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2016-06-28 03:09韦莉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韦莉婷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0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韦莉婷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幸存者常留下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也明显上升[1]。丁苯酞可通过解除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的进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通过动、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可有效挽救缺血脑组织,但因故不能行溶栓或介入治疗的病人仍有相当数量[2]。因此本研究拟收集2012-03—2014-11我院错过溶栓和介入取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03-2014-11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3例,平均年龄(58.8±16.7)岁,男33例,女30例,发病时间(10.4±3.9)h;对照组63例,平均年龄(56.9±14.8)岁,男34例,女29例,发病时间(12.1±4.2)h。2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经颅CT/MR证实,并参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急性脑梗死,且首次发病;(2)影像学排除颅内出血。排除标准:(1)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者。(3)对丁苯酞过敏者。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规格:100mL:25mg:0.9g,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25mg/l00mL,2次/d,疗程为2周。

1.3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及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

组别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10.52±1.624.72±0.5452.17±8.4764.72±0.54对照组10.81±1.485.69±0.4749.69±7.4755.69±0.47t值0.3976.4280.20213.428P值>0.05<0.05>0.05<0.05

2.22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7%(11/63)、33%(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为研究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本文中我们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2周。结果显示,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改善,且出院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

脑神经元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因此促进血流再通和避免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3]。丁苯酞是国家一类新药,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其代谢产物介导的微血管痉挛[4-5];逆转缺血脑组织线粒体降低的膜流动性,改善线粒体功能[6];抑制大脑皮质细胞TXA2的合成,促进PGI2的合成等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发现丁苯酞能缩小大鼠脑梗死模型梗死灶,加速病灶的修复[7]。国内外的众多临床研究也显示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发现丁苯酞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患者出院后病死率。丁苯酞有望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4参考文献

[1]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2,34(3):B172-175.

[2]黄如训,曾进胜,苏镇培,等.易卒中性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17(5):B257-259.

[2]ChongZZ,FengYP.Effectsofdl-3-n-butylphthalideonarachidonicacidreleaseandphospholipaseA2mRNAexpressionincerebralcortexafter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inrats[J].ActaPharmSin,2010,35(8):561-565.

[3]胡盾,黄新祥,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纹状体细胞外液嘿吟类代谢物含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3,31(1):13-17.

[4]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勃附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13(4):281-284.

[5]YangLC,LiJ,XuSF.L-3-n-butylphthalidePromotesNeurogenesisandNeuroplasticityinCerebralIschemicRatsCNSNeurosciTher, 2015, 21(9):733-741.

[6]刘小光,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行为和病理改变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13,30(12):896-903.

[7]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1,36(5):329-333.

(收稿2016-01-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074-01

猜你喜欢
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