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探析

2016-06-30 02:38黄欣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来访者心理治疗治疗师

黄欣欣

[摘要]叙事心理治疗受到后现代影响,持有积极的人性观,基于独特的心理治疗视角,发展出具有叙事心理治疗特色的治疗方式帮助当事人,叙事治疗师开放、积极、平等和合作的治疗态度,与当事人一起重构生命故事,激活当事人心理资源,发展丰富的生命故事。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95-02

叙事心理治疗形成发展于家庭治疗,凭借着新颖的心理治疗工作方式,在心理治疗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潮流。澳大利亚的Micheal White和新西兰的David Epston在1980年代将叙事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创新性的工作方式随后流行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叙事心理治疗实际上是建构个体对生命故事的意义解读,通过叙事的过程,理解当事人的叙述自己故事的固有模式,通过具有叙事治疗特点的工作方式,重构个体生命故事,帮助个体发现个体故事中的积极故事,激活个体生命故事的色彩,体验个体生命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一、叙事心理治疗观的理论渊源

后现代结构主义和社会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叙事心理治疗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重要支柱。

(一)叙事心理治疗观的后现代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模型,比如人格类型、个性类型等,可以依据这些结构类型的划分去理解人类心理世界,比如内向的人可能是因为有内向的人格特质。但是,后现代结构主义认为,自我是由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人并非与生俱来形成某个样子,而是受到历史偶然性的必然对个体成长产生影响的规则塑造而成。在叙事治疗中,治疗师不会关心一个厌学的孩子为什么厌学,而是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的个人意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学习的关系等,通过对话,使孩子撕下“固有”的标签,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叙事心理治疗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主动构建现实世界,而不是人们自己去发现现存的客观世界,进一步而言,并不存在客观的唯一标准,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丰富各异的观点和标准。收到社会建构主义影响的叙事心理治疗不再关注统一标准,帮助来访者看见更多具有个体意义的独特价值,重新建构个体生命的意义,而这一过程是发生在以语言为媒介的对话过程中的,因此,社会建构主义同样影响了叙事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语言呈现方式。

二、叙事心理治疗的治愈因子探讨

(一)个体生命真实性的体验。作为核心技术和重要方式的外化对话,使来访者本身与遭遇的问题得以分离,来访者不再将自己看做是问题,而是生命故事中遭遇了某个困境,这样个体从充满问题的人生中脱离出来,将问题外化并且赋予名称,这样问题就变成了拟人化的存在,治疗师通过例如:“你觉得线圈(拟人化问题称呼)是如何让你和朋友关系疏远的”,这样让个体清晰的认识到遭遇困扰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通过轻松的对话方式,使得个体对自我进行探索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叙事心理治疗的方式与一位遭遇创伤经验的成年女性工作,治疗师邀请当事人为经历的创伤命名,当事人称之为黑暗鬼,并且与之探讨黑暗鬼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关系和生活等,黑暗鬼让当事人无法专注于生活,影响情绪,感觉到消沉和不快,并且影响睡眠的质量,经常感觉到不安和害怕,随后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理清思路,探讨当事人对黑暗鬼带来的影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接受这些影响呢?当事人表示不能接受,治疗师再提问当事人希望接受的状态是如何的,以此为替代故事的发展寻找突破口,这与李莹莹咨询留守厌学中学生、王茜咨询犯罪青少年个案所运用的叙事心理治疗外化对话取得的效果一致。

(二)个体生命故事得以丰富。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叙事心理治疗师全神倾听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并且通过提问的技术,不再让来访者沉溺于主流故事线,解构困住当事人的问题故事,协助来访者找到例外故事,让来访者发现其本身就具有能够协助自己解决生活困境的能力和资源,只是被困的自己只能看见困扰的问题而忽视了当事人本身就具备的积极的资源和能量,叙事心理治疗师通过不断地与当事人进行提问,互动和审视等的工作,让当事人体验到自己的生命蓝图不仅仅只有一条发展路线,困境的解除不仅有一种方式,而是多种的、丰富的和灵活的。当事人的生命故事被丰富了,变得有更多的色彩和可能性,当事人找回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能力感和自信心,并且学会应用资源。受到黑暗鬼困扰的当人,谈到有的时候好像黑暗鬼对自己没有那么的纠缠,这无疑是一个独特的故事线,是偏好故事发展的可能性,叙事心理治疗师可以让当事人多说一点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什么时候你觉得黑暗鬼对你没那么纠缠,是如何发生的等,叙事心理治疗师通过提问引导当事人探索这一主题,将其发展成为丰富的独特故事。其他的叙事研究者用此方法亦取得显著成果,赵兆在与一例情感障碍的儿童工作时,协助当事人找到替代故事,发展出自我保护的意义事件蓝图。

(三)叙事治疗师态度和角色的治愈性。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治疗师被认为是专家,作为当事人治疗方案的设计者和心理功能的调整者,改变的责任被心理治疗师所承担,治疗师控制和影响当事人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当事人的改变,进而使得当事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在叙事心理治疗师看来,传统心理治疗师以专家的身份和心理知识的背景与当事人保持心理距离,并且依照结构化的思维让当事人依据“设定”而变化,使得当事人失去了自己生命故事自然发展和呈现的脉络,无法审视问题与个体的关系,无法寻找例外的独特事件。作为叙事心理治疗师,更多是思考如何协助当事人发展出更多有效的想法并且加以应用,不对当事人的生命故事做任何的预期和预测,与当事人一起等待生命故事的展开和呈现,治疗师不在处于心理治疗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是当事人本身。叙事治疗师和当事人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叙事心理治疗师对治疗情境是开放的态度,以与当事人协作的态度,营造积极的治疗关系。此外,治疗师与当事人对话互动,影响当事人的发展和变化,不设定任何当事人的发展路线,当事人形成更多的影响自我发展的影响力。

三、总结

叙事心理治疗对生命本身的尊敬,打破结构化的教条,不仅扩宽了当事人的生命层次,并且作为叙事取向的治疗师也更加对个体生命有更深层的体验。叙事心理治疗由家庭治疗发展而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逐步应用到更多的心理治疗领域。从适用人群来看,叙事心理治疗已经成功用于各个文化、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种族下的个体。叙事心理治疗已经用于帮助的当事人,包括儿童心理治疗领域、夫妻和家庭治疗领域,以及其他更大的系统。比如情绪障碍、创伤治疗、危机干预、物质滥用、人际冲突、多动症、家庭干预、进食障碍等,叙事治疗对于任性积极的观点和治疗过程中呈现的独特视角,都呈现出叙事心理治疗的优势。此外,叙事心理治疗尤其非常独到的治疗技术,比如外化对话、重写故事线(发展替代故事)、局外见证人等,都以其独特的积极视角重新建构当事人的生命故事,使当事人的生命故事更加的丰富、积极和有意义。但是,叙事心理治疗仍然尤其存在尚需发展的地方,由于叙事心理治疗发展短短20余年,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临床实证研究,此外,叙事心理治疗非结构化的治疗观也会让初学叙事心理治疗的治疗师感到茫然。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来访者心理治疗治疗师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