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带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共享发展关系辨析

2016-06-28 02:37林跃勤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

林跃勤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国际二部,北京 100001)

新丝路带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共享发展关系辨析

林跃勤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国际二部,北京100001)

【摘要】国际合作是在一定的地缘环境中进行的,地缘环境关系是所有地区和国际合作均不可绕开的重大因素。“一带一路”构想作为中国倡导的涉及到数十个国家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既要受现有地缘环境的约束,也必然对现有地缘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准确界定地缘关系对“一带一路”重大国际合作战略的影响,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区别不同地缘因素及其影响并采取合理对策,趋利避害,争取获得最优地缘合作氛围,促进国际合作目标的实现,是值得战略构想制定者仔细分析考量的。拟在分析地缘环境与国际区域合作关系基础上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所涉及的主要地缘环境因素——欧亚经济联盟及其影响,推进构想实施过程中与之积极、合理互动、协调,以实现共享式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共赢

地缘环境既是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其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掌控地缘关键节点、争取最佳发展地缘环境,一直是大国外交战略目标。美国在全世界各地制造地缘动荡就是为了把全球地缘关键节点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和出兵叙利亚打击IS同样是为了争夺对地缘关键节点的控制、重振自身大国地位而开展的整个地缘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这凸显地缘政治对任何国家都很重要[1]。近年,中国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开展平等互利合作,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建设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就是中国借助中国传统国际合作发展精神、拓展和深化国际合作、旨在消除中国与周边及远外区域国家经贸投资合作障碍、构建以中国为出发点,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为桥梁和纽带,以欧洲为落脚点,以北部非洲为延长线,在欧亚大陆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交通网络和比较便捷的贸易通道,促进中国对外合作和共享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新秩序的战略举措。通过与地区国家及区域组织发展战略对接,打造规划衔接、生产融合、协同跟进的地区发展新格局,支持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项目,促进地区人民共享融合发展红利[2]。这一举措,作为大国的对外合作主张,触及周边和其他区域数十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必然受到既有地缘环境关系的制约,也会对周边、相关区域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地缘影响。由于相关国家情况各异,与中国关系远近、对倡议看法立场不同,其中,不乏干扰、阻击力量。因此,注意处理、调适好相关地缘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逢凶化吉,营造良好地缘合作环境,将是稳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合作战略构想的基本要求。

一、 地缘环境关系框架下的区域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地缘关系,是指缘于地理位置联结纽带、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国家、区域间邻里关系,体现为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等关系,是相邻民族、国家、区域间基于历史与现实、经济社会与政治外交、民族、宗教文化等关系基础而形成的相互依存与互动格局,是某一区域存在的国家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博弈,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动调整的关系,如建立同盟或对抗、经济贸易、投资以及文化孤立或者互相渗透与互相影响关系,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地缘文化关系等。地缘关系的形成具有历史沉淀和相对内在稳定性,但在受到外部因素冲击时必然产生反应或者格局变化,如接受迎合或抵制对抗等。地缘条件利用好坏影响相关国家乃至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也必然对跨地域合作倡议方的战略倡议实施成败起到重要作用。相邻地缘优势有助于资源互补便于交流、交通和合作,繁荣边贸、降低成本,获得互利;相邻国家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技术、文化、信息等方面都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但也可能由于相邻国家间的历史问题、边界划分、管控问题、资源利用、居民往来、相互交往的管理政策差异引发矛盾、冲突,产生零和博弈。相关国家提出某种涉及周边或其他区域国家利益关系的重大对外政策时不能不考量权衡对既有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和冲击,需要仔细考量其对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要与相关国家进行协商、沟通,取得谅解、认同。正如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詹妮弗·布兰克(Jennifer Blanke)、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研究主任安雅·凯斯珀森(An jaKaspersen,2015)所指出的,世界正面临地缘政治(其中包含一系列相关性日益紧密的因素,如国际安全、司法管辖权、全球治理与外交、货币和财政制度、国际贸易框架、跨国投资、人才迁移等)的挑战。各领域专家及主体倾向于在隔离状态下对各自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但近年来,国际局势显示,这些问题之间常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理解各种力量间的互相作用是驾驭现实的关键,更要加深对地缘经济的理解。地缘政治经济变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了解并适应地缘经济的“华尔兹舞步”对于国家、企业的正常运作意义重大,了解和把握地缘经济动态、重建各主体间的互信对于未来全球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3]。2015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鉴于地缘主体间的信任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各主体均应将地缘政治动态视为影响其短期甚至中长期增长与稳定的最大风险之一,在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信任危机的条件下,开启有意义的区域对话、重建信任、激发互动,将有助于政府、企业顺利迈向未来,应成为全球发展的优先任务。

作为地缘政治经济大国,中国过去很长时间在对外开放中主要面向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区域,对中亚、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地缘重要性重视不够、经营不够,合作潜力远未挖掘。随着全球和地区形势变化,针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重心东移,提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等排他性多边协作安排,稳定周边,在欧亚大陆深处营造良好的地缘合作环境,既有利于应对来自美日等主导的东边海上围堵,也有助于形成有利于自身的平衡考量,为国内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地缘条件。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基于弘扬、复兴古代丝绸之路合作理念、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推进与周边国家全方位经济文化合作的一种区域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广泛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通道的亚欧经济合作带,让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实现互利共赢,形成共享式发展格局,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采取的一种地缘关系再平衡的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由于该构想的实现需要与沿路数十个国家经贸、投资、资源、文化、宗教、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海关制度等政策和机制方面进行对表、协同,深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对原有区域地缘利益格局和相关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与政策带来的影响及可能由此形成的新的地缘关系结构,以便于中国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采取更为审慎的针对性决策、有效利用正面因素、克服负面因素,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顺利实施。

二、 欧亚经济联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关键地缘影响因素

从地理因素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直接涉及到中亚、中东、欧洲数十个国家,包括与中国西部边界山水相连、陆路相通、民族跨界而居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的局部途经国家、同时也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西亚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其他欧洲国,还有作为区域之外但同时是世界经济大国和对本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欧盟、美国、日本等远外地缘因素等。在诸多地缘因素中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是在处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关系中最具代表性和主导性的地缘因素,也是比较特殊、复杂的地缘因素。

1、欧亚经济联盟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缘节点

中亚及俄罗斯处在横穿整个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境外起始段的核心地缘区。近代以来,欧亚大陆一直是世界的中心,也是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战略前沿。按照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从伏尔加河到长江、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北极的广袤地区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而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则进一步指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世界命运。而中亚则是欧亚大陆的腹心,更成为各大国对外战略的核心。中国则是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轴心大国。中国欲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强化自身的轴心大国地位,但只有与中亚国家合作才能真正扮演欧亚大陆腹心地缘关系角色,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正是中国希望破除目前欧亚大陆沟通存在梗塞、顺畅亚洲——欧洲联通的战略举措和初衷,其中,中亚作为亚欧联通关键节点,中国与中亚区域的首先联通是欧亚大陆贯通的关键。莫斯科卡内基中心(Carnegie MoscowCenter)俄罗斯亚太项目主任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表示,中亚地区对中国维护地区稳定、获取自然资源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因为主要中亚国家及相邻的俄罗斯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境外第一区段,也是目前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需要开拓的重要方向,也是稳定、繁荣西部边陲的关键选择。此外,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等国家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也已成为其主要贸易及投资伙伴,从2001年起还与其中多数国家共同参与了旨在解决区域边界争端及加强边境军事信任、以反恐为中心,兼顾打击毒品武器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的上合组织。近年上合组织在经贸、人文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合作基础。因此,如果一带一路计划得以实现,则整个欧亚——从印尼到波兰——都将在未来一代中发生改变,它将改变欧亚经济核心,这些国家将提高收入进而提高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中亚将不再是全球经济边缘,而是其核心[4]。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具有经济互补性的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勾连起来,形成欧亚地区能够促进平衡发展的有效合作机制,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投入和带动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动员各方积极性,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5]。而中亚地区的崛起有赖于与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紧密合作,两者相辅相成。

2、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机制不成熟与排他性会影响其与中国在丝路带构想下的合作

欧亚经济联盟由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利益诉求等情况不同的国家组成,该机制2015年1月1日生效,联盟成员、内部融合和对外合作机制尚处在初创完善之中。在机制参与成员方面,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刚刚加入,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根本不考虑加入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土库曼斯坦因主力出口产品天然气能自由出口伊朗和中国而对欧亚经济联盟态度冷淡。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对能源、贸易、过境、跨境运输设施建设的态度、对欧亚一体化的目标与实现时间以及建立统一货币问题等一体化目标均有不同认知,内部还存在分歧和矛盾,如吉尔吉斯斯坦因俄罗斯没有履行对几年前签署的坎巴拉塔水电站以及纳伦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建设协议的7亿美元投资义务而与俄罗斯交恶,并寻求别的投资者,俄罗斯则因乌兹别克斯坦强烈反对吉在界河开建水电站(咸海可能因电站的建设而彻底干涸)拒绝参与该项目。对外合作方面,联盟缺乏成熟的统一政策机制。从远期看,随着中亚国家及其他国家逐渐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海关、税收和运输等一体化加强,由于其运输、关税、货币和投资等优惠政策的排他性,中国和其他丝绸之路沿路各国作为非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自然无法享有欧亚经济联盟机制的所有政策优惠,而且中国作为单一国家与具有较强的集体谈判能力的欧亚经济联盟开展谈判难度较大,增大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建设费效比。

3、俄罗斯对华政策不稳定性可能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对丝路带构想的整体合作

俄罗斯作为中亚周边地区的大国和传统主导力量,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倡导与推动者,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态度以及在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机制建设中的举措,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至关重要。俄罗斯的主流民意并不赞成与中国结盟,而且对中国深入其曾经的势力范围怀有复杂的心态。尽管2015年5月中俄已签署声明以协调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EEU),但俄罗斯还是惯性地对外来的陌生人满怀戒心,而且,依然不会放弃该地区安全稳定锚的地位[6],其在中亚的安全稳定主导者的巨大地缘政治存在不会很快改变。不少俄罗斯学者将中国丝路带构想等同为实质与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异曲同工的“西进战略”,认为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冲击到俄在中亚的战略利益,还将影响到俄罗斯的“北方航道”(Northern Sea Route)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如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卢金、鲍里斯·古斯列多夫(2014)等指出,俄罗斯对曾经作为苏联一部分的中亚有特殊的情愫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欲将中亚纳入自身发展轨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视为挑战,原因并不在于该构想是否具有反俄倾向。普京曾说,欧亚经济联盟将在多元一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作为具有自由、民主和市场规律统一价值观的大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俄罗斯的官方计划,俄罗斯更喜欢使用的术语是“欧亚一体化”。俄罗斯加入丝路带的建设不仅仅是参与者或者实施者,而是创造者角色,要求获得知情权、发言权以及决策权[7]。作为中亚地区的传统主导力量,俄罗斯担心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合拍,中国可能借助丝路带计划扩大中亚地区的金融经济势力,挤压其战略利益,严重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使俄罗斯和中亚沦为中国的资源附属国。此外,中俄在中国倡导的“丝路带”问题及叙利亚、土耳其等事务上的国家利益不相一致。俄罗斯还担心中——吉——乌铁路项目因铁轨与俄罗斯规格不同会危及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此外,高速运输走廊尤其是中国至俄罗斯的高铁开通后,前往俄罗斯居住的移民会越来越多。俄罗斯不仅缺乏与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展开合作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出于自身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原则对外政策多变,履约精神匮乏。中俄之间许多行业已达成的合作协议往往因俄方缺乏履行愿望或者缺乏资金等不了了之,如中俄间一些出入境通道、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因俄方原因而拖延或停滞。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俄罗斯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通过其对中亚国家的传统影响力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实际主导者角色操纵后者对冲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张。

4、欧亚经济联盟及邻近国家高地缘风险可能波及丝路带构想实施

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整体上政治民主性、稳定性不够高,加上民族、阶级、宗教、文化、经济等各种问题复杂,政治经济脆弱性、波动性和风险性普遍较高,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政局变化大,塔吉克斯坦政府内斗明显,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治发展进程波折重重,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矛盾尖锐,抗议活动呈现常态化趋势。2014年4月,塔吉克斯坦前特警司令哈利莫夫带领几名手下叛逃“伊斯兰国”,引起中亚国家震动。中亚国家之间、以及中亚国家与俄罗斯之间、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均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和矛盾。周围国家更为动荡不安,如伊朗国内保守派和改革派矛盾冲突激烈,“伊斯兰国”威胁伊拉克、叙利亚国家统一,巴以冲突导致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巴基斯坦等面临尖锐政治、民族矛盾,动荡的阿富汗可能成为向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输出毒品、恐怖主义、难民等的策源地,既会威胁欧亚经济联盟又会威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4年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后美欧制裁加上油价下跌,经济衰退严重、汇率风险高,投资风险大。这些使得俄罗斯、中亚、西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依据全球保险集团Aon在其2015年3月初发布的政治风险地图,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风险极高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高风险地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则是风险中高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战略地位较高,大国争夺激烈,地缘政治风险较大[8]。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1月发布的《2016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与2015年相比都在上升。财政危机、失业以及不可控的通胀等经济风险和地区间冲突是中亚地区及俄罗斯地区最需要关注的地缘风险。这些国家对于国际协议的履约精神不足,塔吉克斯坦激进组织势力有所抬头,可能会危及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甚至中国公民及其财产。要求所有成员一致同意的内部决策机制,增加了通过重大决议的难度,也使外部国家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就重大问题达成一致时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并非一致无条件坚决支持新丝路带建设的情况下,中国在中亚提高影响力的任何尝试都会唤起更多的反中国情绪。如2010年以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租赁农业用地提案以及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资煤矿均受到当地公众的抗议。调查显示,将近70%被调查的哈萨克斯坦人认为“中国是哈萨克经济最大的威胁”,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投资、办厂也有一个戒备心理。吉尔吉斯斯坦在2013年12月宣布取消2007年签署的中吉乌铁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道路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议。2013年中国北新路桥与阿富汗公共事业部签订的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100公里喀布尔至贾拉拉巴德公路项目进展缓慢让巴政府很“不满”,但武装分子在工程开始时曾袭击工人营地导致工期拖延3个月是工期滞后的主要原因。此外,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铁路轨距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设计中的国际标准(中国、伊朗、欧洲等标准)轨距不同会给未来的第二亚欧大陆桥(铁路干线)形成很大困惑,俄罗斯开通北极通道,在运输量、时间、成本方面也会对第二亚欧大陆桥干线的运营造成挤压。

5、 大国势力逐鹿中亚加剧区域地缘博弈

由于中亚及其临近地区具有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等优势,一直是大国参与博弈的重点战略区域。近年来,美日欧等大国纷纷加快了旨在谋求增强在该地区利益和影响力的地缘战略,中亚地区成为大国地缘利益博弈场。2008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宣布启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2009年,欧盟又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计划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和影响力。美国、日本虽是丝绸之路带区域外国家,但其触角无处不在,通过游说、引诱和拉拢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等搅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美方认为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重动机。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主席拉尔夫·科萨(Ralph Cossa)和执行主任布拉德·格洛瑟曼(Brad Glosserman)指出,“一带一路”或将改变亚太及欧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和权力,美国以前的中亚政策的重要目标在于限制中亚五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依赖,特别是在中国通过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来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的情况下更应该担忧中国与中亚日渐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关系[9]。美国于2011年提出“大中亚”思想和“新丝绸之路”构想,主张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推出以阿富汗为中心、实现以“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旨在以推动南亚、中亚经济一体化及跨区贸易为目标,实质是将从限制中亚五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依赖转向阻止中国与中亚——俄罗斯日渐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上合组织的凝聚力,以图继续维持美国在欧亚大陆腹地的主导地位,建立一个围堵遏制中、俄和伊朗的维持其地区强势的地缘政治、经济结构并使其固化[10]。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终实现,既要依赖于中国国内切实的政治经济改革,摆脱传统东方的经贸伙伴的禁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促进中国成为国际新发展模式的中心,也要考虑国际地缘环境,在与经济带内邻国及非邻国处理好关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但号召力与影响力不容忽视的美国因素。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计划有所重叠。中美很有可能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开角力。远离中亚的日本从地缘政治考虑着眼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这个世界资源富集的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力图通过政治经济渗透来排挤中国并获取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及贸易主导权。日本早就将中亚五国及外高加索三国定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该地区摆在日本新外交战略的重要地位。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战略”,2004年提出建立“中亚+日本”对话机制,2006年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通过加强日本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在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利用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安全。2013年10月,安倍晋三内阁指出,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从东京出发,经过伊斯坦布尔,最终抵达伦敦。2015年底安倍作为日本领导人9年来首次出访中亚五国,许诺这些国家紧密经贸关系和巨额投资并签署多项大额合作协定,达到既为日本公司招揽业务、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又对抗中国丝绸之路计划、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双重目的[11]。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另一地缘力量——印度——极为关注中国互联互通战略对该区域的地缘政治影响。印度官方对中国“一带一路”规划总体态度比较冷漠、抵触。印度外交部长苏诗马·斯瓦拉吉(SushmaSwaraj)(2016)指出,“一带一路”想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参与需要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印度追求合作、协商,实现互联互通的首要前提是要创建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12]。印度同时提出“季风工程”、“香料之路”计划,联手伊朗和阿富汗共同推进南亚“南方丝绸之路”建设行动,与伊朗共建查巴哈尔港口计划以及南亚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等项目以主导南亚——印度洋开发,保持其环南亚次大陆——印度洋的地区合作主导地位。这些“计划”设想,既有与中国构想交集、合作的空间和机会,也存在替代、竞争的可能。

可见,世界主要大国均染指中亚地区,而中亚国家也对域外大国抱有很大期望,由此加剧了地缘复杂关系,并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实施造成较多外部影响。正如乌兹别克斯坦学者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2014)所指出,各大国和地区强国及联合国、欧盟、北约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对中亚均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中亚从21世纪开始就面临着地缘政治转变的新局面,又重回到19世纪大国博弈的状态,只是换了新的参与方。中亚国家认为,在全球大国集中在中亚展开博弈的情况下,在双边和多边关系基础上与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国际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是中亚国家的最佳方案[7]。换言之,中亚国家将与所有大国展开合作,如果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与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方面立场相佐的话,中亚国家可能会采取投机政策、坐收渔翁之利。对此,俄罗斯外交学院上合组织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一针见血地评价道,总体而言,中亚各国愿意支持任何一方的项目,只要该项目不会损害其国家体制的基础和安全并以金融活动、投资的形式呈现。因而,中亚并不特别鼓励各种联盟的促进发展计划,但同时支持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设想,尤其是关乎援助方案及按联合国及以其他国际组织方式制定的援助发展计划[7]。

此语境下,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中亚地区的落地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亚国家、欧亚经济联盟会无条件一致支持中国方案,中国必须考虑其他大国对中亚国家及其他相关国家的诱惑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负面影响。

三、 与欧亚经济联盟积极互动促进新丝路战略顺利实施

鉴于地缘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以及目前全球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局势复杂多变,任何国际合作倡议均不得不优先考量地缘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妥善处理好相关地缘因素,与各个利益攸关方增强共识、减少冲突,营造稳定、良性的地缘环境是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稳定、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条件。一个由26个国家的智库结成的学会理事会2015年5月发表的报告指出,乌克兰及叙利亚的地缘冲突以及联合国及其他合作机制显然没有能力对其产生有力影响,反映国际合作受到威胁,不断削弱所造成的后果令人忧虑,而缓和地缘政治竞争是加强全球合作的重要条件[13]。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项由中国倡导但涉及数十个国家的宏大国际合作倡议,不是某个国家单独能解决的,需要中国与所有相关国家空前的共同合作,优先处理好欧亚经济联盟这一关键地缘节点尤其是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长期建设提供样板的关键。

1、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顶层合作规划与体制机制

鉴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在促进区域贸易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削减海关障碍、加强人员交流、繁荣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目标设计,对于欧亚经济联盟及相关国家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其吸引外部资源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业、贸易及服务业的重要机遇,符合其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将为整个地区的安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应致力探讨根本利益目标吻合之处,求同存异,协商制定协调发展的顶层规划。为此,可以考虑成立由中国、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政府、智库和企业界共同参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合作对话机制,达到发挥彼此优势、融合发展的目的。

制度保障是国际合作赖以稳定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解决了政治意向与战略方向问题之后,制定具有国际法意义的相关合作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就成为最为核心的环节。合作机制建设是保证国际合作在一个共同认可的制度框架下稳定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构建地区合作机制是中国在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展示中国并非一个罔顾他国意愿扩张本国势力的国家,而是愿意通过机制的力量约束本国的行为,并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新型地缘和平合作机制,愿意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只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扫清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的障碍,中国——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前提相关国家之间的宏大而复杂的合作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推进下去。从长期看,这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一个中国负责任大国和秉持平等互利发展原则、同其他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地区秩序、改善国际治理体系的大国形象。中国迫切需要抓紧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他沿路带国家共商合理的长效合作机制。

2、创新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方式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推进协调发展方面可以尝试研究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合作模式,如双边模式、整体模式、有第三方参与的混合模式以及其他模式等。双边合作模式是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组织中的某个成员国开展合作,整体合作模式是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整体合作战略原则、合作项目协议,有第三方参与的混合模式是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中的一国、多国或全体成员国一起(或者仅中国)和第三方政府、企业组织及国际机构等共同参与重大合作项目。双边模式简单易行,灵活多样;整体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与欧亚经济联盟整体合作有助于达成广泛一致,共同营造广泛良好的推进氛围,提高合作效果;混合模式,特别是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集体组织一起与其他政府组织、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等三方或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具有实力强大、经验丰富、合作基础牢靠等特点。中国丝路基金成立后联合世界银行以及美国、英国和中东国家首次入股中国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的能源投资平台南亚公司,这种整合多边国际优良资本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和防范国际风险,值得提倡。但达成这种混合模式的共识、组织、协调并不容易。同时值得指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集体机制整体合作的谈判也不会简单,不会很常见,特别是在初期。相对而言,与欧亚经济联盟单个或若干个成员国先达成共识并开展合作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也是容易见效的合作模式,甚至可以为整体合作梳理范本和奠定基础。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较为积极。2015年2月哈萨克斯坦颁布了本国的“光明大道”构想,其中的许多内容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接近或相同,具有很强的对接耦合度。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访问中国期间与中方签署了总额236亿美元的合作协定,大部分是和丝路带构想共同覆盖的领域。在可见的未来与欧亚经济联盟各个成员国单独对接并通过各个单独合作助推整体合作可能是主要对接合作方式。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项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就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具体到合作领域,可以采取点——线——面循序渐进,不断扩大拓展积累的方式,突出重点建立样板,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3、利用上合组织等相关机制强化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

借助其他相关机制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协作无疑也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考量因素。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部分中亚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机制,与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除外)、俄罗斯基本重叠,是可以借助的重要地缘组织机制因素。在参与主体、合作目标、领域、路径、机制等很多方面,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与新丝路带地域、发展目标和参与对象等方面存在重叠、相通或相交①,作为上合组织创始国的中国,其成员国身份与欧亚经济联盟多数成员国有交叉,为中国通过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可以将包括上合组织、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在内的各种区域一体化机制和多边对话机构考虑进来,发挥协力作用。可以在上合组织的领导下将中国所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成为该组织成员国多边经济合作的催化剂,但要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类似项目相协调。有必要在上合组织峰会例会以及合作规划中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及欧亚经济联盟项目,并建立起“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特别账户”等金融平台等。

表1 丝路带部分相关国家参与上合组织、

*表示已启动加入谈判程序;**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此外,由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同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员,还可以借助金砖国家机制协调俄罗斯和印度在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的关系。中国首倡、拥有最大股份并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亚投行也可以成为契合欧亚经济联盟和上合组织的重要粘合剂。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中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以及非成员国的乌兹别克斯坦均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国、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也是创始成员国。中国还应积极借助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其他多边机制促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等还应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以及避免双重征税等协定。俄中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所得税协定早在2014年10月就已签署,初版协定修订议定书也于2016年1月27日获得俄联邦委员会批准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批准并将从2017年1月起生效。该协定将促进两国进一步发展互利合作,吸引相互投资。中国应推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类似协定的签署。未来,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及金砖国家内部投资便利化及避免双重征税等协议的达成均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良好环境的形成。

4、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区域内最频繁使用的本币比例,能够有效防范区域内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业园区建设、贸易投资保险等,均需要强大金融服务支持。随着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和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丝路基金的设立和运行以及产能国际合作,人民币将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与沿线国家特别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加强人民币资金融通,缓解贸易融资困难,促进区域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建设中大力促成人民币成为沿线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货币,积极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对华出口石油、铝矿石、铁矿石和煤等大宗原材料和能源,共建经济走廊和创新产业园区,并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产品与服务贸易等方面积极引导本币结算和人民币的使用。此外,在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中也应当更多积极推广使用人民币,以降低各国对华贸易成本,便利贸易结算,同时规避双边贸易使用美元和其他货币价格波动引起的汇兑损益,使相关国家收益最大化。在这方面已有初步尝试。自2012 年6 月首笔人民币兑哈萨克斯坦坚戈交易的国际贸易结算实现以来,2013 年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向哈萨克斯坦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3.5 亿元,2013 年8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境内关外”离岸人民币创新金融业务试点区。人民币可在该合作中心内与周边国家货币自由兑换、挂牌交易,开展人民币融资业务。还可以利用欧亚经济联盟各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支付。2014年中俄签署了价值245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既能降低中俄对美元的依赖,也有助于在外汇市场上推广人民币。俄罗斯或将加入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或在其基础上创建与中国的联合支付系统。2016年3月俄央行董事会通过了有关批准人民币加入银行补充注册资本外汇范围的文件草案,允许在俄银行用人民币资产补充注册资本。此举有助于两国本币结算和去美元化进程,也有利于俄罗斯大型银行尝试吸引中国资本。未来,中国应该加大磋商力度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开展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使人民币走出去取得更佳成效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实质性利好。

5、推动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FTA)作为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全球各区域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已经数百个,这些各种类型的自贸区有力地消除了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篱笆,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繁荣。推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间的双边与多边自贸协定,无疑是构筑起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域和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良好地缘环境关系的关键之举,也是稳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步骤。目前,中国是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通过实施丝路带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资计划,如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建设将促进与沿路带国家的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未来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推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及相关国家的产能合作是带动投资贸易并进行自贸区建设的坚实基础。中国正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快速推进产能合作。2015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涉及52个项目241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对接,形成第七轮早期收获项目清单,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双边产能合作样板。2015年5月上旬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莫斯科表示,中国将通过即将启动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最终与后者建立自贸区。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利哈乔夫2016年3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首届中俄建设论坛上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及上合组织正在酝酿一份经济大陆伙伴关系协定,内容之一便是打造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可以从双边自贸区建设起步进而推广到更多伙伴和更广区域的自贸区。

6、发挥多种积极性增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

增进国家间的交流、互信是形成良好的地缘环境的基础,文化、教育、智库、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化可以直接改善政府及民间的友好互信关系。如中国可以结合孔子学院、支持境外留学生基金、旅游拓展、文艺演出等项目,以及成立联合智库论坛等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相关国家加强交流互动。西安交通大学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于2011年发起成立的欧亚经济论坛智库研讨会,吸引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他相关国家学界和政界就建立“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交流机制展开定期研讨。上合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所有国家共同参与,智库在加深沿线国家人民相互了解、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从而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14]。还应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重视丝绸之路的跨境多边文化交流,从1988年宣布启动为期10年旨在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善欧亚大陆各国人民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之后,还围绕科学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文物展览会、旅游推介会等宣传“丝绸之路”的众多活动,利用并借重联合国机构开展各种文化教育科技对话和举办一些跨境重大活动。扩大和深化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有助于中国改善与沿路带国家的相互理解,激发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改善中国丝绸之路计划推进的地缘环境氛围[15]。其他诸多丝路带项目也可以比照这种方法,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财团、相关国家政府和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发经营重大项目,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过程中妥善平衡和协调好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的关系,既对这些国家分化拉拢、瓦解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与我合作关系的企图针锋相对坚决抵制,也应本着务实原则,寻求最大合作公约数,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开展合作。

总之,国际合作是在一定的地缘环境下开展的,地缘环境对于国际合作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项区域性、国际性合作重大倡议,中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需要周密考虑、适应、引导多种相关地缘因素及其影响,欧亚经济联盟是需要审慎稳妥处置的最为复杂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仔细分析、妥善处理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关系,有助于重塑良好的整体地缘环境,进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稳健、成功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注释】

①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2001年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于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2015年7月10日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启动接纳巴基斯坦和印度加入程序,还有观察员国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对话伙伴国斯里兰卡、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和尼泊尔,以及土库曼斯坦、独联体和东盟。

【参考文献】

[1]乔良.从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看世界[EB/OL].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1/8323392.html,2016-04-05.

[2]李克强.2016年3月24日上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http://finance.huanqiu.com/cjrd/2016-03/8771036.html,2016-04-05.

[3]王悠然.对地缘经济重视程度关乎企业发展[EB/OL].http://www.cssn.cn/sf/bwsf_jj/201502/t20150215_1517805.shtml,2016-01-05.

[4](美)弗朗西斯·福山.中国模式成功将让中亚成为全球经济核心[EB/OL].http://opinion.hexun.com/2015-12-31/181520988.html,2016-01-05.

[5]经济学院.多国学者齐聚暨南园研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EB/OL].http://zxdj.jnu.edu.cn/jnyw/yw/2015/11/12/10031536801.html,2016-01-05.

[6]Joshua Kurlantzick.Beijing’s Asia Pivot in 2016[EB/OL].http://www.cfr.org/china/beijings-asia-pivot-2016/p37409.html,2016-01-05.

[7]杨恕.“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困于新疆和俄罗斯[EB/O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dfzl/article_20140707108980.html,2016-01-05.

[8]管清友,“一带一路”雷区: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高危国家[EB/OL].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3793.html,2016-01-05.

[9]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仪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32.

[10]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7):17-22.

[11]林跃勤.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出路[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5-18.

[12]TanviMadan.What India thinks about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but doesn't explicitly say) [EB/OL].http://www.brookings.edu/blogs/order-from-chaos/posts/2016/03/14-india-china-asia-connectivity-madan,2016-01-05.

[13](美)斯图尔特·帕特里克,伊莎贝拉·贝内特.地缘政治回归,全球治理过时[EB/OL].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514/780633.shtml,2016-04-05.

[14]陆航,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网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0-01(07).

[15]于光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点述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6):9-12.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Shared Development Relations between Idea on New Silk Road and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LIN Yue-qin

(TheSecondInternationalDepartmentofChinesSocialScienceMagazine,Beijing100001)

Abstract: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 is the major factor not to be bypas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f all regionals. As China's advocacy of maj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itiative involved in dozens of countries, area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not only is bound by the existing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existing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pattern.How to accurately define the impact of geopolitical relations to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of area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process of advancing th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how to adopt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eopolitical factors and affect, to benefit andto avoid harm, seeking the optimal geopolitical cooperation atmosphere,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at are worth makers careful analysis by strategic vision maker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on investigation of ma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volved in economic belt of the silk road concept, which is the Eurasian economic alliance and its geographical effect,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a how to actively the reasonable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to realize the shared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win-win cooperation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3.009

·收稿日期:2016-01-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砖国家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GJ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设计与运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JJD79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重点课题“新兴国家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12No.03)

作者简介:林跃勤(1962-),男,湖南浏阳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5.5;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3-0070-12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探析
高校图书馆馆配市场中三方博弈与合作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