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亲属称谓的对照研究

2016-06-30 22:21王雪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男尊女卑

王雪丹

摘 要:称谓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称谓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受着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历史原因等等的影响。本文将从亲属关系称谓这一个方面,进行中日两国的对照研究。中日两国虽然同处在儒教文化圈中,但单从亲属称谓这一点,就能体会到两国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亲属关系;称呼;对内;对外;男尊女卑;从儿现象

[中图分类号]:H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2

1、现代中日语中的亲属称谓

现代中国语和日本语之中,存在着庞大的称谓体系。有许多先行研究曾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从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日之间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而本文则从亲属关系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简单地进行一下比较研究,浅析一下中日两国亲属关系称谓是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相同与不同点。

所谓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还可以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其中血亲还可以再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本文以“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叔母;舅父,舅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侄子(女),外甥(女)”这几种亲属关系称谓为例,进行对照研究。

1.1父系母系亲属的称谓

中文中对父系和母系亲属称谓的区分,不仅相较于日语,甚至比英语等其他语言,都更为细致精确。以下举例进行比较。

①父系亲属称谓:

中文:祖父,祖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堂兄弟堂姊妹;孙子,孙女;侄子(女);

日语:祖父(そふ·おじいさん),祖母(そぼ·おばあさん);伯父(おじ·おじさん),伯母(おば·おばあさん);叔父(おじ·おじさん),叔母(おば·おばさん);従兄弟違/従姉妹違(いとこちがい·いとこ);孫(まご);甥(おい)、姪(めい);

②母系亲属称谓:

中文: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表兄弟表姊妹等;外孙,外孙女;外甥(女);

日语:祖父(そふ·おじいさん),祖母(そぼ·おばあさん);叔父(おじ·おじさん),叔母(おば·おばさん);従兄弟違/従姉妹違(いとこちがい·いとこ);孫(まご);甥(おい)、姪(めい);

1.2 不同场合下的称谓使用

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人根据当时的情景,判断听话人的身份,从而选择正确的亲属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亲属。这一点在中文和日语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在使用方法上存在差异。

1.2.1 对外称呼的场合

对外称呼的场合下,笔者以“父亲,母亲”为例,分两种情况进行比较。

①说话人对听话人提及自己父母的情况,

中文:家父,家母;家尊,家慈;我父亲,我母亲;我爸爸,我妈妈;

日语:父親、母親;ちち、はは;

②说话人对听话人提及对方父母的情况,

中文:令尊,令堂;您的父亲,您的母亲;

日语:お父様、お母様;お父さん、お母さん;

中文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尊敬谦逊称谓,应该是“家父,家母”和“令尊,令堂”了。但是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称谓”这种用法也是可以的。然而在日语中,就绝对不能使用“あなたの+お父様”这种用法。

1.2.2 对内称呼的场合

对内称呼的场合下,笔者以“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为例,进行分析。

中文中,说话人在家里称呼自己的家人,为了表示关系亲近,称呼方面会表现的随便亲昵一些。比如:祖父,祖母(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哥,姐)。弟弟和妹妹的话,一般会直接称呼其名字。

日语中,相对来说,比中文的称呼关系要多一些。称呼祖父,祖母时,可以用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也可以用じいさん(じいちゃん)、ばあさん(ばあちゃん)。称呼自己父母时,可以用“お父さん、お母さん”,也可以用“父さん(父ちゃん·おやじ)、母さん(母ちゃん·おふくろ)”,前者正式尊敬一些,后者则显得更为亲密。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对于辈分较高的哥哥和姐姐,则是“お兄さん(兄さん·兄ちゃん)、お姉さん(姉さん·姉ちゃん)”;而弟弟妹妹则与中文是一样的,直接称呼对方名字。

2、影响两国亲属关系称呼的因素

中文和日语中,对待称谓皆有谦称和敬称之分。日语则受自身严谨的敬语体系影响较大,相比之下,中文在这方面使用上则显得更为灵活。但是,除此之外,还受到了两国各自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深远影响。

2.1男尊女卑的影响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能否明确区分出父系与母系亲属这一点,是中文与日语亲属关系称谓对比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区别。日语中,无论是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还是伯父伯母,舅父舅母,抑或是侄子,外甥,一律皆是“そふ、そぼ;おじ、おば;おい”。由此可以看出,中文中,对于父系和母系的亲属称谓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长期处于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女性由于要出嫁到别的家族去,所以在自家家族中并不受重视,由此在称谓方面也体现出了“男尊女卑”的现象。

虽然日本社会也存在男尊女卑的现象,但是由于日本女性从未从家族继承者的行列中排除在外,所以对于父系母系亲属的称谓也就没有区分的如此分明了。[1]

2.2 日本社会中的“从儿现象”

日语中的称谓其实也深受男尊女卑和长幼有序的影响。丈夫与妻子之间的互相称呼并不能说完全对等。长辈不可以用亲属称谓称呼晚辈,晚辈则必须用相应称谓称呼长辈。例如:儿子不能对母亲说:“你要去哪里”。父亲也不能对女儿说:“女儿你去哪里?”

除了以上这两种社会因素以外,还有一种日本独有的因素影响着日语中的亲属称谓。我们一般称为“从儿现象”。现代日本家庭中,使用称谓通常是从家庭中年龄最小,辈分最小的孩子为出发点进行称呼的。例如:母亲称呼父亲为“お父さん、パパ”,父亲称呼母亲为“お母さん、ママ”。如果家中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的情况下,爷爷可以直接称呼大的孩子为“お兄さん·お姉さん”。这种称谓方法体现了日本人的“思いやり文化”。将自己身份与处于弱势的最小孩子的身份对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谅孩子的心理。

3.结论

综合来看,无论是日语称谓还是中文称谓,都是在一个系统的社会范围之下形成的。中日两国都处于儒教文化圈之中,所受历史文化影响大有相同之处。从而使得二者在亲属称谓方面,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日本的亲属称谓,由于受到日语中严谨的敬谦语体系的影响,使得其称谓更加客观化,更具有固定的使用方法。而中国的则显得更为灵活多变。它们会基于说话人与对方的关系,对方的身份等影响,而改变使用方法,以示尊敬或亲近。由此,可以看出,中文中的称谓使用,更具有主观性,多样性。

注释:

[1]郎思玉,《中日亲属用语的考察及其对比研究》[J].2013年, pp28-29.

参考文献:

[1]铃木孝夫,《语言与文化》[M].(日本)岩波新书,1974年。

[2]郎思玉,《中日亲属用语的考察及其对比研究》[J].2013年.

[3]徐家驹,《日语中家庭成员称呼的规则和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

猜你喜欢
男尊女卑
东周时期男尊女卑制度化的生物考古证据
中西方语言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及根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意识
破损的戒指
论鲁中地区请家堂习俗的文化内涵
浅析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异同
杜十娘的悲剧分析
萧红笔下的东北文化图谱
男尊女卑,既爱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