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实证研究

2016-06-17 16:06黄嘉敏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实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黄嘉敏

摘 要: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大意义。在微信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冲击,探索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展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大学生;微信;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34-02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办公厅引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等重要论述、文件等,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当前,微信凭借着其交互性、便捷性、开放性、即时性、社交性等特点,广受社会各界欢迎。2016年3月,腾讯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微信当前注册用户已达6.5亿,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发展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平台。该报告显示,学生用户占全部微信用户的14.4%,94%的用户每天都登录微信。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微信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充分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

笔者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无记名形式向广州市内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比为90.67%。在实证的基础上,笔者对于本次研究作出了以下设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12项目,采取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开展调查,分为“很不认同”、“不太认同”、“一般认同”、“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5个指标,并邀请受访者按照认同情况从1-5分的标准打分。此外,本研究还设置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等客观调查内容,也有少量开放式的主观调查内容。问卷共设置问题20题,其中第1-3题为调查对象个人情况和信息题;第4-10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项目的认知情况题;第11-16题为调查对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途径题;第17-19题为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教育现状理解题;第20题为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意见和建议题。

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校专科学生,136份有效问卷中有124份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12份为公办高职院校大学生,问卷发放通过网络、微信等途径发布。对于调查对象,本次研究采取多段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在调查对象性别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比例为2:3,男生54名,女生82名。在年级比例上,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比例为4:4:2,即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分别是54人,大三学生为28人。在学科背景上,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学生的比例为6:2,人数分别是102人和34人。在政治面貌背景上,党员、团员和群众的比例为2:7:1,即党员27人,共青团员95人,群众14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4个字12个词提炼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国家价值层面、社会价值层面、公民个人价值层面。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总体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群体内部存在差异。

1.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国家层面价值观普遍认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本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较为认可,认可度平均得分为3.526分。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维度认可情况是:“民主”认同度>“富强”认同度>“文明”认可度>“和谐”认可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民主国家的向往,也深刻认识到“富强”、“文明”两项指标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层面价值观认可度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认可程度较对于国家层面的认可程度略低,认可度平均分为3.061分。在对于社会层面价值观的4个维度,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可程度从高至低分别是:“公正”、“平等”、“法治”、“自由”。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社会公正、平等、法治、自由的认可度的评分排序,可以揭示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渴望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平等,对法治认识不深。

3.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认可度最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对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认可度平均分为3.871分,比国家层面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观两类别都高一些。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引性。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标准的4个维度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这4个维度的认可度都比较高,不同维度认可度大小依次为“诚信”认可度>“敬业”认可度>“友善”认可度>“爱国”认可度。“诚信”是我国社会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高职院校学生自小受到家长、学校、教师等耳濡目染,对“诚信”的认可较为深刻。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内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差异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成长阶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基于性别、年级、学科类型、学生政治面貌、学校性质等不同因素的差异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内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也存在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性别、年级、学科类型、政治面貌和学校性质上去区分。

1. 从性别角度看,女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高于男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认同,受访的136个样本当中,54名受访男生的认同度明显低于82名受访女生。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如郭朝辉的调查发现,女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明显明显高于男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性格特征、知识获得方式上面的不一致。女生相对而言更愿意接受教育、引导等方式,而男生则对探索、实践等教育方式更为感兴趣。

2. 从年级角度看,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随着年级变化呈现U型变化,即“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在大一阶段,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程度最高,大三阶段次之,大二阶段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入学后,院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并结合思政课、党团活动、讲座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此外,大一新生刚结束高考,从一个相对“封闭式”的环境去到大学,受到社会不良信息影响较少。在大二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生生活;与高中相比,大学的环境较为“宽松”,学生自主选择游戏、电影、学习、社团活动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下降。而大三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就业、升学等选择,对于网络不良思潮的关注力度相对较少,思想上较大一大二时成熟稳定,人生态度也较为积极,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程度又提高了。

3. 从学科类型上看,人文学科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比理工学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文科类学生课程以理论居多,在学习中接触较多的理论,对理论、价值观等存在一定的反叛、逆反心理。同时,在文科类学生接触理论知识、价值观时,教师起到了较大的引导作用,少数教师的言语引导也会对文科类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与此相反,理科类学生课程主要以动手实操类课程为主,教师对于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行为上,因此理科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逆反情绪不是特别明显。

4. 从学生政治面貌上看,党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比团员学生大,群众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最低。本次调研中,共有27名党员(含预备党员)、95名团员和14名群众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党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最高,平均达到4.03分;其次是团员学生,平均达到3.42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程度最低的是群众学生。由此看出,学生政治面貌差异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差异的原因。其根源可能是,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一般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其接受知识程度、政治素养、思想意识较一般同学更为突出。此外,不同类型学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对自身状况的规划也是造成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不一样的原因。

(三) 微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主,并辅以课后辅导员谈话谈心、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途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通过课程、引导、学生活动等方式向高职院校学生实施集中、单向、持久的价值观传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

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已步入“微信时代”。微信以其扁平化、多样化、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加速了信息的流动,打破了传统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削弱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在受访的136名学生中,85.6%的学生选择了“微信”为其获得信息的首要来源,并高于“电脑”(83.9%),位列微博、书本、课堂、电视、报纸等选项第一位。此外,本次调查的学生中,92.5%的学生都曾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过个人观点。由此可见,微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有效平台。

“微信时代”到来后,强调“人人即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接收、选择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和看法。在这一层面上,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不再单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而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这样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冲击和教育信息的可控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

(四) 微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冲击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主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海报宣传、党团活动等方式,这些方式注重专业性、理论性、知识性阐述,带有明显政治化色彩。虽然多种方式并存,但是其教育效果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并不明显。在调查中,73.5%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性、专业性的知识感觉“厌烦”、“反感”,对之望而生厌。

相比较,微信傳播的内容较为简单明了,呈现多是贴近生活实际,容易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共鸣。在“你最关注的微信内容”这一问题中,7.6%学生选择国家时事、社会热点;35%的学生选择自己发布的内容与好友反馈;64.4%的学生选择自己或者好友的生活化问题。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目前关注最多的就是映射其生存状态的社会热点和生活信息。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从136个样本中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了高职院校不同年级、性别、政治面貌、学科类别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调查结果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参考意义。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微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应该运用好微信的特征,将其特色化为优势,做好微信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以广东民办高校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SZY108。

参考文献:

[1]“微信”影响力报告:用数据读懂微信五大业务 http://tech.qq.com/a/20160321/030364.htm.

[2]金忠,解红晖.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6).

[3]郭朝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

[4]许珍芳,余绪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实证研究[J].教育评论,2015(3).

猜你喜欢
实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