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2016-06-22 11:09刘畅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现代戏豫剧

刘畅

【摘 要】戏剧改良运动标志着中国戏曲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豫剧的现代化发展时刻处于一个渐进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在经历的各个不同的社会现实阶段,都创作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剧目,豫剧的发展与社会阶段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豫剧;现代戏;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38-01

一、豫剧的创作特征

(一)多样化的演唱形式。自豫东豫西两大流派有了较多的交流之后,现代戏中的豫剧音乐,彻底改变了原来依靠演员唱腔流派为中心的音乐编配。作品《朝阳沟》中就运用了在传统豫剧中不同台出现的豫东调和豫西调,使其音乐表达更到位,将豫剧的艺术风格与内容的时代特点结合起来,敢于突破剧中唱腔的界限,吸收选择风格接近、能最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心理活动的非本剧种唱腔,成为与豫剧风格相统一又新颖的新唱腔音乐,从而成为豫剧的经典。其次是伴唱和序曲的运用,传统的豫剧是没有伴唱的。

(二)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戏剧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特征,因此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座里程碑,不仅讲述了令人难忘的故事,也记录着时代的脚印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红灯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革命现代戏,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却可以通过剧目感受到李奶奶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李玉和与李铁梅的无私大爱、对未来新中国充满希望的感觉。《朝阳沟》是一部歌颂在大跃进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现代戏,内容构思和人物塑造也都含有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图。

(三)人文精神。豫剧是具有浓厚河南特色和个性的综合性文化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豫剧唱腔和表演的个性和特色是几千年来先民在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中继承和发展来的,是我们每一个河南人都能够心神领会、倍感亲切的东西。通过豫剧可以理解中原文化的精神,每个戏剧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这些人物也代表着一部分中原人民,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精神搬上荧幕,也从侧面表现了中原人文精神。

二、豫剧现代戏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一)人物塑造。一说起现代戏,人们难免会与传统戏作比较,以传统戏的演出样式作为参照,认为戏曲化就应当像传统戏曲的样式演出,这样一来对创作者就造成很大的束缚,在创作上就很难有突破和创新,也就很难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现代戏。我所认为的现代戏应当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具有现代意义,以戏曲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和演出的艺术样式。首先,在人物塑造方面,传统戏曲剧作塑造人物形象自有一套独特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被创作者赋予很强的性格特征,善恶分明,但稍显性格单一。然而现代戏的创作,最开始就应当真切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人物形象也会更加生动。

(二)戏曲程式化。戏曲的最大特点是程式化,表演要求有规范的唱腔和动作、固定的曲调,但是形式有些呆板、千篇一律,内容易受束缚,而这点恰恰与现代观众的欣赏趣味相悖。我们长期以来总是习惯于把现代戏和传统戏放在一起研究,戏里的说话、走路、穿衣、喜怒哀乐都有一套规范和程式,而现代戏却往往避免同一程式的重复使用,但是,戏曲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日益衰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戏曲在大众的心目中几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很多人并不在意戏曲的存在或者发展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三)肢体语言。现代戏不仅要掌握程式化的东西,还要用肢体语言展现现代生活,现代人物不能像传统戏中那样一走一抖水袖等,要用比较现代的形式,在生活中提炼出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传统戏中特别注意与乐队之间的默契,比如表演者准备演唱时,就一抖水袖,水袖抖下去,然后再上来,这是向乐队传递一种肢体语言:我要说话了、我要唱了。传统戏中女孩和妇女的形象都是非常端庄的,动作也要非常规范,行不要动裙、笑不能露齿,对基本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现代戏中虽然没有这么严格的动作要求,但是更需要表演者用现代的肢体语言加上自己的情感与对戏剧的理解进行整体表现,对表演者也是一种考验。

三、结语

豫剧的现代戏创作,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标志着豫剧现代戏创作走向成熟。豫剧以自身的姿态守护着中原文化、华夏文脉。豫剧现代戏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下发展稍显缓慢,它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文化,更需要我们去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韩丽霞.河南豫剧的现代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陈国华.豫剧现代戏的成就与发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1).

[3]谭静波.豫剧艺术的当代走向[J].中国戏剧,1997(12).

[4]王凤琴.豫剧现代戏经典之作《红灯记》中李奶奶形象的塑造[J].艺术教育,2011(6).

[5]刘海功.对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的价值分析[J].祖国:教育版,2013(5X).

[6]方格.守护豫剧“精气神”[J].企业观察家,2012(8).

[7]孙昭.戏曲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变革——当代戏曲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戏剧,2009(3).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现代戏豫剧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戏曲现代戏创作回顾与反思
现代戏的发展路径与创作走向
诗性现代戏的中国表达——张曼君现代戏创作探要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越剧现代戏 袁雪芬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