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华+许明
摘 要: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坐标,只有构建新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理论图谱,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通识知识、综合思维、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资源之开发,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生命价值,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路径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者大多认为地理核心素养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空间素养、人际素养、环境素养、人地关系素养等方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了当前课程标准优化的重要突破口;不同主题内容、不同学段培养目标,对核心素养的落实的要求必然不尽相同,亟待研究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研制核心素养落实标准。本文以鲁教版《地理》(必修三)《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一课为例,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资源有效开发的路径,不仅具有紧迫性和前瞻性,更具有厚实感和意义感。
一、基于信息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都去哪儿了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信息社会,也是地球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科学技术时代。3S技术就是运用空间技术、导航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公开的百度搜索数字化资源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与素养。
活动1:观察
2015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寻找乡音、记住乡愁、守住乡土”大型活动,那么我们的老乡都去哪里了呢?通过百度搜索这样的平台,请同学们观察老乡都去哪儿呢?
学生登录百度平台,在百度检索里输入家乡地址,能够得出此时此刻家乡人员流动的数据状况,结合动态数据显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易于得出:老乡集中分布在北上广等地区。
地理信息技术将复杂的人口地理空间分布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课堂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时空,而是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了获取信息的快乐,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知识殿堂。
二、基于空间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为什么去那儿
空间认知体现了对各种事物或现象存在、变化方式的认识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发生、影响、因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因此,地理空间素养是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结合可视化地图,观察到地理现象的分布与空间的联系等,让学生获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地理核心素养。
活动2:分析
学生知道老乡主要是去经济发达地区以后,请学生回答下面两个地理问题。
读图1、图2、图3,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
问题1: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三处各自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问题2:三处发展经济各自的不利条件,国家缓解此处不利条件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环渤海:有利,科技力量发达、市场广阔、矿产能源等丰富;不利,淡水资源不足。国家级措施:南水北调。长三角:科技力量发达、市场广阔、水路交通便利;不利,矿产能源缺乏。国家级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珠三角:最早改革开放政策、我国著名侨乡、位置优越毗邻港澳、海运交通便利;不利,矿产能源缺乏。国家级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空间认知素养体现了地理学科符号思维、符号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用图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技能,而且增添了学生的情感底色,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空间观,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高尚人生奠基。
三、基于人际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在他乡的生活变化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际资源的互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活动3:模拟——老乡在他乡的生活变化
甲老乡一家来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新的生活。一开始,甲老乡承包了一些田地从事水稻种植。 1979年,国家改革开放了,许多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并负责外销。老乡就到当地的一家外贸轻工业厂工作。这些企业需要土地,与此同时,老乡所在的农村土房拆迁,被一片片高楼大厦所取代,老乡一家搬进了新建的商品房中。
乙老乡一家来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地区承包了一些田地。但没过多久,这里出现了很多乡镇企业,乙老乡走出农田,走进乡镇工厂;与此同时,附近的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剩余的农田也改种了蔬菜、花卉。老乡的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市民。如今,这里已看不到农村的样子,已经完全和城市一样,老乡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学生思考:当地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水稻变成了蔬菜花卉、农民变成了市民、农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用地,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工业化。
活动4:推理——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模式
连连看: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珠三角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地区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地区
资源开发—国有大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作为核心素养。人际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结合主题学习、问题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在互动中呈现新信息,联系新旧知识,在推理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升自己的互动合作素养。
四、基于环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在他乡见闻
环境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媒介,传播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成的有关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价值理念和行动系统。人们通过掌握有关环境知识,并内化为他们的环境价值和态度等,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是环境素养发展的最终目标。
活动5:思考——漫画反映的地理问题
参考答案:问题: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重复建设严重。对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区域规划。
通过立足本土特色、时代接轨的环境漫画,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动机。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保护环境的价值,而且能够利用有关技能,养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习惯和有效方法。因此,环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行使公民权利、参与保护环境实践的需要做准备的基础性素养。
五、基于人地关系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返乡
人地关系素养是坚持创建“真实”的自然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在互动中呈现新信息,联系新旧知识,在智能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升自己人地关系认识的可持续发展素养。从情感和乡土层面洞悉刹那照亮学生成长的秘密,反思与重建地理学科本体价值观,发现并呈现乡土地理教学课堂特征和教育的家乡情怀。
活动6:辩论——老乡带着设备回到家乡,对家乡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进入21世纪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老乡A所在的大企业,由于生活成本上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为了实现企业腾笼换鸟,老乡就买了原先厂房的设备。“一带一路”提出以后,老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发现家乡变化很大。他相信家乡的未来一定很美好,决定不走了,还把厂房、设备带到了家乡。
参考答案:有利,促进家乡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家乡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不利,加剧了人地矛盾,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活动7:规划——家乡连云港未来城市化发展新的路径
教师提供中国水晶市场集市、乡村电商、港口、外企、城市区位等图片,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作为未来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体现地理教学关注社会、聚焦学生未来核心素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家国情怀视角下的人地关系核心素养,就是塑造学生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乡土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人生底色,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中,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们在乡土情感缺失状态下要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的高端素养。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通识知识、综合思维、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资源之开发,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生命价值,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资源教学新模式、运作新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为构建核心素养教学的新范式提供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