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析

2016-06-19 15:07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山梨醇单硝酸酯类

王 微

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析

王 微

目的 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患者合理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以及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0/25),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9/29),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2/32),且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等指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硝酸酯类药物合理应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心血管疾病;合理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其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硝酸酯类药物,在对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硝酸酯类药物起着主导作用。由于长期以来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哈尔滨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25例患者为心力衰竭,29例患者为高血压,32例患者为心肌缺血综合征。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A组25例,B组29例,C组32例。A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45.3±6.9)岁;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2.4±3.5)年。B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45.1±6.8)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12.4±3.7)年。C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45.5±7.1)岁;病程2~27年,平均病程(12.5±3.6)年。3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方法:(1)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酸异山梨醇酯和肼苯哒嗪(山东潍坊制药,国药准字H37020953)。(2)对高血压患者应用氢氯噻嗪(河北东风药业,国药准字H13021871)以及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66383)进行降压,并为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3)为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应用将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以及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以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对患者的心绞痛进行有效缓解,对患者的心肌缺血进行有效改善。硝酸类药物的具体用量为:25例患者每天分2次口服0.25 mg的硝酸甘油(北京益民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连续服用2周;29例患者将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济南永宁制药,国药准字H20068085)20 mg与 250 mL的5%葡萄糖液混合,以60☒g/min的速率进行静脉滴注,如此进行7 d为1个疗程的治疗;其余32例患者则以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海南海力制药,国药准字H20060985)进行治疗,将40 mg的二硝酸异山梨醇酯与40 mL生理盐水混合,为患者在2 h内泵注完毕,以10~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标准为:(1)有效: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2)无效:ST-T段无改善,心律失常依然比较严重。而高血压的治疗有效标准为血压降低至140/90 mmHg以下。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则由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与运动耐量变化决定,治疗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5例(20.00%)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80.00%(20/25)。对其余的20例患者进行长达2年的随访调查,其病死率得到了显著下降。对32例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与2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长达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患者均取得了良好预后。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等指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传统药物就是硝酸酯类药物,长期以来硝酸酯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如何将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合理应用,是其药理药性发挥到最大成为当前比较热议的话题。

表1 3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表2 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

有效扩张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供能力等是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的主要作用机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对硝酸酯类药物的剂量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给予少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若持续增加硝酸酯类药物的药量,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会增加。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将患者体内的生物转化为一氧化氮进行有效释放,在对扩张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对患者实施硝酸酯类药物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用药指南进行合理用药,有效避免不规范用药现象[1]。

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以及硝酸甘油是治疗该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3种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进行用药的途径为:(1)对患者进行口腔喷雾,对于一些急性心血管患者来说,其首选的治疗方式就是将二硝酸异山梨醇酯以及硝酸甘油对患者进行口腔喷雾,可达到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2)患者将药物进行舌下含化,同样对于一些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将硝酸甘油进行舌下含化,其可以达到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3)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以及硝酸甘油这3种硝酸酯类药物均可以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进行调节,同时其治疗效果比较恒定。对患者具体的用药时间、剂量、途径以及种类都要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合理调整。(4)患者将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这两种硝酸酯类药物患者可以将其进行长期的口服使用,通过长期的疗效比较,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2-3]。

硝酸酯类药物虽然能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有效扩张,但该药物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因此该药物不宜用于肥厚梗阻性心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此外,将该药物应用到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以及单纯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很容易导致患者昏厥现象的出现。对于出现心脏扩大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对其适量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4]。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对患者进行连续给药,如果出现对患者连续给药,则会导致患者耐药性的出现,更为严重的则会导致缺血性事件的发生[5-6]。在对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患者的耐药性问题。因此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药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7-8]。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最佳。3组患者高达80.00%、100.00%、100.00%的疗效便是合理应用药物的最佳效果体现。

[1] 那开宪,余平,张桂云.关注硝酸酯类药物合理应用[J].首都医药,2014,23(1):412-413.

[2] 李春生.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及药物选择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8(7):123-125.

[3] 郝玉明,李星海.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14,20(1):301-302.

[4] 刘凤岐,陈力,林喆,等.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12,20(4):223-224.

[5] 张英杰,佟铁壁,李贺.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辽宁药物与临床,2014,25(6):601-602.

[6] 郑寿松.依纳普利和氯沙坦分别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5):102-103.

[7] 张军.卡托普利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5):132-133.

[8] 张天花.硝酸脂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138-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88

黑龙江 150010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王微)

猜你喜欢
山梨醇单硝酸酯类
非均相催化法制备异山梨醇的研究现状
纤维素制备异山梨醇研究进展*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异山梨醇提纯及未知杂质结构研究
远志炮制过程中6种寡糖酯类成分转化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
山梨醇类成核剂对改性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