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趣”中学,师从“实”处教

2016-06-21 08:16金麒明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144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展将球球门

金麒明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14400)



生在“趣”中学,师从“实”处教

金麒明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14400)

“趣”、“实”并重的足球教学能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相关游戏活动,通过场地队形的变化和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享受快乐足球的同时习得技能、发展体能,实现“生在‘趣’中学,师从‘实’处教”的教学意境。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三年级足球教学单元第2课时的“脚内侧踢球”为例进行阐述。

一、游戏引路“趣”为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脚内侧踢球的重点是“支撑脚的站位和准确的踢球部位”,难点是“大腿带动小腿前摆,触球时大腿外展”。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些简单实用、新颖趣味的游戏,既能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又能让学生在热烈欢快的游戏活动中习得技能、发展体能。

(一)脚法练习突出“趣”

1.模仿(企鹅、蜈蚣)游戏

目的:体验展髋屈膝外展。

方法:模仿企鹅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一路纵队,集体以企鹅步协同前进,就像一条蜈蚣。也可进行单脚模仿企鹅走练习,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展髋屈膝外展动作。

2.踢脚跟游戏

目的:体验踢球有力,即踢球时大腿带动小腿加速向前摆动。

方法:一脚支撑,另一脚“展髋屈膝勾脚尖”加速前摆,用脚内侧踢支撑脚的脚后跟,左右脚轮换练习(见图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做示范,学生原地模仿,待学生掌握动作路线后,再进行上一步踢脚后跟练习,可连续做。

3.对脚碰游戏

目的:使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脚内侧踢球动作的表象,即“支撑稳,面向前,展髋摆,勾脚尖,内侧踢”的动作要领。

方法: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中,前后两名学生一组,面对面双手相互扶肩,两脚前后站立,其中一脚脚尖相对,膝微屈,另一脚脚掌蹬地前摆,展髋屈膝外展,用脚内侧相互触碰,连续触碰三次后换脚继续练习(见图2)。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2-1

图2-2

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体验“支撑脚尖朝前,对碰腿展髋外展前摆,脚尖勾起,内侧触球中部”的踢球动作,以两名学生互碰时的声音来判断动作准确度与配合的默契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建立脚内侧踢球动作的表象。

4.“扇名片”游戏

目的:使学生在脑中建立脚内侧踢球的完整动作表象,初步掌控用力方向,为踢球有力、路线直而准打下基础。

方法:每名学生一张名片(可用稍厚的硬纸板制成5cm×9cm的长方形纸片),将名片对折后打开,将对折后的名片放在地上,用脚内侧传球的动作,一脚上步,另一脚迅速蹬地,展髋屈膝外展,脚尖朝外并勾起,使脚掌与地面平行加速前摆时产生的风“扇”动名片(见图3)。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名片“扇”到指定区域,并以到达指定区域的速度来评判学生控制用力方向的能力。

图3-1

图3-2

图3-3

(二)有球练习享受“趣”

1.听信号拨球游戏

目的:熟悉球性,明确脚内侧踢球部位,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方法:每名学生一个球,听到哨音后,学生进行用脚内侧拨球练习,然后听到信号(哨音或动作)后在3秒内按要求用脚掌“踩”停球,成功停球后举手示意。游戏分2个阶段进行。其中,第1阶段:当听“哨音”时用任意脚“踩”停球;第2阶段:以教师举手动作为信号,按要求停球,要求学生练习时抬头观察,如果教师举左手,则用左脚掌“踩”停球,如举右手,则用右脚掌“踩”停球,如举双手,则用双脚的脚内侧夹住球。游戏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原地或移动拨球练习。

2.射门游戏

目的:将球踢得直而准。

方法:两名学生一个球配合练习,一名学生用脚内侧踢球的动作将球从同伴用两脚开立做成的球门中间穿过,踢出后迅速跑到对面,将球停住,同样的方法再次射门。游戏应由易到难,如球门从固定到移动,射门距离由近到远,可预设2米、3米、4米3条线;也可分组进行比赛,如规定次数比快,或规定时间比多等。

3.“你传我停”游戏

目的:提高踢球的力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

方法:学生A持球用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将球传至学生B的脚下,待学生B将球停住后,学生A跑至停球的地方准备踢球的同时,学生B迅速用后退跑的方式退后3米,继续停同伴的传球,两名学生轮换进行练习。

4.“蛟龙出海”游戏

目的:提高移动中踢球直而准的能力。

方法:每名学生一个球,将学生分成4组,设置4个球门,用正脚背带球至距球门8米左右的距离时,用脚内侧踢球射门,射门后迅速追球并沿球场边带球返回。

二、技能发展“实”为基

《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根据脚内侧踢球动作的特点,抓住学生掌握技能的关键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相应的学习梯度,使每个梯度都能让学生通过挑战而获得成功。再通过场地布置、队形变化等方式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练习密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增加运动负荷,从而发展体能。

(一)抓实各“点”见效果

1.抓牢突破点

经多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支撑脚站位”是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动作的关键。教学中,通过合作练习“一踩一踢”作为教学突破口。依据条件练习法,利用辅助器材“软式圆盘”,将其置于足球的旁边,以提示学生支撑脚的站位在“软式圆盘”的旁边(见图4)。以右脚踢球为例:两名学生面对面相距1米站立,学生A用右脚“踩”住球的后上方固定球,并要求观察学生B在练习时支撑脚的站位和踢球动作的准确性,在每次练习后学生A都将观察结果反馈给学生B。

图4

2.扣准挑战点

如,“听信号拨球”游戏。可先让学生进行原地拨球练习,使学生感受脚内侧触球的正确部位、力量控制等;再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向前(或后、左、右)移动拨球,这对触球部位和力量的控制有更高的要求;最后让学生在听到信号后,在3秒内进行用脚掌停住球的练习。

3.巧用提升点

提升点是指在新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的点。如,听信号拨球游戏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提升,从原地到移动,再到拨球与停球的动作组合,为脚内侧踢球教学作铺垫。下一课时可以提升为原地(或向前移动中)拨球听信号用脚内侧将球踢给同伴。

(二)实用场地巧提密度

如,听信号拨球游戏环节,学生在不到3分钟的游戏时间内,有效练习了2分钟,平均拨球次数在120次。在脚内侧踢球的教学环节,2名学生1个球进行合作练习,人均踢“固定”球达80余次。射门游戏环节,教师通过“规定次数计时比快”和“规定时间进球比多”的练习,使学生射门次数人均20次,平均心率在135次/分左右。拓展游戏“蛟龙出海”环节,在足球场的中间,距球门约30米,分4组同时进行带球向4个球门推进,至距球门8米左右的标志点后用脚内侧踢球射门并快速追上将球沿两边快速带回,平均进行3次练习,每次跑动距离约80米,平均心率约140次/分,最高心率180次/分,运动负荷大。

猜你喜欢
外展将球球门
足球联赛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呵呵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小狗汪汪
郑州市出重拳打击“会外展”
认识足球(二)
地球接力
弹球入门
不妨移一下“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