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数学课堂的点金石

2016-06-30 00:21周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提高

周涛

摘 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往往能够使学生形成“心未通而求通”的心态,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境要有趣味性,体现一个维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新颖的数学游戏,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小组竞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如果增加了“打手势”和“悄悄算”,气氛会更热烈。在《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中,切合教学实际,我们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A、让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认识1分或几分,1时或几时;知道1时=60分。B、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概念。这两个目标的设定,重点突出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需掌握的技能,是主要目标。

教学“认钟表”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笔者带孩子们畅游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捉迷藏、做游戏。知识就在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中被发现、被掌握。最后,我们来到了神奇的钟表树下,看着树上树下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水果钟、动物钟时,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争抢着说出钟面上的时间。随着一阵轻快的音乐,钟娃娃们竟真的从屏幕上落到了老师的手里,又送到了孩子的手上!此情此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他们欣喜异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用凑十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复习巩固“10的加减法”,笔者设计了“数学扑克”游戏。先做两套1~9的数字卡片,共18张,玩的方法如下:教师把18张卡片混在一起,让一个学生随便抽一张藏起来,又找另一个同学背着教师把余下的卡片摊开,依次取出每两张加起来是10的卡片,最后剩下一张卡片让老师看,老师看后,马上猜出藏起来的那张卡片是几。如此方法,又做了一次,老师同样猜出,也可以让学生猜。此时,教师问学生:老师为什么能猜对?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猜想、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打开了思路,活跃了思维,有利于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这一节课时,可以设计三则谜语引入新课:“一只大雁两翅膀,银光闪闪爱飞翔,展翅能飞千万里,起飞就把歌儿唱。”“身穿漂亮衣裳,常在马路奔忙,一路挥汗如雨,满街歌声飞扬。”“水上一幢房,弯弯像月亮,有时过大江,有时漂海洋。”这些谜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三则谜语不是牵强附会,设计的飞机、汽车、轮船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隐含下面要学的知识,不仅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增强学生继续探究知识的热情,以及调动他们的思维。

二、情境要有生活性,搭设一个梯度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经常在他们身边发生的情境。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一个真实的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这节内容中复习导入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这一提问和几个“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求它的面积”的复习训练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和板演,这些题目他们都能迅速、正确地解答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下面的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在讲面积推导的方法时,对于数格子法、割补法、拼凑法等让中下等的学生去做、去操作,并启发他们操作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几种拼法,让他们在对比中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并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为什么要除以2”,使他们做到“课正行,趣仍浓”。在巩固训练中,仍以基础题目为主,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启发他们寻求灵活解答问题的思考方法,最后的小结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师生共同总结,再让学生操作演示,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使学生做到“课已尽,趣犹存”。

如:五七三十五,学生说,前后都是五。这样,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同时在他们的精神上也会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欢乐。这种欢乐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能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激发出新的思考。

再如教《认钟表》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大头儿子一天生活的场景:7时起床,8时做操,10时正在上课,12时吃饭,下午4时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钟表上的时间。然后,笔者结合老师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认识了电子表,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你在干什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三、情境要有开放性,掌控一个难度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象。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造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让孩子展开想象。如“巩固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境:5只小鸡向两个食盆走来,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3+2=5,2+3=5,5-3=2,5-2=3。可有的学生说:“左边食盆里的饲料太难吃了,5只小鸡都到右边的食盆里吃。所以算式是0+5=5,5+0=5,5-0=5,5-5=0。”有一个学生更别出心裁地说:“……有一只小鸡挤不过别人,只好又到左边食盆吃。所以算式是4+1=5,1+4=5,5-4=1,

5-1=4。”太精彩了,由于答案不唯一,因而没有解题的固定模式,只要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立足课堂,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真实、新奇、有趣的情境,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有活力,我们的学生也将变得更有创造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情境要有人文性,凸显一个高度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心情舒畅地去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教师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爱学生的激情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仅以看图理解为例,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面带微笑地稍作认可,让其充满信心,再轻声鼓励:“别急,老师知道你会讲,一定会讲得对。”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出来了。建立起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容易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可见,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创设情境、启发诱导、提供帮助”是教学方法的精华概括,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学生学习的数学欲望。在教学尝试中笔者发现要转变形成这一理念并不难,关键是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中的数学知识,在探索过程中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这一佳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营造,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用眼睛去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用心灵去体会孩子们的渴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寻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用科学知识锤炼,用教育理念升华,创设一个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发展的情境。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提高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