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N”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

2016-06-20 02:07尹从昭
教育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程表品德素养

文/尹从昭



“1+X+N”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

文/尹从昭

洋河集团校将所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为“1+X+N”的学校课程。“1”指任意一门国家课程,是课程的主干、核心。“X”为与“1”跨界整合的一门或几门国家、地方课程。“N”为“1+X”课程群生成的学习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过程、结果呈现方式可以为微阅读、微展示、微创意、微锻炼等。

“1+X+N”课程背景分析

“1+X+N”课程是“首善教育”的具体化呈现江北区域推进“首善教育”的根本在于创造适合的教育,促进师生健康幸福地成长。“1+X+N”课程力求优化学校课程,办老百姓身边满意的“首善学校”,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1+X+N”课程是“成全教育”的具体化实施洋河从老子“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利万物”提炼出“教育是一种成全”的核心价值,凝练出“成全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相互成全,随型成器”的办学理念并具体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办学理念中的两个关键词:“成全”“成器”,需要具体的载体来实施。“1+X+N”课程中的“1+X”课程群是为实现孩子核心素养而做的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N”项目是由“1+X”课程群生成的、基于学科的体验活动,对孩子成长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增强了适应性、选择性。

“1+X+N”课程是满足“个性成长”的具体化体现从2012年开始,学校实施“游文——阅读滋润童年”“游艺——艺趣积淀素养”“游戏——活动强健体魄”和“游历——体验增益知识”等“四游”校本课程,着力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和社会素养。(见图)

洋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个性化的平台。“1+X+N”课程基于核心素养,提出了洋河学子的“四有”培养目标:“有品德(品德高尚)、有气度(精神高贵)、有智慧(卓越超群)、有体魄(生命旺盛)”的“四有”好少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明确、践行,学校将“四有”目标,具体化为“六个一”:一身好品德、一些好技能、一堆好创意、一套好习惯、一群好伙伴、一副好身板。每学年的开学,师生、亲子一起针对“六个一”制定成长目标,学校依据孩子的成长目标,确立1+X+N”课程内容,引导其个性化成长。

课程建设

课程目标随型成器,成全成长。水“随物赋形”,润物无声;教育“随型成器”,因材施教,让师生在课程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课程内容“1+X+N”课程,组合方式多种多样,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1”“X”和“N”可以根据师生发展需求,任意组合。但为便于操作,就一个年级、一个学段而言,“1”“X”和“N”课程组合、课程项目和课时相对稳定、固定,孩子年段发展目标相对固定。

课程内容的确立方法、步骤:一是师生、亲子制定学段发展规划。洋河学子依据“四有”和“六个一”规划自己的学段发展目标,提出自己需要的课程。二是学校依据学子发展规划统筹生成“1+X+N”课程的学段内容。

以中高年级为例,组合举例如下:

课程实施“1+X+N”课程,在实施中涵盖课时、场地、人员分配。具体操作举例如下:第一,编写《“1+X+N”课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包括“1+X+N”课程总指南和“五游”课程分类指南,分别就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内容、实施路径、实施评价、实施保障等进行界定。一是合理分配课程结构比例。“1+X”课程群与“N”项目课时分配、权重现阶段可以为:(1+X):N=9∶1。根据学段或师生发展状况,逐步过渡到8∶2或7∶3或6:4等。二是加减并重减负提质。“1”“X”的内容可以通过“1+X”“1+N”“X+N”或“1+X+N”融合实施,减少的课程用于实施“N”项目。三是课时分配,以中高年级为例,周课时编制如下:游文:语言与文学课程,周课时12节。语文+占7节;英语+占3节。语文+英语的整合课1节。游创:创意与实践课程,周课时6节。数学+占4节;科学+占1节,数学和科学的整合课1节。游艺:艺术与审美课程,周课时5节。美术+占2节;音乐+ 占2节;美术+音乐的整合课1节。游戏:运动与健康课程,周课时4节。体育+占3节;体育+品德的整合课1节。游历:仪式与育德课程,周课时4节。体育+的占2节,综合实践占1节;综合实践+品德的整合课1节。第二,“五要素”激活课堂建设。“五要素”课堂:有目标、有学情、有方法、有情境、有反馈。既要深刻改变课堂形态,又要深刻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第三,“知识+经验”作业改革。作业设计既注重知识技能,又要关注经验习得,还要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作业改革倒逼课堂改革,促进“1+X+N”课程的实施。

课程评价第一,课程教学评价。一是课堂形态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基本式与变式结合。二是师生教与学关系融洽、和谐。三是体现“两把两重”教学策略,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的激发,教与学中的“学本”立场、学生发展中的“向学性”特质更加彰显,恰当高效。

第二,课程“积木式”学习评价。为配合学校“1+X+N”课程的开展,学校借鉴搭积木这一游戏方式,创建了“积木式”积分评价体系。方式一:该体系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目标,按照“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五大领域,依据“微展示”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学校“最美花朵”,分别授予“美德”“美学”“美玩”和“美做”等“四美”少年,激励孩子成长。方式二:一年级中语文、数学监测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免去语文、数学期末笔试考试,可以选取“微阅读”“微展示”“微创意”“微锻炼”等方式,代替期末语文、数学笔试考试。

教师成长

教师团队建设,实施“五微”一体专业发展行动学校为市教师专业化发展样本校,实施了“微课程、微课堂、微论坛、微课题、微教研”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微课程是基础、微讲(课)堂是平台、微论坛是纽带、微课题(“小改小革”课题)是突破口、微教研是支撑点,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见图)

教师个体微生活“三阶段三提升”教师发展在教师发展实践中,厘清了教师发展有“师德与素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三个维度,经历了“PCK研修、课堂诊断、导师培养”三个阶段,实现了教师“共性发展、个性发展和领军发展”三个提升。(见图)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校)

游文:语言与文学课程。以语文为主(简称语文+,下同)的课程;英语为主(简称英语+,下同)的课程。语文+英语的微阅读、微展示……项目统领实施整合课程,例如,绘本阅读。《课程表》呈现:游文(语文+)、游文(英语+)、游文(项目)。

游创:创意与实践课程。以数学为主(简称数学+,下同)的课程;以科学为主的课程,数学+科学的微创意、微展示……项目统领实施整合课程,例如,DIY项目。《课程表》呈现:游创(数学+)、游创(科学+)、游创(项目)。

游艺:艺趣与审美课程。以美术为主(简称美术+,下同)的课程;音乐为主(简称音乐+,下同)的课程;美术+音乐等内容的微创意、微展示……项目统筹实施的整合课程,例如,儿童剧。《课程表》呈现:游艺(美术+)、游艺(音乐+)、游艺(项目)。

游戏:运动与健康课程。以体育为主(简称体育+,下同)的课程;体育+品德等内容的微锻炼、微展示、微创意……项目统筹实施整合课程,例如,传统老游戏。《课程表》呈现:游戏(基础体育+)、游戏(健康体育+)、游戏(选修项目)。

游历:仪式与育德课程。以品德为主(简称体育+,下同)的课程,以综合实践为主(简称综合实践+,下同)的课程;综合实践+品德的微创意、微展示……项目统筹实施的整合课程。《课程表》呈现:游历(品德+)、游历(仪式)。

猜你喜欢
课程表品德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萌小鹿课程表
“孔子曰”之孔子的课程表
青年课程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