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境遇下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出路

2016-06-27 22:20符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话语建构思想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分辨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得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置身于全新的环境。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新介体的新媒体,对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场域、载体、信息等方面带来正面效应,同时传播去中心化、网络话语差异、反面信息滋生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负面效应。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应该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以丰富的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以同步的动态监测防控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缺失,以完善的话语机制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理性认同,以合理的制度设计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切实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目前,关于新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对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我们可以参照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第一,网络作为新媒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形式,是用户使用最具广泛性的新媒体。学术界一致认为,面对互联网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遵循“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建设的新局面。

但是,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并且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对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学理性分析。不少文章仅仅停留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阐发上,很少从新媒体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论题进行学理上的挖掘与论证。其次,对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分析停留于口号式的理念或者形式化的实践途径,真正具有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的对策与思路还十分少见。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应该认真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刻领会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意义,深入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和建构,促进大学生学习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随着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形式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构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媒体对大学生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其建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建构途径以弥合实然与应然的差距,利用新媒体这一载体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项目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作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表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固的价值源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是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中坚力量,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一定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功能。

第二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教育理论分析。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据指导地位或具有统治作用的思想学说,是构成一个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中枢和支柱,也是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体,是引导人们行动的风向标,是支撑社会的稳定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相应的政治制度的反映。其次指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即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分辨力的需要。

第三部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性审视。本部分重点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首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新介体的新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枢纽,是意识形态博弈的场所,是意识形态认同的催化剂。其次,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正面效应:一是新媒体拓展了对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场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由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二是创新了对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即时通讯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便捷的传播渠道,博客、微博及时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信息,移动通讯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传播创造条件;三是丰富了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其一,对固有信息的补充和连接实现了对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源量增加,其二,对动态信息的更新实现了对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源量增加,其三,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资源表现形式。最后,阐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效应:一是传播去中心化弱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体现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分化传统意识形态宣传载体的集中性功能、新媒体传播话语权的“阅众分享”销蚀传统意识形态宣传的权威性;二是网络话语差异消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一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消解、社会转型负面信息的冲击、低俗污秽信息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第四部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路探析。本部分旨在总结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进而在实然与应然的差距中具体探索其建构途径。综合各方考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构应该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网络阵地,增强内容的思想性、增强内容的实效性、增强内容的归属感;以丰富的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通过微博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幵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微博课堂”、启用手机报传递最新最快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关信息、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以同步的动态监测防控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缺失,对社情舆情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态的监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的监测,规避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反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和解构。以完善的话语机制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感性认同,更新话语体系,提升话语效力,增强人文关怀,改进话语方式,克服权力偏好,拓展话语空间;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理性认同,以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为前提、以培养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为保障、以建构新媒体技术防控体系为依托,形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理性认同;以合理的制度设计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当然,在多样意识形态并存的新媒体背景下,坚持和保证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离不开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性的、富有成效的制度建设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周先进,邬丽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 .

[2]论新媒体技术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创新?周小华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2011 .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覃轶珊,朱百里 - 《思想教育研究》 - 2010 .

[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王焕成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作者简介:符玥(1988-4),女,陕西西安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项目校级立项。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