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2016-06-18 05:17陆赟
关键词:人本主义言语外语

陆赟

1. 引言

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三的英语教学,传统意义上就是昏天昏地的题海战,和无聊至极催人呼呼入睡的试卷讲评,可想而知,课堂效率非常低。然而,早在20世纪50 年代末,前苏联心理学家B.B.别利亚耶夫就创立自觉实践学习论。别利亚耶夫认为外语学习有许多途径,从直觉到直觉、从直觉到自觉、从自觉到直觉等,而其中比较合理的途径应是在理解语言材料(自觉)基础上通过言语的实践活动达到自动化(直觉)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表达思想。解释语言规则对实际掌握外语能起促进和加速作用,但唯有言语实践活动才能造就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扭转这种尴尬的境地,笔者就试图给学生注入一些全新的课堂互动环节,调动课堂气氛。

2. 言语实践

根据自觉实践学习理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探索心理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否可行,笔者以The perfect copy这一堂课作为初起实验目标。课前准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scientific terms(科学术语),于是找了很多图片作为辅助工具,譬如clone,就是copy,呈现给学生一张非常可爱的双胞胎图片。顿时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们就积极地用自己的理解来给clone(克隆)下定义。非常欣慰的是,学生很喜欢这个环节。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后,就step by step告知学生如何读懂scientific term科学术语。心理学中,言语活动理论认为外语学习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动机、有意识的活动。一旦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被激发,那么学习就变成自主的求知过程。

高中教材中,文章题材很丰富,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小说或记叙文题材,但是科学说明文总是让学生想说爱你却望而生怯。众所周知,科学说明文素来枯燥乏味,专有名词很多,若要学生读懂,就必须层层铺垫,抽丝剥茧。而本堂课在设计之初,就目标明确,需要解决3个问题:

·What is cloning?

·What is dolly?

·What do you think of human cloning?

要活跃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一定要精彩丰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借用视频或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笔者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后,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一段关于多利羊克隆的科技视频。看完视频,学生了解了克隆的原理和过程,且发人深思,将问题顺利过渡到“是否可以克隆人?”这个高潮。

讨论环节里,学生对于这一话题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有学生提出克隆人要一分为二来讲:医学角度和伦理道德,并且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各自不同的观点阐述。课堂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充分得到表达,从而顺利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务必能够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学,给学生恰当的情感引导,鼓励他们摆脱母语的束缚,勇敢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正如列昂节夫(前苏联心理学家)倡导的那样,自觉实践学习论在言语活动理论带动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所谓言语活动理论,就是外语学习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目的、有动机、有意识的社会活动。言语活动的动机就是解决某些特定的交际课题。换而言之,外语学习旨在把外语当作工具来掌握,使其具有在各种真实的情景交际中交流思想的能力,直到运筹帷幄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可见,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能从心理学原理出发,在课堂互动环节巧妙设计,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的。

3. 人本主义理论与高中英语教学

除了课程的设置(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高中英语教学还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上世纪中期美国学者A.H马斯洛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而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3.1马斯洛(A.H.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之间关系密切。需要的层次高低不同,但是只有在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之后才会有高足高一层次需求的欲望。该理论中的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指的是当生存需求满足后,就会出现发自内心的渴望发展和实现自我潜能的需要。而只有满足了这种生长需要的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个体的本质和价值,并产生幸福感。

3.2罗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的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就提出意义学习的学习观。他认为意义学习是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那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是一种在增长知识过程中使学习者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与此同时,罗杰斯还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4. 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

4.1 需要层次论的运用

根据人本主义的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先了解并尊重学生以及他们个体成长需要,譬如学生有被尊重的需要,被关注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不仅要备好学习资料和教学方法,还要预设大部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感受,鼓励、关爱学生,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与中国古代《学记》中提出的“亲其师,信其道”不谋而合。课堂上教师真诚的言语和鼓励的目光都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克服交际的心理障碍,逐渐形成言语学习的自信心。

4.2 意义学习的运用

根据自我理论以及教育学课程设置理论(David Nunan),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采取“以学生为中心” (learners-centered)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还是以The perfect copy这一个为例。笔者希望学生在Human cloning的基础上能够将主体升华,于是就设计Discussion,“How to apply the cloning technology to our life for the benefit of people?”具体操作如下:

a) 将全班学生分成5组,用一种水果命名,并做好名牌;

b) 2分钟自由讨论后开始抢答;

c) 各组代表发言,每说出一个reasonable application,就可以得到1 point,得分高者获胜

这个互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罗杰斯所提出的自由学习法,诸如“分组学习”和“探究训练”等方法。分组学习,不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深思,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探究训练”即话题升华这个Task的引入,让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不仅获取知识,还可获得探究的方法,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钻研精神。

5. 结论

英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与自信心,任重而道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还是受周围环境和教师课堂引导的影响。自觉实践学习论告诉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水平和语言规则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更要重视言语实践活动对熟练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养成外语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而人文主义理论则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内心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跃于英语课堂上,成为课堂的中心。综上所述,心理学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其效果还是事半功倍的。

[1]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 David Nunan.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 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1.

[3] 陈莉萍. 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4]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0.

[5] [美] 卡尔?罗杰斯, [美] 杰罗姆?弗赖伯格. 自由学习[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6] 叶奕乾. 普通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言语外语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