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7-02 08:20姚坤鹏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姚坤鹏

摘 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作者结合高中化学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和体会,探讨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对于突破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性较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其在实验操作或者贯穿的过程中总结相应的实验现象,实现其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收,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等学生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其中,甚至出现一些躲避提问的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在这种僵化的思维影响下,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习题练习中,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只关心正确的解法,对于相关的推理过程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一种学习状态的持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措施

1.创新教学环境,形成创新氛围

一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相信广大学生有无穷的潜力可以挖掘,只要将其潜力挖掘出来,他们就能创造奇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协作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爱和情感投入,随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在老师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最佳课堂结构。此外,良好课堂气氛环境的形成,还要求教师用优雅的仪表、动听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精练,板书规范、合理、简洁、美观,授课时态度和蔼可亲,这样会对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正向移情作用,形成巨大的心理动力,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三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产生拥有欲;以及产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并造福于人类的动机,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其产生创新意识。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能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如:生活中有些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用硫黄熏蒸馒头、银耳等使直接入口的食物好看,但对人体会产生毒副作用;为了使食品色泽鲜艳且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加色素做冷饮等事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知识;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大胆设想,如何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去。

2.更新教学观念,开展创新实践

一是要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地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有帮助的,也的确能在考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历年的高考状元却鲜有人做出重大成果,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多是成绩并不绝对突出而有特长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于教师的讲解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地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去完成听讲过程。同时提出疑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和质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开展课外化学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化学实践。在美国的高中一般会有企业赞助的一些项目鼓励高中生参与其中,国内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且有意义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等进行参观、访问、调查,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有条件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意识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出发,不断完善教学措施,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将实验教学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引导其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媛.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9).

2.邱敏.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8).

3.唐蔚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6).

4.俞学明.基础教育新概念——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肖云龙.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6.金炜.化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