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6-06-19 15:07康建华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萎缩性脾虚胃炎

康建华 邹 红 章 超

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康建华 邹 红 章 超

目的 分析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0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二参三草汤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且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慢性萎缩性胃炎;二参三草汤;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较易增加患者的病症风险,进而转为胃癌[1]。目前,在临床西医治疗中,尚未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做出明确的阐述,并且,一直未研究出针对性治疗该病症的特效治疗方式。因此,寻找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中医中的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疗效成果较为显著[2-3]。因此,本研究探讨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

105例。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中有53例患者,男27例,女26例,年龄30~50岁,年龄(40.58±5.63)岁,平均病程(1.17±1.01)年;对照组中有52例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29~50岁,年龄(41.20±5.27)岁,平均病程(1.16±1.01)年。入选的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舌红、恶心、呕吐、口苦、大便黏稠等主要的临床症状,且排除了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二参三草汤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性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每天口服枸橼酸铋钾药物4次,每次服用0.2 g;每天口服阿莫西林药物3次,分为早、中、晚餐后服用,每次服用0.5 g;每天口服甲硝唑药物3次,每次服用的药剂量维持在0.5 g左右即可[4-5]。

1.2.2 研究组 取炙甘草、紫丹参、白花蛇舌草、炒薏米仁、仙鹤草各15 g,黄芪、太子参、炒白术各10 g作为基础药方,采用以水煎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1剂,分为2次服用。若患者的口臭状况明显,则再另加2 g的干姜,待异味去除之后,则给予15 g的加钩藤及10 g的天麻进行治疗[6-7]。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指标。所有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均统一接受医院的胃镜检查,将其检查结果视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次序,在胃镜检查中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对患者正常的生活次序基本未有影响,在胃镜检查中显示胃黏膜炎症范围有明显的缩小趋势;无效:不属于显效或有效范围内的患者,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中医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胃痞”“胃痛”等范畴之内,中医认为引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与机体内平衡被破坏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导致机体内平衡被破坏的原因与饮食无规律、精神长期性怠倦等因素有关联[8]。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原体源于胃部,但会波及其他脏器,如脾、肝等,发病初期多以气虚为主,因此,该病症的本虚源于胃、脾两部亏虚所致,标实源于湿热所致。所以,在中医治疗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采用补正气、祛邪火的方式。

脾虚湿热证的病机分析:(1)由于脾胃素为阳虚,运化失职,湿从内生,外湿侵入,内湿与外湿互结郁久若化热而成湿热中阻。湿热中阻,中焦不畅,则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2)湿热疫毒乘虚侵入人体后从表入里,郁入肝胆,深入营血,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以致不仅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黄,而且肝气不舒,日久必犯脾或犯胃,导致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调;(3)外常暴食膏梁厚味,引致湿热内蕴,导致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调。以湿热导致的脾化升降功能失调,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见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且恶臭,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二参三草汤中的主要基本药方为炙甘草、紫丹参、白花蛇舌草、炒薏米仁、仙鹤草、黄芪、太子参和炒白术。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炙甘草具有补阴气,调阴阳的良好作用,紫丹参有止血化瘀、理气养血的功效,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利湿养气的作用,太子参则有补虚血、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仙鹤草则对止血化瘀有显著的功效。因此,将二参三草汤应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患者中,有其巨大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二参三草汤的方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更有其肯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且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顾诚.单兆伟运用自拟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22-223.

[2] 金素美.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 金素美.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4):12-14.

[4] 程宁昌.二参三草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及对PCNA、PTEN表达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5] 邱锋,许鸿佳.四君子汤合四逆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例[J].光明中医,2012,27(1):148.

[6] 周光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77.

[7] Vannella L,Lahner E,Annibale B,et al.Risk for gastric neoplasia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 critical reappraisal[J]. WJG,2012,18(12):1279-1285.

[8] Gao QY,Wang ZH,Chooi EYH,et al.A novel model might predict the risk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J]. Scandinavian J Gastroenterology,2012,47(5):509-5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107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康建华邹红 章超)

猜你喜欢
萎缩性脾虚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