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情报检索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6-06-17 09:04陈晓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陈晓

【摘要】情报检索课程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本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满足短课时要求的情报检索类课程改革策略,研讨采用议题控制策略的方法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周期执行效果的调查评判来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情报检索 议题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9-02

一、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是近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国外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较早,根据文献查证来看,国内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自2000年进入发展其,2010年开始进入研究的热点状态[2,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构建良好的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4]。通过“情报检索类”课程加强情报、图书馆等元素在学科结构中的重要性,是达成更好的落实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一体化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5]。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本校研究生(硕士)和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信息源的选取、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技巧,信息的分类、整理和保存信息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信息素养的提高存在着较大的正规化和规范性的问题;同时,调查反映出,学生对于情报检索仅仅停留在了解了一些查询方法和数据库,这些都反映出要通过情报检索更好的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采用多元化方法,促使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二、课程教改目标的制定

结合我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情报检索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需要达到,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需要协同各方力量,与其他课程教学的融合,达到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服务的目的。制定以下目标:

首先,提升学生主动性,建立课程和专业课程直接的知识势差,提升内在主动能力。其次,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使专业培养和情报检索的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养成使用情报检索为专业培养服务的习惯,培养和树立信息意识;再次,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三、课程改革总体方案

1.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整体方案采用议题控制的教学手段,采取和学生边讨论研讨边细化讲解的策略,对情报检索课程围绕信息素养、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制定详细方案。整体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选择议题的新颖性、前沿性原则,结合专业选择专业发展中的重点、前沿问题探讨,坚持答案的不唯一性;

(2)坚持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能力和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维;

(3)坚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应采用研究、讨论、案例分析、诊断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议题控制策略

教学方案的核心是通过议题控制策略来实施整体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阶段1,根据专业背景制定议题;阶段2,根据选题讨论如何分解该议题,该议题为什么出现,讨论的是什么?关注什么?阶段3,将细化的内容表述到专业上,形成专业和情报检索过程的有效闭环。

3.阶段内采用的方法

(1)情境导入,主动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逐步明确探究的目标,即在以上阶段通过创设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可以最终达到目标。

(2)互动合作,讨论启发。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和更加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集体研究论证等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学生个人对所提出的问题,独立地、自主地、自由地、发散地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自选案例,模拟查新。以论文开题,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查新等检索应用为选题,在课程的中间和结束阶段,巩固方法,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讨论,对所查文献的内容和水平进行评价,并撰写课题综述。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目的,又可以达到锻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目的。

4.教学内容改革

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效,建立面向课题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三方面工作,一是压缩理论教学内容,二是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整体信息素养的培养,建立体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重在应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触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潜在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图1,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正规过程完整实施仅需20学时。

“导向阶段”为情报检索的作用、发展等的概要介绍。

“分析”侧重于课题型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此阶段引入专业案例,例如论文开题,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检索利用等。

“方法”要求详细设计,内容丰富,包括信息分类,各种载体,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以及各种教学典型案例示范。

“知识点”主要是信息检索知识,如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书目及联合目录,大型数据库的使用简介等。

四、 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具有改善,这些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通过与往年检索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的调查评价进行比较,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上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反馈结果,如图3。

参考文献:

[1]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李复郡,贾涵.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02:95-101.

[2]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 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14,06:1-7.

[3]周剑,王艳,Iris XIE. 世代特征,信息环境变迁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4:25-39.

[4]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5]张东烜. 基于图书馆元素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科结构改革评价研究——以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2014,07:6-10+51.

本文受到兰州交通大学教改项目(编号JG2013Y29)资助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