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观察中的应用

2016-06-28 03:10孙彩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康复

孙彩虹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 北京 100853

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观察中的应用

孙彩虹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观察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3-08在我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观察,观察组在行常规观察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断康复治疗者明显较对照组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脑膜瘤切除术者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症状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脑膜瘤切除术;心理干预;康复

脑膜瘤是一种相对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发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等部位[1-2],临床常采取脑膜瘤切除术治疗。研究报道,对于脑膜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在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常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担忧、躁动等不良情绪[3-4],严重时会直接影响到术后的正常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5]。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对其中35例给予心理干预,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1—2013-08在我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确诊;男26例,女44例;年龄37~60(48.4±5.8)岁。依照数字标记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术后观察,主要为健康宣教、争取家庭支持、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如下:(1)心理慰藉;患者行切除术治疗后,护士应第一时间通知其家属,并告知手术治疗结果及进展,客观、详细、耐心的说明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同时接受相关手术治疗成功范例,争取打消患者存在的疑虑或担忧。(2)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相关的手术流程及手术优点,同时说明存在风险及患者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事项,并说明术后康复时间,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应感觉康复时间过长,而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怀疑。(3)鼓励患者,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护士术后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其术后身体不适属于康复期的正常情况,消除其紧张、担忧等情绪,同时多为患者争取家庭人员关怀,让其感受到亲情的关怀,树立对抗疾病、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6-7]。

1.3观察指标采取HAMD量表及HAMA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情况进行调查[8]。HAMD量表:0~7分:无抑郁症;8~17分:轻度抑郁症;17~35分:中度抑郁症;35分以上:重度抑郁症。HAMA同HAMD评定相似。记录2组中途中断治疗人数。

2结果

2.1中断治疗情况观察组康复期治疗中断率为5.7%(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干预效果对比2组干预前HAMA评分及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心理干预效果对比±s)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t=6.226、8.080,#P<0.05

3讨论

脑膜瘤作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9.2%,发病率居于颅内肿瘤的第2位,且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其中45岁为高发人群。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往往在发病3~5a后才会表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该肿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后转归情况与肿瘤的良恶性有紧密的关系[9]。脑膜瘤质地较硬,发生于视神经鞘的可妨碍视神经的移动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眼睑和结膜水肿,中年女性眼睑慢性水肿,除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和恶性肿瘤外,还应考虑脑膜瘤,在病程的晚期,或发生于眶前部骨膜的肿瘤,还可扪及硬性肿物,脑膜瘤的症状在妊娠期较显著,发展较快。其发病率较高,且极易对病人的视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时甚至可夺取患者生命,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恶性者可辅以放疗。脑膜瘤切除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手术疗效有积极的保障作用。然而,康复期患者往往会因自身身体的异常情况而滋生压抑、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因此,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10]。

癌症患者通常会过于担忧预后情况,多数患者误认为癌症不可以治愈,故即便接受了妥善的治疗,也极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极易对其睡眠质量、食欲等造成影响。对于上述状况,医护人员更需加以重视,耐心的进行指导、安抚。心理干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11]。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新型的护理模式更适应现在患者的需求。主要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积极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沟通及教育,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心灵重塑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合理地对心理学及现代医学进行了融合,在改变病人潜意识及净化病人心灵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该治疗方式主要借助于音乐、催眠等方式让患者进入脑波状态,同时引导患者进入潜意识世界,在积极的意识引导下逐渐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以达到激发病患自我修复潜能的目的,尽可能根除病人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帮助病人建立对抗病魔的信心及勇气。癌症伴意识障碍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先要稳定患者家属情绪,鼓励其多陪伴、安慰及鼓励患者。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主动爱护患者,鼓励患者吐诉不适感,并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另外,客观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疗程、效果及作用,让其保持平稳心态。一般患者在放疗前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身体和心理状态较为虚弱,且患者对放疗缺少认识,因此更易出现恐慌、焦虑等不良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排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使其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放疗。除心理干预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主要包括对肝肾功能以及血象的检查,确保患者不存在放疗禁忌,同时耐心向患者讲述放疗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手术后进行放疗的重要意义,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放疗。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行常规观察的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干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且治疗中断率也明显较对照组低,说明心理干预有利于该类患者心态的健康转变,对促进患者术后病情转归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缪亦锋,鲁晓杰,蔺玉昌,等.脑膜瘤患者手术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0(3):208-210.

[2]郑瑾,朴莹,孙田杰,等.脑膜瘤病人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32(2):136-138.

[3]李虹彦,孙晓红,刘靖,等.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脑膜瘤病人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6):280-281.

[4]童亚芳.护士对脑膜瘤病人抑郁症的认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10(1):35.

[5]王家良,康德英,洪旗,等.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79(8):599-602.

[6]陈坚.脑膜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1,16(4):198-199.

[7]刘辉,刘疆.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22-23.

[8]张珺.一例经眉弓锁孔入路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4):258-259.

[9]马建芬.1例蝶骨嵴巨大脑膜瘤的围手术期及康复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8):93-94.

[10]郑瑾,朴莹,孙田杰,等.癌症病人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32(2):136-138.

[11]蔡红霞,李园,宋瑞华,等.应用护理预案对脑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 373-3 376.

(收稿2015-06-02)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135-02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