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适应模式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6-07-01 07:45乐俊陈运聪黄翔周志衡关连英林伟娜杨华杰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15期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

乐俊陈运聪黄翔周志衡关连英林伟娜杨华杰



Roy适应模式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乐俊①陈运聪②黄翔②③周志衡③关连英①林伟娜①杨华杰②

【摘要】目的:评价Roy适应模式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Roy适应模式的护理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干预12周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SDS及PSQ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推行Roy适应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Roy适应模式; 抑郁症; 护理

①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3

②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③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5):086-089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03,China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发生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同[1]。产后抑郁症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产妇身心健康,还影响到母婴感情、家庭、婚姻及社会关系。因此,对产后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促其尽快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2-4]。本研究通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Roy适应模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中山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后抑郁症的判断标准为:(1)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的判断标准;(2)汉尔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7分[5]。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中,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4.8±3.3)岁;文化水平以高中及以下(63.0%)为主;患者经济收入以1000~3000元(46.3%)和3000元(32.5%)以上为主。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1~34岁,平均(25.5±2.6)岁;文化水平以高中及以下(61.0%)为主;患者经济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51.6%)。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抑郁症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oy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支持性护理干预[6],包括:(1)评估阶段,一级评估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评估其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等,熟悉病史,全面了解发病前的生活事件。二级评估指护士通过评估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明确引发患者无效适应行为反应的原因,确定存在的护理问题。Roy认为人对刺激的反应通过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种适应方式表现出来。(2)生理功能,指生理需要的适应方式。主要刺激为疾病本身所致。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相关刺激为陌生的住院环境所致。护理措施包括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喜好,科学合理的搭配好一日三餐,保证其营养和能量的摄入。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的联合治疗不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矫正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改善其预后。指导患者适当锻炼、注意营养及睡眠卫生,遵从治疗,提高其服药依从性。(3)自我概念方面,是个人在特定时期内对自己所持的信念和情感。主要刺激包括患者缺乏此类疾病发生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表现易发脾气、焦虑、抑郁、恐惧等。相关刺激包括医疗费用和担心家庭负担重。固有刺激最主要就是患者的个性特征,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护理措施包括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潜能、需求及不良认知所带来的负性结果,找出认知偏差,比如“我很没用”、“孩子很可怜”以及重男轻女的思想,用理性认知代替非理性认知。采用引导宣泄的方法,使患者将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向护理人员倾诉,及时了解患者情绪波动及思想状态,帮助其应对心理上的孤立、无助及失控情绪。(4)角色功能方面,主要刺激包括角色冲突,患者对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要面对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从头学起的现实。对患者的角色不适应,内疚、自责不能很好的照顾婴儿。相关刺激为产后抑郁症住院治疗导致生活方式改变。固有刺激为需要独自面对新的环境。护理措施包括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患者尽快认同母亲角色,并且适应患者角色。(5)相互依赖方面,主要刺激是家属的支持不够。有研究表明缺乏主、客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差的产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一般来说,夫妻关系不和、产后家属对产妇的关心程度不足、家人对婴儿及产妇满意度低下、产后家庭和睦程度差、经济负担能力弱、婆媳关系紧张、从医院获得的信息不足、家庭对产妇照顾孩子的帮助有限、产后产妇对育儿及自我护理的经验和知识缺乏,都容易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刺激为住院的陪护制度。固有刺激为患者过分依赖家人。护理措施包括鼓励家属多关心、多探视患者,多与其交谈,尤其是患者的丈夫,他的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多参加科室的集体活动和锻炼,多听悦耳轻松的音乐,对自己的心理变化如抑郁、紧张、心境不良有意识的加以控制,可以向医护人员倾诉,寻求帮助,以达到心理释放,促进新的认知、新的行为得以巩固,帮助患者建立个人生活目标,促进其适应性发展。

1.3观察指标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患者入组时及护理干预12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测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

1.4评价标准 (1)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分为1~4级评分法,其中总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抑郁,60~70分为中度,≥70分是重度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7];HAMD量表共有1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级进行评分,其中7~18分表示为轻度抑郁,18~24分表示为中度抑郁,≥24分则表示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8];PSQI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9]。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均较干预前评分下降,且干预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对照组(n=30)23.50±5.35  20.15±3.66  11.832  <0.001干预组(n=30)22.54±4.08  6.97±2.21  35.903  <0.001t值 1.965 24.562P值 0.054  <0.001

组别  干预前  干预12周后 t值 P值

2.2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均较干预前评分下降,且干预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12周后 t值 P值对照组(n=30) 58.70±5.48  54.57±6.82  11.832 <0.001干预组(n=30) 53.00±4.25  48.00±4.52  11.173 <0.001 t值 0.011 24.562 P值 0.257  <0.001

2.3两组患者PSQI测评结果比较 干预组7个成分和PSQI总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PSQI总分对照组(n=30) 2.23±0.56  2.43±0.86  2.27±0.94  2.30±0.79  1.07±0.37  1.10±1.02  0.93±0.25  12.27±2.99干预组(n=30) 1.57±0.50  1.77±0.68  1.33±0.96  1.47±0.90  0.60±0.50  0.63±0.55  0.40±0.30  7.80±1.88 t值 7.616 5.525 6.513 7.709 5.037 3.751 5.757 13.34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不仅给产妇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婴儿的认知行为、情绪反应和智力发育,并且产后抑郁症会影响到患者的家庭生活、婚姻和谐及社会功能的处理能力,若不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0-12]。研究发现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辅助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13]。本研究显示,通过运用Roy适应模式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对作用患者的各种刺激加以控制以促进适应性反应,并积极帮助患者扩展其适应范围,使其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Roy理论的核心是“人是一个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整体性适应系统”,即人为了适应环境所进行整体运作的系统[14]。因此Roy适应模式从整体性观点出发,着重探讨了人作为一个整体适应的系统,在面对环境中不同的刺激其适应层面的实质问题及其适应过程[15]。Roy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适应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地调整自己保持自身的完整性,进而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Roy适应模式着重强调护理应是促进患者的适应性反应,减少其无效性反应,护理人员在患者护理中应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1,16,17]。这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健康理念的追求相一致,均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追求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一体的健康状态[18-19];同时,Roy适应模式更加能够调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服务意识及在护理患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更加能够调动护理人员及患者双方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有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能较快地治疗产后抑郁症,使产妇的心理状态更佳,抑郁症危险降低的幅度更大,而且缩短了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相应的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4,20]。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产后抑郁患者在干预前后SDS评分及HAMD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 Roy适应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效果明显。此外,干预前后产后抑郁患者的PSQI测评评分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21],进一步提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对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有积极且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推行Roy适应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睡眠质量,缓解并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银珠,袁洁,袁明珠,等.ROY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28-131.

[2]王丽莉,闻爱群.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4-45.

[3]梁宏峰,张浩,马秀岩.综合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之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90-191.

[4]史爱萍.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7-38.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6]赵博伦.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评估工具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905-906.

[7]葛红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住院患者抑郁障碍常规筛查工具的可行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8]李文波,许明智,高亚丽.汉密顿抑郁量表6项版本(HAMD-6)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17-120.

[9]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2(3):260-263.

[10]陈艳红,林亮初,邓珍娇.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88-2990.

[11]胡付姣.产后抑郁诱发因素临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94-96.

[12]韩思敏,许波,何文静.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9-60.

[13]杨明艳,张陵湘,马凌.孕产期全程干预护理模式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74-76.

[1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0.

[15]王硕,井坤娟.Roy适应模式在实习护生中应用现状及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0(3):88-92.

[16]彭学叶.Roy适应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全科护理,2010,8(3):254-256.

[17]杨淑芬,周永梅,魏国英,等.Roy适应模式在青春期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6):25-28.

[18]陈琳,韩世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学科建设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5,13(31):3097-3100.

[19]詹一,龚巍巍.人群健康的综合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2):20-23.

[20]周叶青.贯穿性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36-137.

[21]李艳,单岩,张文萍.Roy适应模式在C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1-2.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Roy Adaptation Model in Nurs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LE Jun,CHEN Yun-cong,HUANG Xiang,et al

【Key words】Roy adaptation model; Depression;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oy adaptation model in nurs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ients.Method: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60 cas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car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used Roy adapt to the mode of nursing methods,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Zu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survey patients,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for 12 week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intervention,the two groups of HAMD,SDS and PSQI score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oy have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5.026

*基金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3JGXMMS27);中山市医学科研项目(2013A020303)

通信作者:杨华杰

收稿日期:(2016-03-23) (本文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抑郁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