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中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和教育建议

2016-06-17 08:22刘春文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家庭教育

刘春文

摘 要:在新时代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家庭因素是较多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根本原因。本文通过一个在读学生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探究在学生管理中学生问题行为出现背后的家庭教育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学生问题行为;家庭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68-01

引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等。部分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不足,严重忽视了孩子的身心成长需要的关注和疼爱,再加上平日里父母一些不好的行为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家庭爱的缺失最容易导致孩子早恋的出现。部分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的弊端明显。爷爷奶奶宠爱孩子,缺少对孩子敏锐的关注力,虽循循教导但毕竟精力有限,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的任性骄纵、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性。而家庭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重要时期没有进行引导,面对孩子的困惑不能及时进行解惑,孩子就会寻求其他的途径来解答内心的好奇和困惑,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东西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抵抗力,容易误入歧途。

作为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深入到教室、宿舍中了解学生,还经常电话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本文选取一位有明显问题行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家长的沟通,得到重要的研究材料。黄同学,高一,16岁。问题行为比较明显,上课迟到、睡觉是家常便饭,自习课上讲话、玩手机、看课外书;宿舍内务不整,手机通宵上网,白天双眼红丝睡觉,屡教不改。甚至凌晨两三点不顾同学休息大开MP3吵别人睡觉,被同学投诉。被政教处多次抓住爬墙外出泡网吧,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给予大过处分之后仍然不改。某天雷电交加停电,黄同学将饭盆贴在宿舍墙壁上敲击,致使响声如雷,引起学生骚动不安。

家庭因素分析:家住农村,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黄同学和其弟弟一起生活。父母很关心黄同学,对其要求比较严格,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询问其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但远在外省,只能电话沟通,无法对其行为进行掌控和引导。爷爷是老初中生,在当时是比较有文化的,懂事理,要求也严格。但是农活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管教。黄同学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迷恋上网,死要面子,面对长辈的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他当时听了转身就忘了。

为防止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作为家长应特别注意:

一、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关爱孩子的身心成长。

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孩子在充满关心和爱护的环境中成长,可以更加自信、勇敢,与人交往也比较和谐,思想也比较乐观积极。首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有责任心,有爱心,那么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形成有责任心、爱心、孝心的健康心理。其次家长应该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让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困惑要及时进行解惑。再次家校联合,家长要多跟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好的表现进行表扬,不良的习性及时进行纠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还是要多付出精力和时间。

二、 父母教育与祖辈教养要一致,优势互补。

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和农村学校普通存在的问题是留守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与孩子长时间分离,交流少,交与祖辈管教。城市中大部分父母因为工作压力也将孩子交与父母,孩子的年龄越小,这样的现象越普通。隔代教育有它本身的有点:祖辈经验丰富、对孩子有慈爱之心等,但是负面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过分关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和惰性,过分严厉会产生叛逆心理和自卑。有些祖辈溺爱孩子,运用老观念教育孩子,对孩子护短会形成跟父母的情感隔阂,孩子长时间跟祖辈在一起不利于其个性成长。隔代教育和家庭暴力、家庭分离中的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比率呈上升状态。案例二中黄同学不守纪律、网络成瘾就是隔代教育的弊端。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养责任,关爱子女,与祖辈优势互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一致、行动一致,制定有原则又合理的孩子教育计划。两代人互相理解和支持,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三、 适时进行青春期教育。

现在社会,不少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文中的三个例子都缺失了青春期教育。学生由初中升高中,本身还具有叛逆、脆弱的特点,他们会通过各种行为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家长和老师也不要一味去指责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是应该找出这些问题行为形成的根源,及时纠正。一多关注问题行为出现的孩子,转移其注意力,把孩子引导到学习中,制止其不良的行为,明确其行为的正误,如何改正。二鼓励问题行为的孩子将多余的精力放到有益身心的活动上来,多表扬多肯定。三运用同学关系,积极正能量地互帮互助,引导其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

结论:

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妨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也好、老师、家长也好,应该多注意多关爱孩子的成长,分析其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尽量避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