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6-06-30 19:58何志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何志敏

【摘 要】高效课堂的源头是教师预设的高质量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空间,适当的独立深思与合作交流,构建形成“自学自研──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的课堂结构。本文拟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开展“问题导学”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粗浅讨论,以期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11-02

一、引言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伴随着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以问题引领课堂来导学,构建高效课堂,避免碎问碎答导致的认识肤浅与紊乱,帮助学生在关联中认识关联,在整体中认识整体,在知识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避免水来土掩的问题应对策略,使学生走出“问题黑洞”。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最佳情境下呈现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索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建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知识体系,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的“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其操作模式是“问题发现+ 问题生成 +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问题引领下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目前也已经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三、构建“问题导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问题思考

学习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问题意识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探究欲望,从而帮助学生生成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去上课,这两杯牛奶是用奶粉沏的,并把这两杯牛奶分给两个学生喝,两个学生直摇头,一个说太浓,一个说太淡。老师问:“哪里出了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没有按比例泡。”老师又问:“按怎样的比例泡好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按1:2,有的说按1:4,有的说按1:10,这时老师拿出一桶奶粉,立刻就有学生提出:“看说明书,按1:8的比例配制。”很多学生都想上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有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本上被调动起来。这时老师适时地提出问题:“有一杯200克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合适?”课堂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啦。在课堂上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也恰恰和上两段对生活情境的论述相一致。

(二)学生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合作能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中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对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只是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通过分组讨论后,依据实验结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变知识的接受为知识的探究,充分让学生经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为学生提供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规律法则的总结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还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可以从正面问,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有思维价值。

例如教学“认识吨”先复习千克和克,后出示:一块巨石大约6( )。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疑问又让他们欣赏了书上例题中的2组图片,并问学生:“看到这一些图片资料,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说:“我想知道1吨有多重,它跟1千克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物体适合吨这个单位?”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最后师生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问题导学”式高效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展示前教师的精心设计,细心准备不能少;对课堂情景的估计、估测不能少;在课堂展示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和思路不能少;知识的书面系统表述不能少;解题的规范板书不能少;学生该做的实验不能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该有的不能少;规范化要求、严格训练、当堂检测、作业巩固、课后纠错不能少。

(二)课堂展示要在教师的有效监控、高水平引领、精心策划下进行。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早应心中有数的;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应该当堂讲清楚、讲明白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不会做的题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是优生展示、教师点拨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和蔼可亲,充分尊重学生和热爱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问题导学不仅能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问题、理解、解决问题,从而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当学生有了问题,学生有提问题的冲动,课堂才是一池活水,才能生成知识,凝结思想,孕育智慧,才能体现课堂解决问题的高度有效。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

[2]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J].北京:全球教育展望,2008 (3)

[4]张英杰,李传永.关于“问题导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9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