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6-06-27 00:39贺莉陆根书李泓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贺莉,陆根书,李泓波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与法律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安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3.商洛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课堂环境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贺莉1,陆根书2,李泓波3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与法律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安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3.商洛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在借鉴课堂环境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课堂环境测量量表”(4个维度-16个因子),对16所高校79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对理论课课堂环境的整体感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对于师生关系、课堂秩序和探索氛围,大学生对创新氛围的感知水平最低;不同性别、专业、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对理论课课堂环境的感知有显著差异;课堂环境对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理论课课堂环境及教学效果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课堂环境;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就指出了环境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后来的研究证实了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显著影响[1],这一研究结论也适用于政治类课程(公民课)[2]。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研究领域,课堂教学环境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比较薄弱[3]。本文通过对16所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描述理论课课堂环境的基本状态和特征,进一步分析课堂环境对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课课堂环境和教学效果改进的对策建议。

1文献综述

1.1课堂环境的构成要素

关系是课堂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指成员卷入环境的程度、成员相互支持帮助、相互交流的程度。师生关系可以从关怀程度、同感、无条件性和真诚一致这些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估。秩序、规则被认为是课堂环境的另一重要维度,指的是课堂环境的有序性、对学生要求的明确性、对课堂的维持与控制以及对新情况的应对[4]。从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课程所要求的师生关系、课堂秩序以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对大学生探索和创新技能的培养。里维斯[5]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营造创新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教学活动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课堂要具备民主合作的气氛,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机。为了营造探究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1.2理论课教学效果及其构成要素

在对特定时期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学生发展”具体指向学生在认知、情感、精神活动等方面的发展;认知测量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情感测量关注的是学习价值感、满意度、认可度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测量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6]。由于理论课课程使命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其效果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有没有提高。对理论课教学效果测量的另一重要参考是学生的政治素质及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

1.3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师生关系及其效应。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7]。早期的研究已证实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正向影响,如教师期望、教师的非语言的亲近行为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学习方式都有正向影响。当学生受到高水平的理解、关注和真诚的对待,他们学得更好,行为表现也更好。

课堂秩序及其效应。良好的课堂秩序有助于维持课堂稳定、降低教师焦虑、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8]。课堂秩序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一贯性,它对集体成员的行为予以控制,是学生群体行为的参照系,也是群体内各成员行为的调节器。

探索氛围及其效应。雷尼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指导对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显著影响[9]。施耐德和伦纳比较了探究教学和传统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探究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认知测验成绩要显著高于传统方法,一年以后的重测再次证实了探究教学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10]。

创新氛围及其效应。佛雷斯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多一些选择机会以及自由,鼓励学生接纳不同意见,使学生信心十足,重视学生差异与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11]。安全、自由的集体气氛是学生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必要条件。自由、鼓励、充满挑战性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2研究设计

2.1样本及特征

为了保证调研对象能够对理论课有整体的感知,本文选取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7份,保留有效问卷792份,有效率99%。总体分布情况如下:男生452名(占比57%);女生334名,缺失值为6。三年级大学生402名(占比50.7%);四年级大学生384名,缺失值为6。经管专业大学生229名(占比28.9%),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180名(占比22.7%),理工专业大学生332名(占比41.9%),医学专业大学生51名(占比6.4%)。985、211工程院校大学生299名(占比37.8%),一般院校大学生493名。军队院校大学生100名(占比12.6%),地方院校大学生692名。

2.2测量工具

2.2.1课堂环境测量量表

本文对课堂环境的测量主要包括4个维度16个因子,结构及样题见表1。测量问题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分别表示这种描述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由低至高。

表1 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环境量表的构成维度及其测量题项示例

本文使用AMOS17.0分析软件对课堂环境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各项拟合指标为:x2/df=3.015,RMSEA=0.049,NFI=0.956,RFI=0.939,IFI=0.970,TLI=0.959,CFI=0.970,从这些拟合指数来看,该模型的拟合度较高,结构合理。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课堂环境4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介于0.74~0.88之间,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2.2.2教学效果测量工具

教学效果测量总共包括4个维度22个因子(结构及样题见表2),测量问题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分别表示这种描述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由低至高。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为:x2/df=2.681,RMSEA=0.046,NFI=0.956,RFI=0.950,IFI=0.972,TLI=0.968,CFI=0.972;从这些拟合指数来看,该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教学效果的4个维度22个因子的结构是合理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效果4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介于0.87~0.92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表2 教学效果各维度测量题项及题项示例*“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促进其自身政治素质养成的作用”和“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促进其自身道德素质养成的作用”这两个维度在表格、标题及部分论述中简称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3数据分析

3.1理论课课堂环境基本特征

在这部分的数据分析过程中,课堂环境变量分值计算采取简单相加取平均值计算法。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

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环境整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理论课整体课堂环境及课堂秩序、师生关系、探索氛围和创新氛围感知水平介于一般和有一些符合之间(均值3~4,标准差0.75~0.99)。

不同组别的差异分析:男生对理论课整体课堂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3.147,p<0.01),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0.279,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对理论课课堂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感知有显著差异(F=15.84,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环境要素的评价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专业,经管专业大学生的评价最低。985、211工程院校与一般高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1.643,p>0.05)。军队直属院校大学生对理论课整体课堂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感知水平显著高于一般院校(t=8.088,p<0.001)。

3.2理论课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本文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来验证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秩序、师生关系、探索氛围和创新氛围对理论课学习价值感、满意度、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影响。图1列出了这些变量之间显著的影响路径及系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x2/df=1.283,RMSEA=0.019,NFI=1.000,RFI=0.992,IFI=1.000,TLI=0.998,CFI=1.000。从这些指数看,该模型的拟合是很好的。创新氛围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路径不显著,其他路径均显著。

4对策建议

在理论课课堂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大学生对理论课创新氛围的评价最低,这说明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创新氛围的营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秩序、师生关系、创新氛围和探索氛围对大学生理论课学习价值感、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环境越好,他们对理论课可促进其自身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养成的认可程度越高。课堂环境是改善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营造课堂环境。不同群体(性别、专业、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对理论课课堂秩序及其构成要素的感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营造课堂环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 大学生感知的理论课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的影响关系分析

5讨论

建构主义者教学行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过程理论从不同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环境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证实了课堂秩序、师生关系、探索和创新氛围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从理论上丰富了建构主义教学行为理论和巴班斯基最优教学过程理论在理论课教学效果研究中的适用性。但是,由于测量局限于静态的学生感知的课堂环境变量,对于动态的课堂环境营造的行为关注不够,教师教学改进策略指向静态的环境变量,教师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更需要直接的行为改变建议。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应当关注动态的教学环境营造行为,这对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意义更重大。

参考文献:

[1] Creemers B P M, Reezigt G J. School leve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 [J].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996(3):207-228.

[2] Langton K, Kent J M.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the high school civics curriculum[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8(62):852-867.

[3] 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130-137.

[4] Moos R H. Social Environments of University Student Living Groups Archite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rrelates[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78(1):109-126.

[5] Lewis H. Teacher’s style and use of professional self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1991(52):17-29.

[6] 傅琛,周太,巫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与评价的调查分析[J].江西教育, 2008(15):15-16.

[7] Solas J. Effective teaching as construed by social work students[J].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1990(26):145-154.

[8] 柴楠.近十年我国课堂秩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1):110-114.

[9] Rainey R G. The effects of directed versus non-directed laboratory work on high school chemistry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965,3(4):286-292.

[10] Schneider L S, Renner J W. Concrete and formal teaching[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80(9):503-517.

[11] Fleith D S. 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J]. Roeper Review,2000(3):148-153.

(责任校对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6.029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M11)

作者简介:贺莉(1978-),女,陕西绥德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评估及政府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6-0088-04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