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2016-06-22 01:42许金俊禚振男曲昌宝刘丹丹陶建平江苏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禽类预防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3期

许金俊,禚振男,郭 平,曲昌宝,刘丹丹,陶建平(1.江苏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禽类预防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许金俊1,2,禚振男1,2,郭平1,2,曲昌宝1,2,刘丹丹1,2,陶建平1,2
(1.江苏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禽类预防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从分子水平了解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的分类地位与进化特征,以江苏地区感染火鸡组织滴虫发病鸡群的病变肝脏组织为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DNA片段的克隆与测序,获得该地区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序列,通过软件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地区火鸡组织滴虫和相关虫体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的11个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相互之间同源性在95.3%~100.0%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与德国株相似性94.9%以上,与美国株相似性91.6%以上。同时,该地区虫体在基因进化过程中形成2个大的分枝和多个小的分枝。表明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应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与种群遗传学特征。

关键词: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同源性;进化关系

禚振男(1989-),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兽医寄生虫学研究,E-mail:zzn0810@163.com

注:禚振男与许金俊对本文具有同等贡献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鸡形目禽类盲肠和肝脏寄生性机能紊乱的原虫病,以盲肠肿大、肝脏坏死和排硫磺样粪便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该病在很多地区有不同程度发生,死亡率达到20%~30%,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大部分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被禁止使用,使得该病又重新暴发和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火鸡组织滴虫病的研究,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管是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它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参与许多细胞的功能,如维持细胞形态、鞭毛和纤毛的运动、染色体运动等[1]。微管又是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通道,通过干扰微管形成可影响与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的凋亡[2-3]。因此,针对微管参与细胞的分裂增殖和细胞内物质运输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可以设计阻断微管功能的抗微管药物,用于抗肿瘤、抗痛风、抗寄生虫等领域[4]。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相对较为保守,其进化与核子进化是平行的,在寄生虫系统发育分析方面的研究报道则相对较少[5]。

本试验拟对该地区鸡群的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并与其他地区火鸡组织滴虫和相关虫体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为组织滴虫病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种群遗传学研究和药物靶位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样品用于PCR扩增的11例具有组织滴虫病典型病变的鸡肝组织样品,来源于江苏各地(苏南地区1例,苏中地区6例,苏北地区4例)送至扬州大学附属动物医院就诊的病例,分别标号为HM1~HM11,肝脏采集后于-20℃冰箱冻存。

1.2试剂克隆用载体pGEM-T-Easy,购自Promega公司;宿主菌大肠杆菌DH5α由本实验室保存;DL-2 000 Marker、DNA胶回收试剂盒、LA Taq DNA聚合酶,购自TaKaRa公司;1kb DNA Ladder、25 mmol/L MgCl2、dNTP Mix、DNA聚合酶,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3样品DNA按照酚-氯仿-异戊醇方法提取肝组织DNA,测定浓度后置于-20℃保存备用。

1.4PCR扩增按参考文献[6]设计1对引物扩增Beta-tublin基因:P1,5′-TTC GTA AAG AAG CTG AAT CC -3′;P2,5′-ACG AGG GAA TGG TAC AAG G-3′。引物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成,预期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00 bp。25 μL PCR扩增体系为:2.5 μL 10×PCR Buffer,2 μL dNTP(10 μmol/L),0.25 μL LA Taq酶,P1、P2引物各2 μL(10 μmol/L),5 μL DNA模板(50 ng/μL),ddH2O 11.25 μL。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2 min,95℃变性35 s,55℃退火35 s,72℃延伸45 s,36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并拍照。

1.5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在紫外灯下小心切取目的条带,用TaKaRa公司的琼脂糖核酸回收试剂盒纯化目的条带。将纯化产物与pGEM-T-Easy载体常规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随机挑取数个单克隆,在LB液体培养基内摇床过夜,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经EcoR I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将鉴定为阳性的质粒送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测序。

1.6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采用DNAStar软件,对所获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从GenBank中读取的其他虫体的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表1)进行比对。采用MEGA程序中的最大简约法(MP)绘制系统发育树,并采用自展检验(bootsteap test)估算系统发育树的可靠性。

2 结果

2.1β-微管蛋白基因的PCR扩增结果将扩增后得到的11个样品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约为400 bp左右的目的条带,目的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图为HM1、HM2、HM3、HM4样品的PCR电泳图,其余样品的扩增结果相同。

2.2PCR产物的克隆及鉴定用纯化回收试剂盒分别回收11个样品的PCR扩增产物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每个样品挑取白色菌落碱裂解法提取质粒,EcoR I酶切鉴定。图2为HM1样品:M12345电泳结果,出现3.0 kb的载体片段和M123左右的目的片段(图2),与预计相符。

图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M:1kb DNA Ladder;1~3:阳性肝脏样品HM1的1号、2号、3号重组质粒

2.3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经过测序获得的11个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均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M006029~KM006039。11个基因序列之间及与相似原虫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5.3%~100.0%之间,与德国株相似性94.9%以上、美国株相似性91.6%以上,与胎儿三毛滴虫相似性在85.6%~83.6%之间,高于鸡四毛滴虫的82.8%~79.6%,巨型艾美耳球虫的68.0%~51.7%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67.1%~50.8%。

2.4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图4)。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火鸡组织滴虫向2个方向进化,其与美国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进化的过程中,HM8与德国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进化方向基本一致,且较于火鸡组织滴虫其他株的进化是更早的;另一个进化方向中又进一步分化成两个方向,即HM1、HM2、HM6、HM7、HM11的进化是一个方向的,HM3、HM4、HM5、HM9、HM10的进化是一个方向的,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差异。进化树即显示了该地区火鸡组织滴虫的同属关系,又表明了该地区不同虫株的个体差异。同时,该地区火鸡组织滴虫与毛滴虫的关系密切,其进化方向是一致的,而八肋游仆虫的进化更早于其他原虫。

图3 江苏地区与其他地区火鸡组织滴虫及类似原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同源性分析

图4 以β-微管蛋白基因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的火鸡组织滴虫的系统发育树

3 讨论

2006年Van der Heijden等利用ITS-1序列的C-profiling技术将火鸡组织滴虫基因型分为I、II型和III型[7],Hauck等2010年同样利用5.8 S和flanking ITS区域的C-profiling技术将火鸡组织滴虫分为A、B、C、D四个基因型[8]。本研究采用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江苏地区鸡源火鸡组织滴虫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枝,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型。中国地域辽阔,家禽饲养量巨大,组织滴虫病流行又非常严重[9],因此,有必要分离更多的地理株或采集更多的病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系统的鉴定、分类和评定,确定火鸡组织滴虫的基因型和变异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增相关基因,借鉴C-profiling技术在中国火鸡组织滴虫分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对江苏地区的11个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一方面,江苏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国外不同株之间的火鸡组织滴虫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均在91%以上;另一方面,不同地区间的火鸡组织滴虫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许金俊等针对18S rRNA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的结果类似[10]。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同18S rRNA基因一样,微管蛋白基因也是一个研究生物系统发育、分子进化和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有效候选靶基因,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β-微管蛋白基因及其功能,微管蛋白与药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开发用于控制组织滴虫病的高效安全的新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Libusova L,Sulimenko T,Sulimenko V,et al.Distinct localization of a beta- tubulin epitope in the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nd Paramecium caudatum cortex[J].Protoplasma,2005,225(3-4):157-167.

[2]Giannakakou P,Gussio R,Noqales E,et al.A common pharmacophore for epothilone and taxanes:Molecular basis for drug resistance conferred by tubulin mutations in human cancer cell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6):2904-2909.

[3]Giannakakou P,Sackett D,Fojo T.Tubulin/Microtubules:Still a promising target for new chemotherapeutic agents[J].J Natl Cancer Inst,2000,92(3):182-183.

[4]李建农,蒋建东.微管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物研究[J].药学学报,2003,38(4):311-315.

[5]Zhao Z,Liu H,Luo Y,et al.Molecular evolu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of tubulin superfamily in the fungal tree of life[J].Sci Rep,2014,4:6746.doi:10.1038/srep06746.

[6]Hauck R,Hafez H M.Partial sequence of the beta-tubulin of Histomonas meleagridis and the activity of benzimidazoles against H. meleagridis in vitro[J].Parasitol Res,2009,104:1183-1189.

[7]Van Der Heijden H M,Landman W J,Greve S,et al. Genotyping of Histomonas meleagridis isolates based o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 sequences[J].Avian Pathol,2006,35:330-334.

[8]Hauck R,Balczulat S,Hafez H M.Detection of DNA of Histomonas meleagridis and Tetratrichomonas gallinarum in German poultry flocks between 2004 and 2008[J].Avian Dis,2010,54(3):1021-1025.

[9]陈静,陈雪,陶建平,等.动物医院门诊鸡组织滴虫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9):217-220.

[10]Jinjun Xu,Chanbao Qu,Ping Guo,et al.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18S rRNA Gene Sequence of Histomonas meleagridis from Chickens in East China[J].J Anim Vet Adv,2013,12(16):1338-1342.

中图分类号:S85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9- 6005(2016)03- 0050- 03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践计划(2014 SJZZ_0185);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31229);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项目(201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二期工程资助项目(2014);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基金(2014CXJ053)

作者简介:许金俊(197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兽医寄生虫学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jjxu@y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