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玩转”数学课堂教学

2016-06-30 00:22钱秋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玩转创新意识高效课堂

钱秋云

摘 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通过多种媒体信息来辅助教学,因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创新意识;建构数学知识;高效课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所谓“多媒体教学”,具体地说,是指在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通过多种媒体信息来辅助教学,因而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辟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一、多媒体教学网络有利于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教5以内的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秋天,菜园里结了5个大南瓜,小猴子收了2个回家。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菜园里还有几个南瓜”的问题。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教师最后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猴子收南瓜的形象,学生很高兴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形象生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网络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的境界。

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 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三、多媒体教学网络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课件设计疑问情境,注重“存疑”,把“?”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问题在学生的小脑袋瓜中蹦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求知解题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跃跃欲试想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利率和利息”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到银行拍一些顾客存钱和取钱的录像,其中包括银行周围环境,银行的利率表,以及银行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学生观看录像时,便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什么是利息?”“怎样存钱利息才多呢?”……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笔者笑而不答,只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笔者说:“本节课要学习的‘利息和利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这样笔者就利用课件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多媒体教学网络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然而现实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静态,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处理,实现动态变化过程的直观演示,把抽象转化为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画,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圆的面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引导学生通过“逐步逼近”的学习途径,感受“极限”思想,有效地突破了重点、难点。

1. 多媒体引导学生把圆8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寻找图形转化的基本方法:分—拼。

2. 学生根据多媒体的演示导向把圆16等分。让学生看到把圆16等分和把圆8等分的比较,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

3. 再把圆32等分、64等分,无限等分。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从而启发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无限地等分圆,拼成的图形就能无限地接近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再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屏幕中先将圆的底面分成8份相等的扇形,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两半,将红色的凸出齿锋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按教材中的要求平均分成16等份后拼图,平均分成32等份后拼图,最后将圆柱平均分成更多等份后拼图,此时提问学生:圆柱体分得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这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让学生结合演示讨论、思考、总结。由于在整个切拼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网络已悄然进入数学课堂,并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只有把多媒体教学有机地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玩转创新意识高效课堂
和学生一起“玩转”英语课堂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创意经济视野下宝马MINI“玩转”创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