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国际化的最新探索需与城市相融

2016-06-27 00:09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郎晓波
杭州 2016年4期
关键词:相融社区服务社会化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郎晓波



社区国际化的最新探索需与城市相融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郎晓波

当前,在杭州建设国际化社区的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杭州自启动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后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在外籍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聘请英语6级水平的社工任岗,完善社区周边医疗、教育、生活等配套设施等等。但与积极行动的政府相比,市民、社会组织的身影却相对缺乏。第二,近年来,杭州社区建设涌现出不少地方模式、区域名片,包括部分城区和社区围绕“社区国际化”进行的最新探索。但这些探索尚未很好地与城市相融,即缺乏杭州社区建设的整体品牌。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杭州社区国际化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要在城市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做好克服已有体制机制障碍的“减法”。2015年底,杭州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将加强社区治理体制与服务机制创新列为2016年杭州迎接G20的30件大事之一。结合今天论坛的主题,我谈谈杭州社区治理与服务“社会化”和“智慧化”这两个问题。

“杭州社区国际化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要在城市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做好克服已有体制机制障碍的“减法”。”

第一个问题是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社会化”。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社区服务是提升居民社区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作为中等发达的国际化城市,居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需求会日益凸显,单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为继。但当前杭州“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发展。什么样的社区定位与社区治理结构实际上也决定了什么样的社区服务。不可否认,“三位一体”助推了杭州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但这种复合型体制设计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将本质上具有不同治理逻辑的行动主体捆绑在一起,实践中易导致行政和自治、管理和服务关系的失衡。长此以往,社区服务的行政成本高昂而效果欠佳。因此,社区服务的“社会化”首先要变革当前的社区治理结构,包括社区治理结构中的“条”“块”关系,真正实现政府从“主导者”变为“协同者”,对社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赋权增能。

第二个问题是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这其实是社区和城市的整合或者共生问题。2000年以来,杭州的主城区、区县市都树立了社区建设的地方品牌,并引起了社会关注。但不少碎片化做法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和推广性,不足以支撑杭州社区建设的城市品牌。而智慧社区的建设恰与智慧城市相融共生。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的综合规划,智慧城市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与社区这个单元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包括集成综合网络平台、优化数据信息采集和问题流转,还包括提升数据信息驱动研判、决策以及共建共享机制等。我们传统的政务信息系统架构是“川”字形的,而智慧化的信息架构要求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纵横双向同时贯通的“井”字形。因此,建设“智慧社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改革城市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我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杭州个别城区为了增强纵向治理与社区横向治理的衔接性,对街道的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将街道8个科室、22条线归并,打造党建、经济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4+X”的扁平化机构,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化程度。但这样的做法面临着与部门当前考核方式不匹配的制约。因此,作为一项城市的系统工程,“智慧社区”的打造有赖于政府的顶层设计。

猜你喜欢
相融社区服务社会化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心相融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
不相融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