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指端血管球瘤的诊治

2016-06-15 03:51查国庆牛晓锋刘云江肖良宝胡军易建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甲板三联疼痛

查国庆,牛晓锋,刘云江,肖良宝,胡军,易建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上肢骨科,广东 广州 510700)

血管球瘤是来源于血管球罕见的软组织良性错构瘤,具有典型的三联征,即间歇性疼痛、压痛、冷激惹痛。主要发生在指的远端,尤其是甲板下,当然身体的其他脏器如胃、肠、气管,肾等也有报道[1-3]。病因尚不清楚,以青壮年女性为多见,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极少数表现为恶性。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容易误诊[4,5]。本院于2006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37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9例,女28例;年龄23~56岁,平均29岁;病程8个月~25年,平均5年。肿瘤生长部位:甲下29例,甲旁4例,指腹4例。全部病例行X线检查,其中25例行MRI检查。肿瘤均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3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

表1 本组指端血管球瘤临床表现数据分析(例,%)

1.2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即间歇性疼痛、压痛、冷激惹痛,疼痛程度各不相同,但都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可向患指放射,情绪变化对疼痛的影响不明显。5例患者仅有患指疼痛及压痛。临床体征:甲下血管球瘤可见局部点状蓝紫色改变,指甲可有隆起、增厚、变形。甲床外血管球瘤局部皮肤可见淡青色改变。Love试验均为阳性,冷敏感试验32例阳性,Hildreth sign试验26例阳性,透照试验13例阳性。15例患指X线片显示远节指骨有规则的压痕。25例患者通过MRI检查均发现病灶,最小:2.0 mm×3.5 mm,最大:6.0 mm×7.0 mm,平均 3.0 mm×4.0 mm。

1.3 手术治疗

所有手术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气压止血带,手术放大镜下显微操作,术前采用大头针压痛试验定位病灶并标记,甲板下血管瘤采用甲板开窗切除肿瘤,损伤的甲床用5/0可吸收线缝合修复。甲旁血管球瘤采用侧方切口显露并切除肿瘤,指腹血管球瘤以术前标志为中心纵向切开皮肤显露并切除肿瘤。肿瘤大多呈圆形,包膜完整,粉红色或紫红色、边缘清晰。肿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2周患指疼痛全部消失。所有切除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术后3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手指功能正常,仅2例出现甲板营养不良。未见肿瘤复发。

3 讨论

血管球瘤最早由Wood于1812年所描述,于1920年由MASSON命名来源于神经肌动脉球(血管球)的良性肿物,正常血管球瘤是微动静脉连接的特殊结构,主要作用于体温调节,早期研究认为其起源于神经管嵴分化的副神经节组织,近期通过免疫组化发现其缺乏抗Ⅷ抗体和抗CD 34抗体,对其起源于内胚层发出质疑[6]。血管球瘤好发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7]。身体的大部分组织器官都可发生,通常发生在手部,大约占全身的75%,而甲下是最好发的部位[8]。绝大多数血管球瘤是良性肿物,然而极少数非典型和恶性血管球瘤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致死[9]。90%血管球瘤为单发,多发血管瘤常发生在青年男性,且多无疼痛[10]。多发性血管球瘤常具有遗传性,与常染色体1 p 21 11不全外显有关[11]。血管球瘤的发生原因不明,部分可能与外伤有关[12]。

患指疼痛、压痛以及对冷激惹痛的三联征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长在甲床上的血管球瘤可通过指甲看到肿瘤处呈蓝色或紫色,局部指甲可因肿瘤的压迫而发生弧度改变,或出现微小纵裂甲板营养不良的表现(图1)。不是所有患者都具有典型的三联征,本组病例有5例缺乏冷激惹痛,另有文献报道少数病例仅有甲板的改变[13]。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Hildreth试验和透光试验是检查手部血管球瘤的常用方法,其对诊断血管球瘤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77.4%~92.0%和 23.0%~38.0%;特异性分别为 0%,100%,91%~100%和 90%[14]。本组病例获得相近结果。影像学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见血管球瘤压迫末节指骨,造成指骨压迹或界限清楚,无硬化的囊肿样改变(图2)。高频超声检查可发现直径>3.0 mm的病变,显示为低回声肿物,其缺点是太小的肿瘤及扁平状肿瘤不易发现[15],对甲旁和指腹血管球瘤的诊断帮助较大。MRI检查提高了血管球瘤诊断的准确率,MRI可见大部分血管球瘤在T1呈暗区而在T2加权呈高信号强度亮区[16](图3)。本组25例行MRI检查均获得清晰阳性显影。因其费用昂贵,不能作为常规检查,但当病变早期、病灶较小或诊断困难时意义较大。

图1 术前外观

图2 术前X线片

图3 术前MRI影像片

图4 术中行甲板开窗

在病理上,血管球瘤在肉眼下呈粉红或蓝紫色,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类似米粒,质软,边界清楚,大多数具有纤维包膜,通常瘤体直径小于10.0 mm。依据血管球的组成(球细胞、微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球瘤可分成三类:单纯球细胞瘤(含少量血管及肌细胞),血管球性血管瘤(微血管为主要成分),血管球肌瘤(微血管和平滑肌为主要成分)[17],其中血管球性血管瘤最为常见[18]。在所有的血管球瘤中只有1%为恶性,其组织学特征包括:⑴直径大于2.0 cm且位于深部组织。⑵中、高度核异型(5/50倍视野)。⑶出现非典型有丝分裂。若三者同时出现,则转移的风险超过25%[19]。

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血管球瘤治疗的最好方法,对于甲下血管瘤手术路径有拔甲和甲板开窗(图4)两种方式。甲旁血管瘤采用外侧入路,位于指腹中央者可采用直接切口。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肿瘤部位进行准确标记。术中使用手术放大镜,以提高分辨力,保证无创操作及病灶切除的完整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止血带的应用也是肿瘤彻底切除的保证。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甲板营养不良,常因为术中损伤甲床和甲基质所致;其次肿瘤复发,极为少见,多因手术切除不彻底所致。

指端血管球瘤并不是非常罕见的疾病,只要认识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不困难。大多数患者具有典型的三联征表现,对于部分表现不典型者,MRI检查可避免其漏诊和误诊,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甲板三联疼痛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疼痛不简单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准备起飞
甲板前置治疗甲床部分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