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人际关系分组的思考

2016-06-21 08:16吴双双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南校450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票数分组尝试

吴双双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南校,450000)



体育课人际关系分组的思考

吴双双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南校,450000)

河南吴双双

最近看了一篇题为“儿童如何顺利度过人际关系敏感期”的文章,其中讲到“要让儿童把人际关系敏感期发展好,就要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但介入的时候并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让他们自己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儿童拥有权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计策和方案的自由。”本学期五年级3班的体育课在尝试按人际关系分组时,笔者从中发现学生真的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人际关系分组,笔者也是第一次尝试,班里一共44人,计划男女混合分6组。于是先让全班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希望和谁分为一组,每人写6个人,然后进行统计,计划把前6名票数最多的确定出来,分别以这6人为中心,确定出不同组的人员。但票数统计出来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群体取向,男生绝大部分选的都是男生,女生则选女生,但总票数上前5名有4个女生(这与班里女生多有关)。于是决定分开,男女各选票数最多的3人为中心来分组,分开以后,发现他们选票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他们的选择,男生很快分成了3组。但在女生分组时,出现了问题,票数多的几个人选的都是彼此,也就是出现了抱团现象,并且可以观察出这些学生在班里算是学习好的一个群体。于是“艰难”的分组开始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把票数最多的“张康子”与票数比较少但都选了她的一些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就可以保证每组里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同时组里还选了一个她最喜欢的“牛雪盈”。但从“张康子”的角度出发,她一定是喜欢和票数比较多的学习好的在一起。所以分完后,自己也觉得不是特别完美。心想,等到上课后,不合适学生再调整,这也只是个大概的分组。

轮到五3班上体育课了,也是笔者最期待的时刻,这节课先讲了毽球脚内侧起球,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在分组时,笔者先从男生开始,他们听到自己的分组后都发出了“耶”的声音,看得出来还是比较兴奋的。等到女生分组时,故意将“张康子”那组放到最后念,当念到“牛雪盈”的名字时,她的小脸上还带着微笑(牛雪盈是她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等笔者念完后发现,她的眼睛都红了,好像非常委屈的样子。于是她走到笔者面前说:“老师,我选的很多同学都在第一组,并且下课后我都问了,她们也都选我了,怎么没有和她们在一起啊?”听着她的委屈声,我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又给她解释道:“你是我们班票数最多的,大家都选了你,她们都非常愿意和你在一起。咱先试下,不行再换好么?”她点了点头。

接下来笔者宣布:各组自己先选组长,然后围成圆圈进行练习。笔者说完后开始观察,有的组在商量谁是组长,有的组已经站成了圆圈。只见“张康子”对自己的组员说:“来,我们先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轮流踢。”好像大家已经默认了她是组长,或许是平时在班里能力就比较强。笔者接着去别的组进行指导。过了一会儿,“张康子”跑了过来说:“老师,要不这样吧,让第一组过来两个人,我们组过去一个,这样调一下”。“可以呀!”笔者答道。但心里想:“估计他们不一定来,并且这边过去两个人那边不一定接受。”但还是鼓励学生去试试。于是“张康子”把想法告诉了第一组学生,谁知道“郭刘玥”和“高兴”真的过来了,接下来该选两个人过去了,这时候出现了问题,本来想让“朱子伊”、“朱子雨”一对双胞胎过去,但那边不接收,于是“张康子”对第一组说:“要不这样吧,你们来挑。”第一组学生开始往这边望,然后有学生叫:“李佳欣,你来吧。”李佳欣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就过去了。这场分组风波终于停止了。但让笔者非常欣慰的是学生们通过自己调整人际关系分组,上课练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再没有学生跑来对笔者说“谁谁不让我跟她一组了”。当学生们分组固定后,他们在分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练习方法,有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觉得站成一个圈踢有点乱,要不我们再分成小的组,2个人或者3个人踢。”笔者说:“当然可以了。”其实按照教学安排,下节课就是对踢,这节课先把组分好。随着教学的深入,笔者越来越发现,其实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强。这仅仅是一节非常普通的体育课,但给了笔者很多思考。

第一,相信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有的教学设计,包括分组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相信学生有能力参与,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敢于尝试:教学要敢于尝试,分组教学有很多种方法,但人际关系分组之前自己从没涉及过,通过尝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第三,综合素养:从人际关系分组还能看出很多微小的问题,例如,“张康子”为什么票数那么多,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可以说明这个学生的人缘很好,再次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好,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尝试解决,后来与班主任沟通得知,这个学生学习还特别好。今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票数分组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分组搭配
逻辑思维
2017年度河南省武术“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评选前50名榜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