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的探索

2016-06-27 01:36刘甫迎陈元霞罗国涛陈莉莉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刘甫迎,陈元霞,罗国涛,陈莉莉,刘 焱

(1.成都工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成都 611730;2.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教务处,成都 611743)

软件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的探索

刘甫迎1,2*,陈元霞2,罗国涛2,陈莉莉2,刘焱1

(1.成都工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成都611730;2.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成都611743)

摘要:校企深度合作,创新软件技术专业“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VOCSCUM-CDIO)与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相辅相成的建设上突破;将传统软件开发上升到企业级,占领移动互联软件开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制高点。基于此,明确并实践“软件技术专业”的定位、培养规格、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等规范,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云计算;大数据

互联网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与公路、港口、水、电、煤等一样,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的普及,使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人类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海量的大数据,通过有效计算分析和开发,产生新的价值。计算就是公共服务。云计算改变了用户对计算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购买计算机产品独自构建计算设施转为寻求社会化公共服务,人们获取信息及其服务能够像用电一样,用多少,付多少。

互联网(及其基于之上分布式协同共享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对人类社会将产生广泛、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分析了以零边际成本电联网(如分布于各家房顶的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信息互联网、物流网组成的智能物联网为中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经济将进入商品与服务免费时代,人类社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逐步进入协同共享社会[1]。

自2014年起,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进行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软件技术”的研究。拟通过3年建设成为主动对接和服务四川省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高水平、有特色,省内领先的软件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1软件技术岗位职业分析、培养目标及定位

软件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只是当年的编程项目易失败的“软件危机”,而是若不重视“线上”(互联网)编程、运作就会带来的生存危机;同时,云计算[4]使计算能力不再封装于具体的软硬件产品中,而是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呈现,创新了商业模式,因而小公司可以与大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创新。

调查研究发现:制造业、移动互联行业、电信行业、消费电子行业等工业、农业、政府、交通、科研、教育、军事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需要大量技能型的从事移动端软件开发(IOS、Android[6]等APP程序开发)、公众平台开发,以及企业级系统开发(Java EE、ASP.NET[7]等)程序员、软件测试等助理工程师;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及云端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软件销售服务、售后技术支持等助理工程师。软件技术专业除了面向这些主要岗位外,次要岗位是:从事局域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等的助理工程师。其他职业面向:企事业、服务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助理工程师等。

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云计算应用和云端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为例):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思想品德好,法制观念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基本概念,能够进行IaaS、PaaS、SaaS[5]等云计算的初步应用和云端二次开发;了解IOS、Android等移动端操作系统,能使用Java、Object C(或Swift)进行程序设计;掌握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能够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系统。3)身心素质:具有吃苦耐劳、能承受挫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4)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软件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与企业级系统开发(Java EE、ASP.NET)、基于移动端操作系统(如IOS或Android[6]等)的应用,进行程序设计、测试、维护和售后服务,进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初步应用及云端二次开发相适应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

毕业生需要获“双证书”,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前,学生需要参加相关考试并获取初、中级程序员认证,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高级操作员认证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中的一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在项目推进上,既传承学院的优良传统,又力求有创新发展、易于落地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1234”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1234”人才培养理念及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1234”人才培养理念,即:1个目标(综合素质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2种办法(因材施教、特色人才培养),3条主线(知识、技能、素质),4个平台(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进而把“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称为“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传承“1234”人才培养理念中的“2”,建立了软件技术专业“特色班”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实施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他“普通班”对应“因材施教”,实施“就业导向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CDIO体系”(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宏观VOCSCUM链式课程与微观上课程内容结构狭义CDIO模式结合)[2]和“1.0(基本能力)+1.0(职业能力与素质)+0.5(岗位技能)+0.5(顶岗实习与就业)”人才培养模式[3]。基于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软件技术专业的“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2.2建立分级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测评体系

以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为目标,通过引入合作企业理念,创新和探索建立了能力层次分级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测评体系。人才培养分为4个阶段(Level:L): L0-L50(技能储备);L50-L100(仿真实训);L100-L200(岗位实训);L200-L300(实习就业以及创业孵化),如图2所示。

图2 “四段式+五层次”能力层次结构

2.2.1技能储备阶段(L0-L50)

周期:前3个学期。培养目标:具备完整的工程知识体系、掌握项目开发常用知识点的基本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的规范度和熟练度。设计思路:本阶段即基础教学阶段,根据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合格人才标准,分解成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点,封装成本阶段的6个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操作系统、Java 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Web编程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UML)。培养方式:进行基础授课教学。

2.2.2仿真实训阶段(L50-L100)

周期:第四学期。培养目标:具备项目工程思想、能够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思路:专业教学阶段,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思想。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积累的产业项目经验,将相关的产业技术和业务流程开发成仿真实训案例,并在实训基地搭建产业环境,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入到仿真案例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遵循教学规律,对应相应的专业课程。培养方式:重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选择相应专业方向依照专业案例要求扮演对应角色, 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仿真实训学习。还可以根据学习效果,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及所扮演角色。例如,可以仿真实训程序员,软件测试助理工程师,云端云计算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软件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等助理工程师岗位的项目,分别涉及Java EE、ASP.NET、IOS、Android、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2.2.3岗位实训阶段(L100-L200)

周期:第五学期,通过L100后到达到L200前。培养目标:胜任项目开发相关岗位的综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创新能力。设计思路:岗位实习阶段采用还原企业岗前培训与试用期锻炼的教学思想。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基础和经验,引入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国际化产业项目,采用500强企业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配以经验丰富的高级项目经理作为职业导师进行实时指导。培养方式: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接的产业项目,吸收相对应的老师和学生进入。在融入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项目所需技能和业务经验,更能够体验500强企业的工作氛围与规范。在良好氛围和项目经理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完成社会人向职业人角色的彻底转变。

2.2.4实习就业阶段(L200-L300)

前面3个阶段各对应1个层次,本实习就业阶段则分为2个层次,即:第4层次实习就业,第5层次创业孵化(共5个层次)。周期:第六学期,通过L200后到毕业。培养目标:成为知名软件产业公司所需人才,突出者可从事创业孵化工作。设计思路:通过安排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企业实习岗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双向选择,最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培养方式:依托合作企业众多国际厂商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资质,为学生提供实习派遣机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能力特点,安排适合个人发展的环境和岗位,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选择,优秀学生甚至可孵化自己的产品,进行创业。

3构建“模块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软件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基于生产性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行职业能力的分解,将其划分为社会能力(沟通交流、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法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能力(计算机基本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个能力层次),如图3(上部分)所示。在专业核心能力中,以某一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按照每种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Web设计、数据库管理能力、软件测试能力、Java SE开发能力、Java EE开发能力、软件工程能力、云计算开发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8个能力模块,每一个能力模块安排2~3门技术课程或应用课程为之服务,以就业岗位为着眼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岗位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以“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为层次框架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中的“训练基地”部分,软件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生产性实训工厂——移动互联网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已完成。

图3 软件技术专业模块化、层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4专业建设成效

建立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 →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5人)→校企双教研室主任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师生到企业实践并服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创新了“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普通班)与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特色班)相辅相成建设上突破;将传统软件开发上升到企业级。教师多批次到中科院计算所等处参加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高级培训并取得职业技术水平证书,骨干教师赴德国参加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训,逐步形成专兼结合、梯度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工厂——移动互联网创新实训基地(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实验室等);进行了5+1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及资源包的建设;“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相关教材已经出版。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搭建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绩显著,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和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各1名,完成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掌上诉服通”等App应用软件产业项目;在有40多所高职院校系主任(院长)和9个企业的专家200多人参加的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2015年年会上介绍该专业建设经验,引起极大的反响。软件技术专业在校生1 200多人,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在2015年“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B组中荣获西南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等。第三方用人单位调查评价高,广受社会欢迎。

5结语

校企深度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特色人才培养的基于软件技术核心职业能力构建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将传统软件开发上升到企业级,与针对普通班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VOCSCUM-CDIO)”相辅相成,解决了老三段学科系统化后的课程系统结构、体系化和内容的先进性等问题。基于此,明确并实践当前“软件技术专业”的定位、培养规格、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等规范,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启懋.殊途同归的共享社会:里夫金与马克思[J].炎黄春秋,2015(8):73-78.

[2] 刘甫迎,刘亚飞,刘焱,等.移动云计算专业方向建设的探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3):113-115.

[3] 刘甫迎,杜毅,孙璐,等.基于VOCSCUM-CDIO模式的高职“移动云计算应用”专业方向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63-65.

[4] BARRIE S.Cloud computing bible [M].New York:Wiley Published Inc,2011.

[5] 文杰,陈小军.站在云端的Saa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刘甫迎.Android移动编程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 刘甫迎.C#程序设计教程[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Key Specialty of Software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Fuying1,2*,CHENYuanxia2,LUOGuotao2,CHENLili2,LIUYan1

(1.Computer Department,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2.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etc.Sichuan TOP IT Vocational Institute,Chengdu 611743,China)

Abstract: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Four stages + five levels” training mode is conducted ; a breakthrough takes place in construction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ability systematic curriculum system (VOCSCUM-CDIO) complement and capabilities based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traditional software develops up to the enterprise level, occupies mobile Internet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new high ground of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is, it provides a professional reference for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positioning,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teaching team, training base, curriculum development,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standards.

Key words:vocati onal education;software technology;“four stages+five levels”training model;cloud computing;big data

DOI: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2.027

收稿日期:2016-04-0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软件技术”(川教函[2014]449号,编号201477)

作者简介:刘甫迎(1948— ),男(汉族),重庆人,教授,研究方向: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通信作者邮箱:1137303615@qq.com。

中图分类号:G642;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6)02-0096-04

陈元霞(1962—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应用。

猜你喜欢
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