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性特色

2016-06-30 21:47赵旦旦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查尔斯现代主义

摘 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英国著名评论家伯吉斯曾两次提议把它列为现当代英语小说的最佳作品。本文将从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元叙述”的应用,不同结局的设置,精神分析法的应用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发掘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现代主义;查尔斯

作者简介:赵旦旦(1994-),女,甘肃静宁人,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

一、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

时空交错是戏剧创作结构手法之一,它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导源于“意识流”。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在开头明确交代这是“1867年3月末一个寒风呼啸的早晨”查尔斯和未婚妻欧内丝蒂娜在英国南端莱姆湾被人称为柯布的防波堤遇到了有不好名声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莎拉,而接下来叙述的是查尔斯的身世与性格,第四章最后提到只莎拉的名字。她将作为被资助的对象被牧师向虚伪与冷酷的蒲尔特尼太太推荐,而“这个极不寻常的事发生在1866年春”第五章又是欧内丝蒂娜,第六章才接着第四章叙述站在门口的牧师回来宣布他的消息以及莎拉如何来到蒲尔特尼太太家。这种写法异于传统小说的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叙述的线性结构,采取跳跃式叙述,但整体上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这是作者一种较大的主观性,对读者提出了挑战,需要自觉建立起各部分故事的联系。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查尔斯和莎拉的十次相遇为主体,间插叙述了与之相关的事情,整部作品多用时空不连贯的手法,使每一章即可独立又与相关的情节遥相照应形成统一的整体。

作品还时有用“并置”的手段,江随园在《并置:空间叙事的艺术》中说“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各种意向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他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呼应,从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在查尔斯第三次见到莎拉后作者写到“大概就在这次巧遇发生的时候”欧内丝蒂娜心情烦躁地写下未遇见亲爱的查尔斯,心情不佳的日记。如果把这两个场景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就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查尔斯和莎拉的故事已经开始,作为未婚妻自然不开心,同时这也是一种暗示。这是一种同时间的并置,“展现了同一瞬间发生的不同行为,取消了叙述的时间顺序,变传统的“历时性”为“共时性”,呈现出了空间化特征。”

二、“元叙述”的运用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元叙述的应用,使这部小说某种程度具有元小说的特征。传统小说往往关注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林秀琴在《原小说》中也说它破除了对“真实”的迷信,拆解了现实主义的权威地位,并无情地揭示了现实主义成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原小说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故事,与之相对应的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读者怎样。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读者会看到”、“不过,读者不要以为”、“不过你会说”作者总是想象是在与读者对话,在作品中有假想的读者存在;公然导入叙述者声音,揭示叙述行为及其过程:“我已指出两条极其明显的理由,说明莎拉·伍德洛夫为什么同意蒲尔特尼太太的审查。”、“我把最辣手的难题留到了最后”、“请允许我插话”,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直白地表明自己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技巧;对创作成规的说明:“在一部小说的结尾只能引进几个十分次要的角色,这已是小说创作的一条被时间证实了的法则。”,“然而,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所习用的套式,是不容许没有结尾的结尾的,但却容许没有结论的结尾。”“而我,早就主张应给小说人物以自由。”叙述者对故事为何采取如此的发展与结局做了说明。

作者通过这样一份详细的“叙事说明书”,向读者坦承操作过程中的操作痕迹,以及人为性的东西。这种自我拆台的目的在于揭开小说“虚构”的本质,即话语的本质。

三、不同结局的设置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设置了三种不同的结局,使主题有了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作者给了故事更大的可能的自由,也给了读者理解上自由的选择,有点“新小说派”的影子。

第一种结局是在查尔斯知道了莎拉的心意,安排她去了艾塞特,他却选择了投入欧内丝蒂娜的怀抱,并且说出了他和莎拉的相遇。

第二种结局是:叙述者说自己隐瞒了地址上的三个字对查尔斯产生的影响,所以第二种结局是在查尔斯对这封信的不同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查尔斯找到了莎拉,解释清楚了误会,查尔斯见到了他们的小女儿,他们最终在一起了。

第三种结局是在第二种结局的基础上,“不,情况如同我所说的一样,你不但把匕首插进我的胸膛,而且还以转动匕首为乐呢。”开始,剧情有了不同的发展,查尔斯看出了莎拉的自私虚伪,最后痛心又愤怒地离开,迷茫而又毫无目的,他们也没有小女儿。

这是一种无定见的创新,是一种耗散结构,林骧华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中这样概括“新小说派”文学。这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结局,为了使读者发现小说作品中前人所未能看到的深层真实性,借以认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自己。

作品中查尔斯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叙述者在第三种结局的之后也表明了“进化仅仅是机遇与自然法则互相配合,共同创造更好地适应生存的有生命的形式”,“生活正如马克思所说,是人(包括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行动”这是一种客观境遇与主观选择相互结合对生活起作用的观点。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哲学与达尔文进化论对作者的影响,生活并非只有一种面孔,在同一境遇下不同的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的结局,而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并且尽可能做出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这也是作者对小说结构创新作出的实验与贡献。

四、精神分析法的运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现代文学诸多流派的理论基础,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学说对作者的影响。

其中在葛罗根医生看来,莎拉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并且建议送她去精神病院,他模仿莎拉的口吻再现其向查尔斯的倾诉,酷似推理小说中侦探对罪犯犯罪过程的模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有,为使查尔斯相信自己的判断,葛罗根医生给他具体的几件案例,其中的罪犯全是患有性压抑的歇斯底里型精神病的少女。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a是性欲倾向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权力欲”和“性本能”,这两项代表了人的基本要求。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和社会道德的压抑,只能在梦中得到满足,如果被过度的压抑,就会导致精神病。葛罗根医生同样认为莎拉的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在提到莎拉的状况时他这样说:“我很怀疑她自己是否知道。她是过一天算一天,也只能是这样。”在精神分析法盛行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作者接受了这种影响。

还有,查尔斯发现莎拉是处女,并非法国中尉的女人和他受了骗时,内心极度痛苦。在艾塞特街角处的教堂里他善良的自我与邪恶的自我展开了一段对话,做了错事的查尔斯在代表正义的查尔斯的追问与劝导下一步步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最后觉醒。这又与“本我”与“超我”暗合,按照弗洛伊德下的定义,“本我”即无意识,按“快乐原则行事”。用托马斯·曼的话来说,“它不懂什么叫价值、善恶和道德”, “超自我”在广义程度上可称之为道德心(或叫做良知)。据此分析,犯错的,企图逃避责任的查尔斯是他的“自我”,而指引他认识自己,唤醒他的善良的他是至上的“超我”。

结语: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在多种理论影响下的具有多种现代主义文学元素的作品,塑造了莎拉这样一个代表“自由”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女性在查尔斯从失去自我,寻找自我,到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多样的艺术元素对表现作品主题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论《法国中尉女人》的现代叙事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1994(4).

[2]赵晓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3.

[3]阿良,刘坤尊译.《法国中尉的女人》[D].花城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法国中尉的女人查尔斯现代主义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