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2016-06-30 09:17潮露萌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蒙古族保护传统文化

潮露萌

摘 要: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和积累出来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要素之一。蒙古族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散布于祖国各地,其中肃北蒙古族传承和保留着蒙古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以具有兼容并蓄、内涵丰富多样等特色的肃北蒙古自治县蒙古族文化为例证。梳理当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内涵丰富性,并且认识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惑和危机,进而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该怎么样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合理地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各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和变迁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是我国卫拉特蒙古族中的一支,他们从卫拉特向甘肃肃北迁徙的过程中,一直保留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又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

一、肃北蒙古自治县的概况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该县是一个民族聚居区,蒙古族占比重较大,其他民族分别有藏、满、裕固、土家、鄂温克等;这里的地势既有险峻的高峰,也有低缓的盆地,多样的地形也生成了不同类型的牧场;这里的气候干燥、少雨、多日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样的地理环境对肃北蒙古族的独特文化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曹诗图认为:“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人的心理,是人脑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地理环境则是重要的外界客观事物,它不能深刻影响到人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生活在平川的人机警,生活在草原的人剽悍,海边的人坦荡,而住在深山的人狭隘” 所以生活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域,使得肃北蒙古族在以往坦荡豪放的性格基础上,又增添了份坚韧顽强。所以这些独特的地域环境因素产生的特点,使得肃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甚至定型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二、肃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一)地理环境对当地物质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内蒙的蒙古人夏季将牧场选在通风的地方,而冬季则将牧场选在向阳多草的地方。而这种善于牧业的传统就被一直传承到肃北,他们还是习惯以畜牧的生活方式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二)同样,由于长期生活在干旱严寒的地带,所以他们的着装在原来的基础上继承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特色和功用,除了蒙古族一贯的服饰特点“长袍、右枉、衣领、衣襟、袖口、下摆、边沿都镶有边饰、束腰等。到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在服饰款式、种类、色彩等方面都显得丰富多彩” 之外,还多加动物的皮毛进行加工制造且便于骑乘的服饰。在保留蒙古族原有的服饰传统之外,还在发展中吸收了藏、裕固的服饰特色,比如帽子和裕固族的帽子有相似之处,都为塔式尖头状;而袍子上挂的带子的装饰和样式则吸收了藏族服饰的特色。而在现代化今天,传统服饰更多的出现在婚礼或者重要的场合、活动中。在继承以往的传统服饰基础上,又加入了许多新兴元素,有很多蒙古族时装随之诞生,这也反映了蒙古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推成出新,融各民族之特色的时代精神。

(三)与服饰相对应的,则是饮食文化,以往的蒙古族,“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食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 而他们今天仍以茶、奶(乳酪制品)、肉为主。而奶制品的制作过程也得到了传承,每家每户几乎都会制作奶皮、乌日莫、奶酪、酥油等。与此同时,他们的“秀木尔”的风俗仍在继续,这是宴席上招待宾客的最高规格的食物,而且首先要把它敬奉给宾客中的年长者。这种礼仪不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而且还是对天地人的一切美好愿望的期盼。类似的习俗在民族的迁徙,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未被抛弃。这是对于自己民族物质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四)文学方面。肃北具有独特的祝词、赞词。祝、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其语言简洁、富于形象、比喻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蒙古族祝、赞词与蒙族生活紧密相连。还有雪山蒙古人的民间故事,其中就有英雄史诗故事《汗青格力》,这些民间故事对于了解西蒙古的历史、文化都具有重大价值。还有一些蒙古族谚语,谚语是雪山蒙古人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智慧的另一种体现,通过谚语来总结生活的经验,是一种民族语言艺术。以上三种文学并且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这就更体现了它的保护的难度。

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阻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县政府也开始大力的开发文化旅游,但是西部地区的文化生态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开发过度,就有可能造成破坏,导致当地文化的彻底消失。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阻碍有以下几点:

(一)当地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汉化,很多年轻人都认为现代化带来的都是优势,却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消亡视而不见;许多随父母离开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融入汉族地区,也在一点一点看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消失。肃北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传统文化的商业化。依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国家推出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商业色彩,导致原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被淡化。比如雪山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原有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已经被经济贸易和文艺演出所代替,许多人来是为了做买卖,已经失去了原来“那达慕”的意义。

(三)口传文化保护艰难。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肃北蒙古族的“口传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许多当地的习惯法、神话、礼仪等都是通过口耳相传进行传承的,比如“祝赞词”、“民歌”等是最基础,最常见的。但现在肃北的年轻人基本已经不会说唱这些歌谣了。

(四)语言文字的流失。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当地旅游。为了与外地人做生意,进行交流,加上国家的推广普通话,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肃北县的蒙语普及已经算不错了,但很多年轻人还是只会语言,不会文字的。肃北县同时还有人口逆增长的现象,对于年轻人越来越稀少的状况也不利于当地语言文字的保护。

四、关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国家近几年都在大力推行“以文化立城”,肃北作为甘肃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和边境县,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更要加大保护力度。肃北拥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文化不仅可以为肃北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肃北“雪山蒙古族”带来坚实的后盾,作为一种精神,一直支持着当地蒙古族。

(一)加强文化认同观与宣传教育。文化认同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所谓文化认同,是“指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彼此依赖和尊重。” 当地的蒙古族与来旅游的各族人民都要有清晰的文化认同,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并且尊重,才能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另外,加强对当地群众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有很多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口耳相传文化的机会,在学校也学习的是汉族的文化,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接触很少。政府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一些观念,不会再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已经不重要了,从而从心里主动的想要接触自己民族的文化。

(二)认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许多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因为开发过度或者不当,导致该地区的旅游业开始下滑。但西部地区也拥有很好的自身条件,就是交通闭塞,信息不变,带来的民族文化保留较完整。例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就被誉为“雪山蒙古族”,并且民族文化保留的十分完整。将民族文化变为一种旅游资源是现在旅游业的焦点之一。如果为了因何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过度开发,必然导致独特的民族文化变的商业化,甚至被同化。

(三)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恶劣,但是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不一样的“雪山蒙古族”。倘若在现代化、旅游业的推进下,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不进行保护,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势必对当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2013年,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针对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实施“出彩工程”,并编制《甘肃少数民族人才培训出彩工程(2013-2020)》,其中涵盖了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并且在2015年11月肃北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等14名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领到“两个共同”示范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助金7万元。 可见肃北县对于非遗传承人的重视,已经意识到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在“传承人”上。

(五)对于一些“非遗”项目名录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项目进行思考。比如肃北蒙古族的马具制作。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里,马与马具不可或缺。但是现在牧区的牧民生活中的交通工具都变成了现代化的各种工具、设备,马,已经慢慢的退出了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的队伍。所以肃北的马具制作技艺就失去了市场,怎样让这项技艺不失传又能有经济效益,值得我们思考。毕竟还有许多类似的“非遗”项目。另外,“非遗”传承的艰难。现在生活的浮躁和现实,对于传承人的要求更高。许多人不能忍受多年的学习之苦,不能忍受学成却带不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有的出于现实的问题就放弃了。有的“非遗”已经没有了主动来学习的人,对于这样的状况怎样改善,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五、结语

通过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了解,以及浅显的了解了肃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发现肃北蒙古族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的方面有可取之处,比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很好地落实“非遗”继承人的扶持工作等,也值得其他蒙古族地区学习。同时也发现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措施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对肃北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作用。

注释:

曹诗图.文化与地理环境[M].人文地理.1994(2):51.

乐天.蒙古族服饰[M].青海民族研究,1995(2):87.

邢莉著.游牧文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20.

钟敬文.没有文化认同,西部如何大开发.民族团结,2000(4).

来自中国酒泉网站. http://mobile.chinajiuquan.com/Do/?0Z28ZZZ6.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 易华,邢莉.草原文化 [M].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李玉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志[M].中共酒泉县地委,1989.

[4]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肃北蒙古族治县概况[M]. 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

[5] 曹诗图 . 文化与地理环境 [M]. 人文地理,1994(2).

[6] 陈山,包颖, 满良.蒙古文化语自然保护 [J]. 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6).

[7] 周海春 .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界定[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4).

[8] 苏依拉 .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 [J]. 西北民族研究,1995(2).

[9] 乐天 . 蒙古族服饰文化 [J]. 青海民族研究,1995(2).

猜你喜欢
蒙古族保护传统文化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