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幸福的方向

2016-06-20 02:07陈代伟阙新建
教育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书香师生

文/陈代伟 阙新建



追寻教育幸福的方向

文/陈代伟阙新建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中说:“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教育要为人生幸福奠基,其本身应该是幸福的。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学院附小”)应和区域“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的理念,关注儿童当下的校园生活,努力构建儿童教育生活的幸福生态,让幸福教育从理想到行动,从憧憬到现实,向着教育幸福的方向砥砺前行。

文化立校,铸造教育幸福的灵魂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隐藏在教育教学现象后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信念、处事态度、文化意识等观念形态的东西,又体现在师生的行为方式、教育事件中。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用文化凝聚人心,形成品牌,才能让学校的发展有根有魂。

学院附小着力儿童当下幸福生活,总结办学历史经验,确立自己的文化坐标。学校长期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阅读成为师生习惯,奠定了“书文化”基础。学校把安塞腰鼓引进校园,创编少儿安塞腰鼓,融入巴渝文化元素,自主开发“长生欢乐鼓”,指向鼓文化的深层意蕴和学生终生发展之关系的融合。在总结提炼书香校园、腰鼓文化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凝练出“书鼓和鸣 神韵飞扬”的办学理念。由此,学校文化以“书与鼓”为符号表征,挖掘书和鼓的文化内涵,以书与鼓来涵养师生的生命,同时又借书、鼓来激扬师生的生命,让师生、学校的精、气、神如书香、鼓韵悠长高扬。

“书文化”和“鼓文化”相互联系,和谐共生。“书”主静,体现校园的宁静与深邃;“鼓”主动,体现校园的欢乐与张力。两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师生相融,寻求“共鸣”的教育美感,追求“和谐”的教育生态,达成“尚美”的教育功效。“书·鼓”文化塑造了学校独特的精神与内在气质,给予师生精神、心理与性格诸多影响,成为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和教育幸福的根基,统领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重构,让教育幸福看得见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结构决定功能。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整体建构幸福的教育生活,必须重建课程结构,通过对以往课程结构的改造与完善,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让幸福在课程实施中真正发生。

学校定期召开学情、校情SWOT分析会,对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判断,明晰学校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聚焦问题,锁定目标,构造SWOT矩阵,形成系列可能的学校课程建设策略。在学校教育哲学的统领下,继承和发扬“书·鼓”文化,建构“一体两翼”韵致课程,涵养师生幸福人生。“一体”指优化实施的国家、地方课程;“两翼”指以主静的“书香”和主动的“鼓韵”两类校本课程。书香课程侧重于文化知识、思想修养的学习和提高,鼓韵课程侧重于艺术、体育、实践活动。“一体”体现国家、地方课程的主体地位,“两翼”是主体的拓展和延伸,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体两翼”韵致课程揭示了学校课程在结构、内容、形式、目标、评价等方面表现出的和谐形态、层级构成以及规律行动。通过整体化实施,指向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幸福校园生活提供了可能。

“一体两翼”韵致课程体现学校韵致教育思想,以培养身心灵动、学有所长的幸福儿童为目标,是学校办学历史积淀和学生需求的结合体,成为学生终生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助推器。在实施中采用“基础性必修、限定性必修、自主性选修”三种方式,以长短课、社团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组织形式,不断细化和调适课程的目标、内容、设置等方面,建立与落实相关的组织、制度,逐步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学校课程体系。

幸福指数,见证教育幸福的成长

学生校园生活幸不幸福,评价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评价体现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反映不同的教育思想。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甚至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过去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学校立足校情、学情,寻求适当的评价方式,发展学生主动的课程体验,最终指向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申报了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小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实施,了解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通过对各种教育因素的调整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学校开展了“我的幸福校园生活”问卷调查,形成《学院附小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开发出了《小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评价量表》。关注学生当下校园生活幸福感,成就“身心灵动、学有所长”的附小“鼓娃”,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学院附小在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协商评议,家长评价等不同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阶段成长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推行和完善“学生星级评价”,每位教职工通过“‘阳光鼓娃’星贴”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所积累的“‘阳光鼓娃’星贴”作为学期末操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六一”表彰等的评价依据。学校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学生满意度评价,对满意度低于50%的课程,将根据学生意见或建议,予以重新整合或者淘汰,体现课程评价上的“我的课程我做主”。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小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

黑格尔说:“道德意识绝不能放弃幸福,绝不能把幸福这个环节从它的绝对目的中排除掉。”获得幸福适合目的性的价值追求,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理应让学生过一种幸福的校园生活,并为其终生发展埋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书香师生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精彩的校园生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麻辣师生
欢乐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