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2016-06-17 19:19边立茹孟晶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习质量

边立茹 孟晶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研,从“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和“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两个维度进行诊断性研究,分析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结合一线教师建议,总结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质量;数学学习习惯;小学高段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8-03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常规性学习习惯已经基本掌握,而与探索实践相关的非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才刚刚起步,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学习习惯是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方式。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特点与数学成绩相结合,从而探寻此学段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一线教师建议,总结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划分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为研究基础,参照“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制订了《天津市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按照程序分法将数学学习习惯分为“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和“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其中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分为“预习习惯”“听讲习惯”和“复习习惯”,非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分为“反思质疑习惯”与“合作探究习惯”。正式问卷中预习习惯主要调查学生课前预习的频率及预习的自主性;听讲习惯主要调查课堂听讲表现及笔记情况;复习习惯主要调查复习的及时性及自主性;反思质疑习惯主要调查学生在课堂中反思质疑的频率;合作探索习惯主要调查学生合作的频率。

为了探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研究将样本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分为五组,包括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不包含60分),以此区分出成绩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拟定教师访谈提纲,教师访谈对象为各学校的优秀教师,访谈时长在15~90分钟,访谈问题会根据受访者的具体情况及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而有所改变。

三.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成绩影响的分析

1. 预习习惯

图1 课前预习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预习频率的学生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2.037,渐进显著性值为0.007<0.05):1)成绩优的学生中每次都预习的学生占45.3%;成绩良的学生中每次都预习的学生占33.8%,随着成绩的下降,每次都预习的占比率大致呈下降趋势;2)在不预习的学生中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占比率逐渐升高。

图2 预习自主性

数据表明该不同预习自主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3.515,渐进显著性值为0.004<0.05):1)在自己进行预习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60.8%,随着学生成绩的下降,占比率基本呈下降趋势;2)受同学的影响才预习的学生中,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33.3%,随着学生成绩的下降,占比率基本呈上升趋势; 3)在“家长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下才预习的学生中,成绩合格的学生占比率分别为40.0%和50.0%。

2. 听讲习惯

图3 听课表现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9.415,渐进显著性值为0.024<0.05,表明不同听课表现的学生成绩是有显著差异的:1)成绩优、良、中的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学生占比率分别为47.2%、43.1%及46.7%;2),在“经常走神”这一维度中,成绩优的学生占2.8%,成绩中的学生占3.1%,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占50.0%。有了良好的听讲习惯并不能让学生对知识保持长时间的记忆,记录下上课的重点及自身的难点,在未来的学习中经常翻看笔记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才能使其成为永久性记忆。

图4 课堂笔记表现情况

成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31.773,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课堂笔记表现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1)有70.3%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记录重点,而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无人记录笔记重点,这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2)从图表中得知,记笔记的学生比重很多,表明他们具有好的记数学笔记的习惯,但是通过对比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记录重点”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别为70.3%和53.8%,而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多会照抄笔记,分别为73.7%,70.0%和66.7%,这表明能划分课堂重点、自身难点并将其计入笔记的学生往往更优秀。

3.复习习惯

图5 复习的及时性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1.795,渐进显著性值为0.008<0.05,表明不同复习及时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在“当天进行复习”和“考试前统一复习”这两个维度之间学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数据分析:1)在“当天进行复习”这一维度中成绩优及良的学生比重较多,分别为59.4%和58.5%,在“考试前统一复习”这一维度中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比重较多,分别为53.3%、70.0%和50%,这表明复习不及时是造成学生成绩低的原因之一。

图6 复习的自主性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25.467,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复习自主性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1)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自觉复习”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别为74.1%和63.1%,而成绩中、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这一维度比重较多,分为6.7%、30.0%及50.0%,这表明能够自主复习的学生,成绩更优秀。2)成绩合格及不合格的学生往往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才进行复习,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多数是草草复习来应付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及自主性。

4.反思质疑习惯

图7 反思质疑表现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32.176,渐进显著性值为0.000<0.05,表明不同反思质疑表现的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通过统计图对比,“有疑问,主动提出”和“有疑问,下课找老师解决”之间,学生更倾向于后者成绩,但是在“有疑问,下课找老师解决”这一维度中,成绩优、良的学生所占比重并不高,可见即使具备了“有疑问”的反思质疑习惯,如果不在课堂上表现出来,那么它对提高成绩的作用也非常小,可见在“有疑问”的基础上在课堂解决问题对提高成绩有帮助。

5.合作探究习惯

图8 学生合作探究表现

克鲁斯卡尔-沃利检验得知卡方值为16.390,渐进显著性值为0.001<0.05,表明不同合作探索表现的学生成绩差异是显著的:在小组学习中,成绩优、良的学生以讨论学习为主,有部分学生合作探索习惯不好,在小組学习中讨论其他方面多余学习,尤其是成绩合格及不合格的学生,甚至有50%的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讨论学习。这表明有良好合作探索习惯的学生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良好的合作探索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

四、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本文针对“预习习惯”、“听讲习惯”、“复习习惯”、“反思质疑习惯”、“合作探讨习惯”展开调查,试图找到学习成绩与上述五种学习习惯间的关系及影响,并通过访谈尝试总结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数学是一门注重学习内容连贯性,前后知识紧密相连的学科。预习可使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可以与之前学过的旧知识产生联系,更关键的是学生可通过预习发现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听课,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小学数学课本的难度并不大,且课本上的提示是完全可以让学生顺利自学一节新知识的,那么听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学生便可称之为“复习”了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有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但并不能称之为习惯,所以老师应加强巩固部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使之成为习惯;矫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向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对待预习作业不仅要坚持留,更关键的是要坚持检查,但是预习作业相对来讲是一个抽象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抽象的作业具体化,即将预习和简单的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教师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后,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针对他们的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让他们有预习可以正确回答教师提问的体验,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以后的预习。

2.培养学生数学听课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最根本且最有效的途径。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听讲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但在培养“听”之前,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严格的控制周围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听课环境。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参与进课堂教学,而是教师的讲题方法学生并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时也就无法继续下去,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动力,注意力也就随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准备不同的讲题方法,以确保学生理解新知。

五年级数学没有太多需要记录的重点,并且对于刚接触笔记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应该记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他们在预习时发现的疑、难点来引导他们记笔记,教会他们记笔记,尤其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

3.培养学生数学复习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部分学生一到考试就手忙脚乱,书、练习册、笔记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或者面临着大量的知识而复习不到位,表现出对学习不自信、考试成绩低、消极学习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临时抱佛脚效应”。家长也常常由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将复习计划与教学计划结合,将复习任务分散下去,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体系,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复习习惯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发展都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无法明确掌握复习的重点内容,造成学生即使有复习的习惯,也不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成绩,所以要求老师明确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最初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的阶段,部分学生并不会听从教师建议,所以严格的监督学生的复习情况,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4.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质疑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反思质疑习惯的形成标志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反思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方法解决,尤其在处理较为棘手的数学问题及掌握数学概念中效果极为明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掌握反思质疑习惯的学生成绩往往更出色,在解决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犹豫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回答不正确而被同学嘲笑,所以在上课时他们多表现为不自信等。对于帮助学生培养回答问题的信心及勇气,部分优秀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全体学生鼓励行为,即对于在课堂上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仅会耐心听完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且会带着全班同学夸奖该名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在课上即使回答错了也不会被嘲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上课发言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质疑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合作探索习惯的探讨及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组内以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有职责分工明确的相互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将教学过程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待解决问题,然后帮助他们优化问题,待解决的问题要有意义、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对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老师可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分组活动时要合理安培组员构成,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来确定其在组内的职务,并且小组内成员的职能要经常轮换,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天津市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研究》[20141006500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2]胡先红.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田澜.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30(119):89-94.

[5]郑庆文,田澜.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5):127-129.

[6]杨琳娜.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00(2):29-30.

[7]陈倩.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与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8]张文选.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对策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注解:

①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猜你喜欢
学习质量
激发小学生合作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体育课质量
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增效策略
浅谈初中生历史学科问题意识培养
优化问题设置 提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