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农民培训实效的提升策略

2016-06-27 06:08潘迎辉黄康伦武二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泰州市

潘迎辉,黄康伦,武二忠,钱 明,李 航

(1.泰州市农业委员会科教处,江苏泰州 225300;2.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泰州市农民培训实效的提升策略

潘迎辉1,黄康伦1,武二忠1,钱 明1,李 航2

(1.泰州市农业委员会科教处,江苏泰州 225300;2.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随着泰州市农民培训工作的深入,泰州市农民培训工作已经进入了重质量轻数量的时代。2015年泰州市农民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农民培育程度逐年提升,但是细观泰州市农民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与实际生产脱钩,师生素质亟待提高,学院选择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情况,该研究从培训经费、培训资源、培训内容等方面多管齐下,力求在结合泰州市农民培训实际的基础上,着力化解农民培训问题。

关键词农民培训;师资结构;新型职业农民;泰州市

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为农服务的能力,并同时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型人才的一种培训。2015年泰州市培训农民34 107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新增比例为8.14%。培训对技术普及、生产技能提升、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培训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病仍然不能忽视。因此,该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提升农民培训工作实效性和补齐短板方面的探索。之前已经有部分学者针对“十二五”期间的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1-3],但是普遍都存在着力点过宽过广的问题,缺乏针对具体某个地区的疗效性的“药方”。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业工作者,从2015年泰州市农民培训情况着手,立足于泰州农民培训的长远发展,寻求破解农民培训和政策制定中的结构性问题,以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重视。

1泰州市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农业发展新需要脱钩随着泰州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并不满足于学习基本的稻麦种植和禽畜类养殖的相关农业生产知识,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回报率高的农产品上。就泰州市的情况来看,精力主要集中在具有地方特色的龙香芋、大闸蟹、青虾等新型农产品上。培训过程中,农民更希望学习科技含量高,供销产业链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培训内容。通过调研了解到,泰州市许多地方培训内容仍然沿用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工艺,无法适应新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导致课堂上许多农民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许多想学新农业技术的学员无法得到满足,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1.2学员自身素质与农村发展需求不适应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泰州市正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主力军(20世纪60年代出生)逐渐老龄化,并且大部分为中老年妇女。这部分培训人员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提速慢。从前期对790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主调研情况来看,有79.3%的仅为初高中文化,这与泰州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并提高务农人员的文化素质的目标差距甚远[1]。从未来的农民培育和发展来看,应该更多地引入肯学肯干的爱好农业生产的青少年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并从各个角度提升农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1.3学院培训人数受到地域经济发展影响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限制,位居泰州市北端的兴化市的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但受经济发展不均衡制约,该市务农人口较多,占总培训人数的40%,因此兴华市农民培训任务量大。离主城区较近的高港区、海陵区以及姜堰市承担的农民培训任务较轻(全年实际培训人数约占泰州市培训人数的27%),其中海陵、高港等地全年已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的部级任务。通过走访了解到,这几个城镇化较高的地区周边仍然存在不少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分析其原因,虽然该区域农业人口总量较少,2014年海陵区农业人口4.4万,约占总人口比例的9.2%,高港区农业人口9.78万,约占总人口比例为38.86%,但是相关农业生产仍然有一定需求,并意味着相关部门不可以因为较低基数从而忽视农民培训。

1.4行业转移压力大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泰州市亦不例外。一产青壮年劳动力往二、三产业转移较为突出,年均流失较大,首当其冲的是畜牧兽医和农经等需要一定的生产经验和较高的技术含量的工种,其次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低的种植和养殖工种。

1.5“任务式”心态较重现存的培训项目往往与下拨经费或者某项工程直接挂钩,实施的时候往往缺乏连贯性,呈现一阵风模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训应接不暇,让培训教师和学员感觉手忙脚乱。但在资金紧张或者人手不足的时候,部分乡镇可以长达一两年没有任何培训任务,让学员感觉到培训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设立的,缺乏持续性和全面性。

1.6选择学员的不合理性笔者在调查涉农中职学历教育和在基层调研的时候得知,部分参加农民培训的人员选择权往往掌握在基层的相关负责人手上,培训人员名单由基层直接向乡镇一级报送。但由于参加培训可以获得一笔物化补贴,为了得到这一部分补贴,基层许多参加培训的人员往往在选拔培训人员的时候循私,而真正想获得培训的家庭农场主和种植类大户反而因为信息闭塞缺乏相应的培训,培训往往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态势。

1.7财政拨款难以与时俱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按照上级要求,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农广校对农民培训和涉农中职学历教育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地方财政和财政收入支持,所以对于培训的主体机构——农广校而言,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较多时候连跨区域学员的交通费都难以承担,更不用谈没有任何启动资金的社会培训机构。目前很多地区都是培训机构需要先期垫付一部分资金,等到年底由相关监管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后才能获得资金收入,这对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农广校这一类培训机构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从而导致培训内容缩水。应该按照培训需求,在年初划拨一定的启动资金为培训机构解决燃眉之急,为开展各类农民培训夯实基础[2]。

2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支撑按照省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应将农民培训与上级财政拨款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出政府搭台、农广校等培训机构唱戏的氛围,提高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补助标准,设立专账,由相关部门计财处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培训结束后,凭培训台帐、培训开支发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来报账,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确定好补助资金支出范围。

2.2整合新型农民培训新资源

2.2.1调整师资结构。加大对农民培训授课教师的调整幅度。目前泰州市5所农广校共有专职教师57人(表1),从专职教师职称分布情况表中可看出,中级和初级教师仍然为农广校培训教师的主力军;从学历结构上可以看出,21%的教师学历为本科以下,并且所有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所以进一步淘汰知识陈旧,年龄偏大且远离生产实践一线的教师变得十分有必要。应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深入一线的务农人员为依托,从中选拔优秀人员进行授课。他们既能结合本地实际,又能很快与学员相融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从社会上招募一些优秀教师,采用聘用模式,建立淘汰激励机制,同时对专职和兼职教师展开培训,使其参与到一些培训项目中来[3]。

表1泰州市农广校专职教师职称学历分布情况

Table 1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and education degree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agricultural schools in Taizhou City

项目Item内容Content人数Population比例Percentage∥%职称正高35.3Professionaltitle副高1933.3中级2340.4初级1221.0学历中专及以下23.5Educationdegree大专1017.5本科4375.5硕士及以上23.5

2.2.2对培训主办方进行公开招标。继续依靠项目为抓手,对培训主办方进行公开招标,同时继续依靠农委科教处对其进行监管,并在年底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同时与泰州市培训主体农广校形成竞争关系,运用市场机制,督促各农广校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在培训中不断进步。

2.2.3让涉农高校参与到农民培训中来。泰州市以及省内其他各市农民培训可参照昆山市的定向学习先进模式,即利用农闲时间直接从村里选拔青年农业骨干成员到涉农高校集中统一学习,并签订就业协议,由地方财政买单。毕业归来后直接上岗,既能从一个层面上解决基层农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又能从年龄结构上进行合理优化。

2.3调整培训内容

2.3.1积极从多方面对农民展开培训。过去许多培训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生存技能,却忽视其整体素质[4]。可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发展,安排一些新课程,例如农民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电子商务培训等内容。加强这些方面的培训不仅能使自身权益和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提高,还能更好地和网络信息化时代接轨。

2.3.2调整上课时间与上课人员。在培训时间设置方面,可根据农闲和农忙时节与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对参训人员交通费用进行补贴,并对参加培训人员逐一审核,必须确保参训人员是该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从业者,或者是对农业生产具有浓厚兴趣的相关从业人员。

2.4按照地区进行区别化培训根据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不再实施无区别化对待,经济较薄弱的县市区按照上级需要和自身发展情况完成基本培训任务即可。但对于经济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可以投入部分地方财政,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农业进行差异化培训,开展精品小班,与高效农业互动,实现菜单式培训。

2.5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力度首先,在培训伊始,通过市级电视台、报纸、网络、广播电台等多种宣传渠道多管齐下,将新兴职业农民培训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让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普通种粮户对培训信息和政策耳熟能详。

其次,培训过程中应将培训情况在城市农业台进行同步直播,让更多人学习和掌握培训内容,使得社会对其进行监督并指出培训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可以让监管机构参与进来,为培训过程建言献策。

最后,应该就培训的资金使用、培训情况等内容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档案,及时与受训农民取得联系并做好回访工作,将农民受训后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成果进行宣传,并对表现出色的培训机构给予嘉奖,结合本地的培训经验和做法以及特色农业项目进行宣传。

3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按照上级要求,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同时,主动适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质、增速、调结构的总要求,继续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结合泰州市实际,将家庭农场主与种植大户培训结合起来,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严蓉,李红兵.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8(2):243-246.

[2] 丁丽军,赵莎莎,钱建中,等.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现状分析: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23-25.

[3] 张丽君.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4):5-6.

[4] 诸葛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357-359,372.

Effective Promotion Strategy of Farmer Training in Taizhou City

PAN Ying-hui, HUANG Kang-lun, WU Er-zhong et 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Agriculture Committee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work of farmers training in Taizhou City, it has entered into the times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ntity than the quality. In the year 2015, the work of farmers training in Taizhou Cit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Cultivation degree of new farmers enhanced year by year, but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decoupling in actual producti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unreasonable selection of colleges. Based on these conditions, farmers’ training problem should be solve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farmers training in Taizhou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funds, training resources, training contents and so on.

Key wordsFarmer training; Structure of teachers;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Taizhou City

作者简介潘迎辉(1972- ),男,江苏泰州人,兽医师,硕士,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28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304-02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泰州市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泰州市统筹谋划 坚持“六个精准”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