比学生来源国构成更加多元,英语能力要优于SDT。参与问卷的61名SDT的学生的国籍均为中国,而41名MBK的学生来自14个国家,在国籍构成上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澳大利亚本地学生18人、印度7人,以及包括伊朗、沙特、加拿大、中国、韩国、日本、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哥伦比亚、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这些国家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外,其余均为母语非英语国家,但大部分国家将英语作为通用语或官方语言,如沙特、菲律宾、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国等。

在语言能力方面,SDT的学生英语水平要明显弱于MBK的学生,这一方面由于SDT的学生官方语和通用语均为中文,另一方面也受限于SDT学生自身个体的英语水平。英语水平会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与他人的交流,甚至于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使得课程学习体验差,导致最终满意度下降以及知识技能掌握能力的不足。

3)年龄构成。

MBK的学生平均年龄高于SDT(见表4)。年龄的高低对学习能力产生相应影响,Horn与Cattell对年龄在14~61岁成年人的研究对此做了证明[3]。他们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应用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能力)和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在新状态中逻辑思考与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年龄越大,晶体智力水平越高,年龄越小,流体智力水平越高。

表4 学生年龄构成对比

4)工作经历。

MBK学生整体工作经历要较SDT的学生丰富(见表5)。由于SDT在课程进修过程中会安排顶岗实习课程,因此SDT学生均能在课程中获得短期的(大约1个月)工作经历。

表5 学生工作经历

在工作经历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上(0~5分,分数越大说明关联度越高),SDT的平均关联度为2.44,MBK的平均关联度为2.53。工作经历对于学习现在专业所起到的作用(贡献度)的问题上(0~5分,分数越大说明越有帮助),SDT的结果为2.27,MBK的结果为3.66(见表6)。

表6 工作经历与现学专业的关联度及贡献度

工作经历关联度与贡献度之间随着关联度的增加,不论是SDT还是MBK,其贡献度平均值也随之增加,说明工作关联度越高对于学习作用的贡献度越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SDT与MBK在相同工作关联度的水平上两者的贡献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SDT的学生在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经验转换能力要弱于MBK的学生,其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年龄的差异,与Horn和Cattell的实验结果不谋而合。

5)选择现学课程的动机。

MBK学生在课程选择动机上更加清晰和主动(见表7)。MBK的学生选择所读专业课程的最大原因是:“为了进修学习”以及“找新工作”,与MBK的学生课程选择动机相比,SDT的学生就读的最大原因是“其他”,然后是“为了进修学习”和“找新工作”。

表7 学生选择现学课程的动机

SDT学生关于“其他”这个选项的具体描述中很多是由于迫于分数或家人的压力而被迫选择,也有因为想学英语或不用学数学而报读,更多同学根本不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盲选)。

选择动机差异的原因首先在于年龄及经历的不同,MBK的学生更加清楚所选的专业能做什么或者是我需要学什么专业,SDT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没有社会经验,对专业基本一无所知。其次,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制度上的不同,MBK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升学的竞争压力,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和兴趣来进行专业选择。而SDT的学生与国内大部分学生类似是面临着升学的竞争压力,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影响因素。

6)学历背景。

MBK部分学生已具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在与MBK的学生和教师访谈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有工作经验的国际学生已在其国内修读完本科或者研究生课程,由于在澳洲工作需要有澳洲政府认可的从业证书,因此报读相关的课程。根据北悉尼学院2014-2015年宣传册上引用的内部数据显示,18%的在读学生为大学本科毕业生。SDT的学生则几乎全部来自于高中毕业。

7)课堂表现与个体学习能力。

在课堂出勤率上SDT要明显高于MBK,而且课堂管理较MBK更加严格。在旁听的MBK课程中大部分的出勤率仅有60%左右,而且迟到现象非常常见。MBK的学生出勤率不与其最终成绩直接挂钩(除国际学生因签证要求达到80%出勤率,本地学生不做要求),一般课程通过与否主要看提交的作业质量能否达到要求。到课的学生课上表现MBK要普遍好于SDT,投入和参与程度更高以及专注课堂,在旁听的课程中基本没有发现课堂睡觉、聊天以及使用手机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每次课程的人数较少(一般为10~15人),另一方面也表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或自律性较强。

MBK的学生作业质量要优于SDT。MBK在入学时针对写作规范有专门的短培训课程,因此在作业格式上更加规范统一,同时英语能力上的差异也使得MBK学生在理解作业要求以及搜索信息方面获得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分析、搜索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以解决方案或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TAFE作业而言他们显得更加得心应手。MBK的学生在心智上更加成熟,他们清楚作业的完成过程对于学习知识及运用技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业质量也将对课程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待。

3.2师资对比

出于澳大利亚对于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原因,未能获得个人详细数据。在与专业主任访谈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显示MBK商科专业共有教师42名,其中全职教师7名(16.67%),兼职教师35名(83.33%)。年龄均大于30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约为45岁。绝大部分具有学士学位,部分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教师均具备至少5年相关行业的管理经验,接受访谈的7名一线教师平均具有15年的工作经验,并仍然与行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

SDT商科专业教师20名,其中全职教师15名(75%),兼职教师5名(25%),8名老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年龄最小为29,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约为35岁。超过80%具有硕士学位,其余具有学士学位。有相关工作经验的10人,平均工作年限约为6年,全职教师与行业联系较少(见表8)。

表8 师资队伍对比

3.3教学与教学管理

SDT与MBK在课程上均采用新威尔士州政府的TAFE课程大纲,意味着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是一致的,MBK在课程上会给予SDT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课程大纲、演示课件等,部分课程配有课堂活动散页或阅读材料,在课业方面SDT也基本沿用MBK所设计的版本。

MBK课堂采用全英语教学,SDT则根据实际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最后作业均要求使用英语。采取中英双语教学主要受到学生与教师的整体英语水平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制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学上受到来自语言工具的干扰和压力减少,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表达想法以及交流,习得知识与技能。但不足则在于学生与教师的英语水平将长期得不到提高,并且必然会影响到最后课程作业的质量。

MBK与SDT在课程方面均采取相近或相关课程单元(Unit)合并的方式,每个课程单元的授课时间基本在16~24个课时左右。课时的压缩使得教师在课堂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授,减少了诸如讨论、展示等课内活动的机会,这一点在访谈MBK的学生时得到了一定佐证。MBK与SDT采用大致相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的讲授、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但在分配课内时间给学生方面,SDT应该要比MBK的多。

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方面,MBK与SDT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都类似地采用教师自我管理的方式,没有实施过多的过程监控活动。MBK与SDT都会听取来自学生的反馈,学生投诉产生的结果在MBK要较SDT严重,MBK一旦接到学生投诉,专业主任会与教师进行谈话,严重的话会进行调查。对于全职教师而言,会有外部专家在一段时间对其教学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适合教学岗位工作。

在作业质量监控方面,MBK课业设计完成后会安排专业内老师组成类似评审小组进行相互讨论交流,课业只有通过评审才能发放给学生。双方均没有课程作业批改的内部审计制度,但需要接受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不定期课业抽查的外部审计。

3.4辅助学习的设施和服务

学习资源:MBK图书馆共有23 876本藏书,2 497 张DVD光碟,其中与商科相关的书籍约4 483本,DVD光碟245张。2014年1~10月间商科书籍接触量为6 964册次。拥有与商科相关的数字资源包括:Academic Search Complete,ANZRC,Business Source Complete,eBooks on EBSCOhost,IBISWorld,Lynda. com,MarketLine Advantage,ProQuest Central,vLearn。SDT目前馆藏文献达159.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94.04万册、电子图书60.9万册、过刊合订本4.6万册、随书光盘及音像资料4.97万张,中外文期刊1 306种、报纸107种。与商科相关的数字资源包括: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读秀学术搜索、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目录系统、中宏数据库、国研网、Springer、CALIS外文期刊网、优阅外文原版电子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超星学术视频等。

其他服务:MBK提供儿童照料中心以解决学生照料小孩和上课的冲突。对身体残疾人士提供诸如专门的学习材料、课堂手译、学习测试支持。设置阅读、书写、表达与数学技巧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习、工作或日后申请工作。建立学生支持中心,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在语言、读写、算术方面以及沟通、电脑使用或者具体课程方面提供个人或小组形式的帮助。

4 结论与建议

虽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满意度和就业率要高于北悉尼学院,但在专业对口率上要较北悉尼学院低,而且就在校生的实地调研情况看,SDT的学生推荐度和知识能力自评远低于MBK。这也是中、澳两国在TAFE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一个典型体现,针对存在的差距,从学生、师资、教学、学习辅助等四个方面对我国TAFE项目提出几点建议。

1)设置合理学习预期,丰富学生工作或实习经历。

在招生宣传时做好专业的讲解工作,深入浅出让报名者知道专业涉及哪些内容,主要为哪些行业服务,以后主要进入哪些行业从事哪些岗位和工作。对报名者应该设置合理的学习预期,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能获得的收益。

增加及合理安排顶岗实习时间,鼓励课余时间兼职,弥补工作经验不足。从工作经历对学习贡献度的调研结果看到,工作经历有助于课程学习,且关联度越高,贡献度越大。应在现有的顶岗实习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习时间长度,同时将实习的时间节点前移,同时提供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高的岗位。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兼职,可以考虑设置有学分的兼职课程。

2)保证专任教师与行业的持续联系,合理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根据行业工作经历的长短不同,对教师制定相应的行业工作计划。根据前面对比可以看出中、澳两国在教师团队构成的差异,建议我国根据教师依据行业工作经历时间长短不同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行业工作计划。对行业工作经历时间少于5年的教师,给予更多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机会,比如每学期2个月企业工作,另外2个月授课(2+2模式),或者每隔2个学期到企业工作一个学期(2+1模式)。对于工作经历时间5年及以上的教师,以多种方式保持与企业或行业的联系,如共同完成项目等。

合理增加任课兼职教师人数及比例。增加任课兼职教师的人数能够迅速弥补师资团队行业工作经历的短板问题,也能够在全职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工作时承担其教学任务。但由于所处的整体环境不同,我国TAFE项目面临很难聘任适合的任课兼职教师的情况,呼吁我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教深度融合。

3)提高教学英语的使用比重,重视课业质量。

提高师生英语水平,加大课堂上的英语比重。TAFE课程的引入最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语言。在选择语言授课的时候有三种选择:全中文、中英双语、全英文。采用全中文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减少沟通成本,专注于知识能力内容本身的学习,但是少了课程的特色,也不利于学生与国际对接的初衷。采用全英授课可以保留课程的原汁原味,但对学生及教师的要求较高。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成为适合我国大部分TAFE项目实际的做法,但如何使用中英文授课以及时间比例是值得继续探讨的。现在的双语授课模式基本是教师讲一段英文然后用中文再讲一遍,这使得学生只关注中文的内容,既耗时又不能提升英语水平的达到效果,而且在中英双语的时间比例上基本维持80%(中文)/20%(英文)。在课堂学习中应当加大英语的比重,同时不以翻译的方式进行授课,只在学生提出疑问或者讲解到关键点时略作解释,一方面使学生更关注所讲英语内容,另一方面也让能让部分老师的英语水平和信心得到提升。

设置内审小组审计课业质量。来自澳大利亚的外审对于我国TAFE项目办学方而言缺乏约束力和效力,而我国TAFE项目大部分又没有自己的内审设计,建议成立内审小组,针对课业的设计以及批改的情况给予审计。通过课业审计倒逼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最新消息显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于今年加强对海外TAFE项目的外审工作,不能达到要求的海外办学中心将被取消项目办学资质。

完善学生信息反馈通道。学生信息反馈有利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满意度水平,但我国TAFE项目现有学生反馈通道基本是零散和没有流程化。建立学生的信息反馈通道以及固化流程,可以使得专业与学生之间交流更加通畅、直接和清晰。

新增专业课程课业写作培训。TAFE的课程主要是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通常表现为以课业写作的形式,完成过程中需要理解要求、制定写作计划或框架、信息检索筛选、数据分析、文本写作等技能。而过往的学习经历并没有给他们这方面的培训,因此需要新增专业课程课业写作培训,以案例形式引导及规范他们的课业写作。

4)增加教学辅助设施。

购买行业及企业数据库以辅助教学。现有的常用数据库以是文献类居多,主要帮助教师及学生完成论文工作,但对于专业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信息搜索所起作用有限。应当购买含有企业及行业的数据库,帮助学生及教师更好了解某行业或企业的现状,为教学活动设计和课业写作提供支持。

增设学习支持中心。学习支持中心的建立将能够提供一个新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专业学习,避免因为失去协助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支持中心可以提供包括写作培训、数据检索、专业学习等内容。

参考文献:

[1]MAI Liwei.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K and US:student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21):859-878.

[2]KI Lee Choong,SHIK Yoon Yoo,KON Lee Seung.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value,satisfaction,and recommendations:the case of the Korean DMZ [J]. Tourism Management,2007(1):204-214.

[3]JOHN Horn,RAYMOND Cattell. Age differences in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J].Acta Psychologica,1967:107-129.

[4]RODNEY Arambewela,JOHN Hal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atisfaction using servqual [J]. 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2006(6):141-163.

[5]BRIAN King,BOB McKercher,ROBERT Waryszak.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graduates in Australia and Hong Ko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3(5):409-420.

[6]PREM Ramburuth,JOHN McCormick. Learning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Asian international and Australian students[J].Higher Education,2001 (42):333-350.

高职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钟艳华]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siness Students' Outcomes of TAFE Program in China and Australia

ZHENG Junli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unde Polytechnic,Foshan Guangdong 528333,China)

Abstract:By adopting field research an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s,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siness students' outcomes of TAFE program in China and Australia,with reference to Shunde Polytechnic and Northtern Sydney Institute. Four aspects,including the students,the teachers,ways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and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assisting learning,are compared.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AFE program in Shunde Polytechnic are provided.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TAFE;quality of business majors

中图分类号:G71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16)02-0047-07

DOI:10.3969/j.issn.1672-6138.2016.02.011

收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郑俊亮(1982—),男,广东汕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