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梦想实践创业

2016-06-23 01:52浙大科技园
杭州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浙大科技园浙江大学

□ 文/李 琳 浙大科技园



孵化梦想实践创业

□文/李琳浙大科技园

2月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全国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

浙江大学目前在科技园有两个承载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连接平台——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

浙大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其首批进入国家级创新型孵化器体系的众创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以及由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衍生出来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倍加受人关注。

15年来,浙大科技园累计注册创办的大学生企业(不包括学生创业团队)已超过450家,其中有60%以上为浙大学生创业团队。说到“双创”,必然要来探究一下浙大科技园的秘密。因为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上科技园的起跑线,以创业者的身份奔跑在杭州这片“天堂硅谷”的版图上。

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硅谷的建立与发展,便是斯坦福大学科研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同样,浙大科技园孵化出的科技企业,也是以浙江大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在浙大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浙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培养出来的高新技术人才为基础,整合政府、社会各类资源,形成了一种科技和产业相结合的孵化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使浙江大学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与雄厚的科研水平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让浙大学子的创业梦有了创新的基础,得以落地生根。”浙大科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葛朝阳说。

浙大科技园,作为国内“老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早在2000年就申请成为我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坐落在杭州西溪路上的浙大科技园,占地52亩,依山而建,风景秀丽,是科技创业、区域创新的一片沃土。

自创办以来,浙大科技园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使命,严格遵循“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强化服务、孵小扶新”建设方针,积极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类资源,打造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现在,浙大科技园杭州主园区拥有创业场地68000平方米,累计入园创办企业1200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900多家,转化以浙江大学为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800多项,园区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科技园根据学校总体部署,按照“一园多点”的原则,还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分园,例如:浙大科技园在浙江宁波、江西南昌、杭州滨江等地设立了科技园分园,搭建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服务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推动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好评。

截至目前,浙大科技园累计已培育毕业企业近5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培育了斯凯网络、莱昂国际、佳和电气、浙达精益等10家上市公司。三色仪器、泛城科技、乐港科技、瑞弗科技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孵化毕业后陆续走向社会,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底色。而“创新与创业”也一直是浙大科技园发展的核心,创新创业服务是园区的主要服务工作之一。从科技园建立以来,浙大科技园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浙大师生创新创业和入园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优质服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整合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在给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投资融资、项目申报、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等5大增值服务,即浙大科技园“一基础、五增值”的创业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除了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外,浙大科技园更注重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浙大科技园早在2009年就明确形成了一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12345”模式。即:坚持“1条主线”,即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平台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面向“2个层面”,即在校大学生,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学毕业生;支持“3种形式”:支持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和自主创业三种形式;推出“4项举措”:“园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园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园政合作”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园内合作”创建支撑交流平台;落实“5项工作”,也就是项目、场地、资金、导师、培训五项重点工作。

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截至2015年,浙大科技园累计注册创办大学生企业(不包括学生创业团队)450多家,在全国大学科技园中名列前茅。以杭州瑞弗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2013届博士生李响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低视力患者等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瑞杰珑”牌系列电子注视器已经远销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000万元,成为国际上注视器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科技成果的“转换器”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是一所基础坚实、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浙大科技园,背靠浙江大学得天独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大力建设园区硬件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企业成长生态系统。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浙大科技园以“转化学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强机制创新,实现“产学研政介金”联动,建立起以“一平台、四驱动”,即以政策、研发、资本、服务四项驱动为核心内容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一个平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浙大科技园专门成立技术转移机构,从事学校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建立技术转移队伍,加强与各院系、研究所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建立企业需求项目库、科技成果项目库和行业技术专家库等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政策驱动”。2000年底,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明确制订政策支持教师、学生到科技园内创办科技企业、转化成果。2010年又制订教师队伍分类管理政策,专门设立技术推广岗位,鼓励一批教师创办孵化企业,从事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研发驱动”。一方面,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基地和实验设备,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建立了浙大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新材料技术实验室”和“动漫研发服务平台”四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动漫文创和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测试、试验服务。近年来每年为18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服务,每年完成测试、试验4000多项次,有效地促进了入园企业产品研发进度和孵化进程。

“资本驱动”。设立1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建立与“创业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两个联盟的合作,打造投融资平台,解决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问题。同时,每年举办多次“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的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进程。

“服务驱动”。依托科技园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对学校的科技项目到科技园内转化、产业化的,提供基础服务以及项目申报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等各种增值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后的优质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师生共创科技企业

浙大的定位是研究型大学,每年招收的研究生超过5000人,这让许多研究生能够跟着导师直接参与一些科研,训练的基础比较好,对科研和社会了解更多,思维更为成熟。

在浙大科技园里,研究生创业群体占比超过50%。教师带着学生创业,在浙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占了不少比重。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为了降低创业的风险系数,浙大科技园积极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将传统的“师徒制”成功运用到创业领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杭州市2012年开始实施“青蓝计划”,现在,“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延续青蓝计划、雏鹰计划的培育政策,鼓励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创办科技企业,鼓励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为出资,允许以股权质押形式进行融资,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有机融合的创业计划。浙大科技园将传统的“师徒制”运用到创业领域,用“过来人”弥补年轻创业者的短板,降低创业的风险系数。浙大科技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光机电等新兴技术行业,短短3年时间,就已经创办科技型初创企业企业160多家,占了杭州市青蓝计划总企业数的三分之一。

e-WORKS实验室:创业班车的“加油站”

浙大创业氛围十分浓厚,大学生创业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浙大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拥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整合资源能力的提升,浙大科技园已经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下,众创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加速器。有核心的技术,再加上商业模式、与市场的接轨、营销策划能力的持续培养,才能让大学生创业者在细分市场里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5年9月,浙大学生研发的“空气洗手”装置击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14所全球著名高校参赛团队,以最高分夺得第二届“全球重大挑战峰会”学生日竞赛金奖。

这个项目,曾入住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现在以“杭州沐羽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住进了浙大科技园杭州主园区B栋。B栋,是浙大科技园专门留给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它的前一站是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氛围,加速创业孵化进程,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创业服务,浙大科技园于2014年12月创建了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通过优化整合高校与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创业预孵化服务,以500万种子基金、免费孵化场地、1对1企业家导师指导以及相关政策优惠孵化扶植极具潜力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得以成型、孵化与快速发展。

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是一块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创业苗圃,创业一开始就是一个苗头,实验室就是给好的创业苗头加油、加水,使这趟创业车越开越好,越开越顺。令人高兴的是,“空气洗手”这趟创业车就开得不错。一群90后大学生,一开始只是为了参与一次竞赛,不经意却解决了一道集约发展中的难题,依靠使用者自身重力驱动水龙头获得高速气流并喷出雾状水滴,在保证相同洗净程度的前提下,用空气洗手设备洗手能够节约90%的用水量。现在,这个团队持有“空气洗手”装置的4个专利,下一步就是量产他们的产品,在节约能源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所长。

在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这个“创业苗圃”里,大学生不需要考虑租房、资金等后顾之忧,还有社会知名企业家导师和园区内的创业辅导员进行指导,他们可以在这个苗圃里安心创业,茁壮成长。等到长大了,再移到广阔的“大田”——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开创另一番天地,即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成本降得更低。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致力于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扶持大学生科技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学科背景和校友资源,浙江大学的师生在创新创业的漫漫征程中成果斐然。■

猜你喜欢
浙大科技园浙江大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