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6-06-28 03:10陈伟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

陈伟峰

河南荥阳市人民医院 荥阳 450100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陈伟峰

河南荥阳市人民医院荥阳450100

【摘要】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以2012-10-2014-10我院所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9%)较对照组(7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30 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30 d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奥卡西平;卡马西平

在临床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脑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脸部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疼痛[1],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12-10-2014-10我院所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皆满足该疾病的诊断条件:(1)阵发性疼痛;(2)单侧发病;(3)仅在三叉神经分布区中出现疼痛感;(4)疼痛可以从脸部刺激引发。此外,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牙痛者、舌咽神经痛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妊娠期女性等。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29~62(52.2±5.3)岁;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4d,平均(2.3±1.1)个月;右侧疼痛23例,左侧疼痛16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30~63(53.1±4.9)岁;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3d,平均(2.6±0.8)个月;右侧疼痛22例,左侧疼痛17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予以口服奥卡西平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51518)治疗,具体用法为:最初300mg/d,1次/d;第3天增加至300mg,2次/d,300mg/次。持续服药7d后,若有疼痛感,可每间隔3d加300mg,直到疼痛好转,最高剂量控制在1 200mg/d。持续治疗60d。对照组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11022279)治疗,具体用法为:最初400mg/d,2次/d,200mg/次;第3天增加至400mg,2次/d,400mg/次。持续服药7d后,若有疼痛感,增加至最高剂量,即1 200mg,持续治疗60d。

1.3疗效判定[2]在治疗前、治疗7d、治疗30d等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4~6分为中度;7~9分为重度,10分为剧烈疼痛。另外,经治疗后,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在50mm以上,且其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降低程度为10~50mm,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并未降低,或降低程度在10mm以下,为无效。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6.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组VAS评分情况比较在治疗7d、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7d、30d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2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4例发生不良反应,皮疹2例,恶心呕吐、嗜睡各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中8例发生不良反应,皮疹3例,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共济失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IN)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未得出明确、统一的答案,但临床上有两种主要说法,其一,周围学说:该学说认为三叉神经在通过脑桥入口时,出现了血管扭曲,继而对三叉神经根造成了压迫,导致小血管瘤(痉挛)或局部脱髓鞘压迫到三叉神经,最终引发疼痛[3];其二,中枢学说:该学说认为该疾病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而其发作的部位就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也有认为发作位置处于脑干内,一旦出现疼痛,可发现局灶性放电现象。对于PIN的治疗,现今还尚未发现一种治疗方法可根治该疾病,而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有药物、手术等,而其中首选方法就是药物。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属于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将该药物用于一些神经性疼痛的治疗上,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可对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予以阻隔,降低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递,且使过于兴奋的神经细胞膜镇定下来;能对因高电压而被激活的P型Ca2+通道加以限制,继而实现镇痛之效。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取奥卡西平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10.3%)低于对照组(20.5%);并且治疗7d、30d后的VA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与李刚等[4]研究相似。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药物进行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4参考文献

[1]何俐钧,余建萍.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 786-4 787.

[2]任建华,魏磊.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6):110-111.

[3]胡进,胡旻雷,陈宁,等.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9):54-54.

[4]李纲,查芹,陈季志,等.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67-169.

(收稿2015-05-23)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120-02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合理用药分析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17例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统计分析
卡马西平相关性药疹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