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鱼粉中沙门菌监测与分析

2016-06-22 01:42张体银王武军黄嫦娇林素洁白泉阳张志灯于师宇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3期

张体银,王武军,黄嫦娇,林素洁,白泉阳,郑 腾,张志灯,于师宇(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进口鱼粉中沙门菌监测与分析

张体银,王武军,黄嫦娇,林素洁,白泉阳,郑腾,张志灯,于师宇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为了解进口鱼粉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给制定相关的检验检疫措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对2011年到2014年期间来自18个国家的543份鱼粉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鱼粉样品经过增菌、沙门茵平板分离、VITEKⅡ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后,共分离鉴定到27株沙门菌,分属于B、C、E 3个群。沙门茵的总检出率为4.97%,且来自不同国家的鱼粉阳性率不同。结果显示,进口鱼粉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门菌污染,应加强进口鱼粉的检疫和监管,减少沙门菌病的发生。

关键词:进口鱼粉;沙门菌;检验检疫

沙门菌是鱼粉中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很容易引起鱼粉的污染,并逐步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引起人和动物发病[1]。福建省是水产养殖大省,马尾口岸是我国鱼粉主要进口口岸之一,2011-2014年以来,累计进口将近50万吨,涉及金额7.8亿美元,主要从智利、秘鲁、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家进口。本试验将对进口鱼粉进行沙门菌监测,为有效防范疫病传入和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维护国内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检测样品被检样品选自2011年1月-2014年9月期间马尾口岸进口鱼粉,共计543份,其中白鱼粉311份,红鱼粉232份。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18个国家,见表1。

1.2仪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 Compact),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3培养基和试剂缓冲蛋白胨水(BPW)、氯化镁-孔雀绿(RV)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DHL琼脂、酚红煌绿琼脂、三糖铁(TSI)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均购自北京陆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革兰阴性菌鉴定卡(VITEK 2 GN Test Kit),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表1 样品来源及数量

1.4沙门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5前增菌分别将上述鱼粉混匀,无菌称取25 g加入到225 mL缓冲蛋白胨水中置36℃温箱培养20 h。

1.6选择性增菌取前增菌液0.1 mL转接于10 mL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中,42℃培养24 h;同样取10 mL前增菌液转接于100 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中,37℃培养24 h。

1.7分离培养取上述两种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DHL琼脂和酚红煌绿琼脂平皿上,置37℃温箱中培养20 h~24 h,如生长微弱,或无典型沙门菌落出现时,重新培养18 h~24 h。沙门菌在酚红煌绿琼脂上,培养基颜色由粉红变红,并且为红色透明则为可疑菌落;在DHL琼脂上中心为黑色,或黄褐色透明的小型菌落。

1.8初步生化试验挑选可疑菌落,划线穿刺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斜面上,36℃培养24 h。再挑取同一可疑菌落接种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36℃培养24 h。根据三糖铁试验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颜色变化,有无产气和硫化氢产生,参照表2判定结果。

表2 沙门菌属在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反应

1.9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根据初步生化反应判断结果,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浊度适当的菌悬液,使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1.10血清学鉴定按沙门菌属诊断血清操作说明书进行反应。

2 结果

2.1进口鱼粉沙门菌检测情况对543份进口鱼粉通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进行沙门菌检测,共检出沙门菌阳性27份,阳性率为4.97%,其中2011年13份,2012年10份,2013年4份,2014年0份。在27份阳性样品中,来自美国16份,厄瓜多尔2份,墨西哥6份,泰国3份,来自其余国家的样品均阴性。阳性样品分布见表3。

2.2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根据沙门菌属诊断血清操作说明书对27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8株沙门菌属于C群沙门菌,18株为B群,1株为E4群,其中6株能够鉴定到具体的血清型,其余的21株只能鉴定到群,见表4。

表3 阳性样品检出情况

表4 血清型分布

3 讨论

中国是世界上鱼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年进口量大约在100万吨左右,产品主要来自秘鲁、智利和美国等国家[2]。福州马尾口岸作为国内三大鱼粉进口口岸之一,年进口量接近20万吨,根据近4年的统计,产品主要来自美国、秘鲁和智利等国家,其中美国批次最多,占总批次的50%左右。

鱼粉极易被沙门菌污染,当饲料中水分含量高于10%,且储存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沙门菌会迅速增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环境条件下,每公斤鱼粉中沙门菌含量高达8 000个[3-4],将给食用后的动物带来严重疾病,而且国内也多次从进口鱼粉中检出沙门菌[5-7]。本试验对近4年进口鱼粉进行沙门菌监测,共检出27份,其中美国最多为16份,阳性率墨西哥最高,秘鲁、智利等14个国家全部为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秘鲁和智利等一些鱼粉出口国具有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措施,所以针对不同国家来源的鱼粉要采取不同的检疫措施,根据监测情况确定具体的监控频率。在检出的27株沙门菌中,全部分布在B、C群和E群,其中来自美国和墨西哥的鱼粉主要以B群为主,从厄瓜多尔检出的沙门菌均为C群,从泰国分离的3株沙门菌中有1份为E群,血清型可能和来源国家存在一定的关系,鱼粉生产、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受到当地流行菌株的污染。在27株沙门菌中,只有6株能够鉴定到具体的血清型,其他只能鉴定到群,主要可能是由于H因子反应不太敏感或者试剂盒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是目前沙门菌血清型鉴定遇到的难题之一。另外对于不论从美国进口的白鱼粉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红鱼粉中都能检出沙门菌的情况,说明了污染状况跟鱼粉种类无关,对于目前普遍认为的白鱼粉受沙门菌污染程度比红鱼粉低的说法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针对进口鱼粉中沙门菌经常被检出的问题,当地检验检疫部门也采取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健全溯源管理,对国外鱼粉出口加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考核,对于卫生管理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注册备案,允许其产品出口到中国;二是实施风险管理,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进口国家或地区分类制定安全风险监控计划,确定具体的监控项目和频率,提升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科学性;三是强化后续监管,对进境鱼粉实施进口商报备、存放和标签及包装场所的备案管理,对检出不合格的产品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疫处理;四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防止疫病传播。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沙门菌检出率也是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8.3%降到2013年的2.9%,2014年截止到目前还未发现沙门菌阳性产品,优化监管措施成效初显。

参考文献:

[1]Crump J A,Griffin P M,Angulo F J .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animal feed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uman foodborne illness[J]. Clin Infect Dis,2004,35:859-865.

[2]陈敏亮.2012鱼粉市场剖析与采购策略[J].2012,4:95-97.

[3]Jones F T,Richardson K E.Salmonella in commercially mannfactured feeds[J].Poult Sci,2004,83:384-391.

[4]Sauli I,Danuser J,Geeraerd A H,et al.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and level of contamination with Salmonella of feed for finishing pigs produced in Switzerland-the impact of the production pathwa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5,100:289-310.

[5]孔繁德,石椿丽,龚艳清,等.进境鱼粉中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05,01:5-6.

[6]孔繁德,龚艳清,陈信忠.进境鱼粉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02,S1:13-14.

[7]吴宗芬,余萍.鱼粉中检出阿贡纳沙门菌的报道[J].贵州畜牧兽医,2011,02:30-31.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9- 6005(2016)03- 0095- 02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FK2012-33,FK2012-32)

作者简介:张体银(197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检疫,E-mail:zhty53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