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016-06-17 05:04秦波刘雪平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秦波 刘雪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最后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各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5-0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更肩负着民族复兴和祖国昌盛的重任。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各族青年学子不但要在一起学习成长,更要理解和包容各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虽然各民族学子来自不同的地域,语言风俗不一样,但都是小伙伴,都是相同的年龄段,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和引导,帮助各民族青年学子在阳光下积极健康的成长,培养成建设和谐美丽祖国的栋梁之才。

一、现阶段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民族教师结构不合理

首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比如辅导员与学校行政人员,专职教师较少等,这是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其次笔者通过在民族地区高校的调研发现,不仅仅是专业人员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定比例的会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师,在一些民族地区的高校中甚至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中没有会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师。出现这种问题,原因是缺乏用民族语言编写的双语心理健康教材,并且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心理教师十分匮乏,并且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取资格证书这对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无疑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成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因素。

(二)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不完善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民族地区的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不是很完善。尽管有些民族地区的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而且也建立了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值班制度,但是效果还是不好,在同学中影响力很小,一个学期只有个别学生来进行咨询。通过笔者的多年经验和研究,民族地区应该建立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即: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楼内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因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例,有些民族地区为促进民族团结,推行“混合住宿”这样会有很多因为不同风俗和习惯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不和谐因素。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应该建立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一)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应重视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建立有别于费少数民族高校的心理咨询体系,不仅要继续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治疗室等,这些硬件设施在辅助解决各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在软件建设上,学校应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调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设立心理健康专项经费,和实行科学有效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对外交流和培训,并定期邀请地区和国家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

(二)加大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主要承担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学子,在学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有的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绝对优势。为了更好的服务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应该鼓励懂双语的教师加入到心理健康教研室并鼓励和培养他们尽快拿到心理健康咨询资格证书,学校也应该加大对民族教师的优惠政策,比如在职称的评审、课时费、定期外出培训等。只有加大对双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三)组织专门力量编写少数民族语言心理健康教材

现阶段,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大多是汉语编写的心理健康教材,对于不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同学使用起来效果不是很好。应该组织专门力量编写和翻译主流心理健康教材,比如哈文版、维文版、藏语版及蒙语版等。作为辅助教材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配合双语教师更好的解决自己再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课的模式,但仅仅依靠这一门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并且在阶段全社会都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仅靠这一种模式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有来自不同民族的青年学子,更需要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举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有奖竞赛、新媒体调研网络、室内外游戏等活动,在这种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下,通过各民族学子集体协作更容易敞开心扉,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向前开展。

三、民族地区各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意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更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民族地区还肩负着区域各民族团结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圆中国梦的特殊使命。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青年学子的成长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为了能够让各民族学子健康快乐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总结

在青年阶段,无论哪个民族的青年大学生都是处于一个敏感和重要时期的群体,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必须有目的和有侧重的对各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既有内地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无论从双语教师的培养还是从双语教材的编写译制的软件建设,同时还需要与时代接轨,与时代同步的硬件设施建设,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建设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各族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荣峰 .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2]付正大.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新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