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语块呈现研究
——兼谈教材的改进

2016-07-02 08:13孙园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关键词:综合课初级阶段

孙园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语块呈现研究
——兼谈教材的改进

孙园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摘要:语块是由词或其他有意义的成分组成的整体存储、提取、使用的预制语言单位,在语言中大量存在。语块能够减轻记忆负担,降低语言学习难度,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率,避免语用失误,有利于更快地形成语感。语块教学在初级阶段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国内四套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从词级、句级、语篇三级单位分析语块的呈现状况。不同单位的语块在教材中有不同的呈现板块,四套教材在语块的呈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教材中语块呈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语块处理标准不统一,呈现方式不够合理,复现不及时等。教材在处理语块时,应综合语义透明度、使用频率和学习阶段等因素确立语块收录原则,统一语块呈现体例,各板块间语块的呈现能够相互配合,有所照应。

关键词:语块呈现;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改进

一、引言

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构成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序列,整体储存在记忆中,使用时整体提取,是一种预制的语言单位。”[1]语言中存在大量语块。Altenberg指出,自然话语表达中约有70%靠语块实现。[2]语块称法不一,有词汇短语、词汇组块、词汇化句干、预制复合单位、言语程式等。[3]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生词表中的一个个词,最终要入句、入篇,进入交际,就不得不考虑词与词甚至句与句的组合搭配问题。只背会了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在说话或写作中却无法正确输出,这样的词汇教学是失败的。Nattinger&DeCarrico指出,语言流利程度不取决于生成性语法规则的储存,而在于语块储存的数量。[4]语块能够减轻记忆负担,降低语言学习难度。使用语块进行信息加工会更省时省力,增强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语块能很好地抑制多义词理解中易产生的语义偏差问题,提高选词能力和语言使用的正确率。多义词在理解时存在着根据语境选择具体词义的问题,语块能够提供更多的语境,语块意识一旦程式化后,见到语块,即使没有或不考虑更多的语境因素,也能迅速理解语义,从而提高了输入和输出的效率。语块还能避免语用失误,保证交际的得体性,有利于学习者更快地形成语感,输出地道的汉语。语块教学的重要性在初级阶段尤为重要,尽早植入语块意识,对汉语学习大有裨益。

近年来,语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对外汉语教学界已开始认识到语块理论及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做了有益的探讨,如周健(2007)、钱旭菁(2008)、亓文香(2008)、吴勇毅(2009)、杨金华(2011)、薛小芳、施春宏(2013)。但对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对语块的界定、分类及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争议。而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语块呈现方式的研究,数量更少,有待进一步探索。教材是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反映,语块意识首先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中。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综合课教材,拟对教材中的语块呈现状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语块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教材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语块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钱旭菁(2008)将汉语语块分为三类——词级语块、句级语块、语篇语块,本文参考该分类。结合教材中语块的实际呈现状况,我们又对这三级语块进行了内部划分。词级语块主要指词组,包括固定/高频搭配和递推性搭配。前者如“感兴趣”“开玩笑”“忍不住”“看(病)”“打(拳)”“洗(照片)”“穿(马路)”“接(电话)”“早睡早起”;后者如“与……无关”“从……到……”“对……来说”“除了……以外”“……之一”“……分之……”“越来越”“又……又……”。其中,递推性搭配具有较强的生成性。不考虑低频搭配,因为低频搭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进行的组合,并非整体存储、提取、使用,不具有语块性质。句级语块包括特殊句式和句子框架。前者如是字句、比字句、把字句、兼语句等;后者如“只有……才……”“不但……而且……”“一……就……”“连……也/都……”“非……不可”“有的……有的……”“再V的话,……”“多……?”“……,好吗?”两者都具有较强的生成性。语篇语块具有特定话语功能和语用关联,往往是成篇的表达,或者为固定表达模式,或者为框架式表达模式。前者如惯常性祝福用语“祝你生日快乐”“恭喜发财”“祝你早日康复”;后者如点菜、讨价还价、拒绝、问路、称赞等话题框架。

本文选取国内四套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为研究蓝本,选取时,既保证了教材的权威性和使用率,又照顾到时间跨度,以便从横向、纵向上对比同一时期、不同时期对外汉语教材中语块呈现类型、数量、方式等的不同。所选取的四套教材为刘珣《实用汉语课本》(1、2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5]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6]刘珣、张凯等《新实用汉语课本》(1、2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7]《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8]以下分别简称《实用》《教程》《新实用》《博雅》。

二、四套教材语块呈现状况

不同层级(词级、句级、语篇)、不同类型的语块体现在教材的不同板块中。语块主要直接呈现在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尤其是语言/语法点中,但练习和课文也是参照性的考察对象,因为需要考察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出现的语块,在课文和练习中有无出现。如有出现,说明语块包含在学习范围内,或是对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出现的语块有所复现或扩展延伸,出现合理。如未出现,说明语块是在学习范围外,或是对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出现的语块没有复现或扩展延伸,出现不够合理。

(一)生词表中语块的呈现状况

表1 四套教材生词表中词级、句级、语篇语块的呈现状况

由表1可见,四套教材相同的是,生词表中呈现的主要是词级语块,而句级和语篇语块很少呈现。句级语块中的特殊句式和语篇语块中的框架式表达模式均未出现。句级语块中的句子框架主要是常见的关联词语,如“只有……才……”“连……也/都……”“不管……都……”。语篇语块中的固定表达模式,如“一路平安”“不见不散”,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范式,提高语用水平。生词表中语块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实用》《博雅》《新实用》《教程》。

语块是一个整体,往往语义固定或发生了变化,无法或不适合拆开来理解。四套教材生词表中对语块的拆分方式主要有四种。一、只有整体呈现,如《博雅》初级1第27课“感兴趣”;二、先整体呈现,后分别呈现语块各组成成分,如《新实用》1第6课“打球”“打”“球”;三、先整体呈现,后呈现语块的某些组成成分,如《教程》第一册上第10课“不客气”“客气”;四、只呈现语块各组成成分,如《实用》1第19课“唱”“歌儿”。哪种拆分方式更为合理,不能一概而论,这一点将在“建议”部分展开分析。

较之其他三套教材,《新实用》在语块拆分的呈现上较为特殊,拆分后的成分在生词表中直接举例,通过例子展示拆分成分的高频搭配、句法位置特征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如《新实用》2第20课“开车”“开”,在“开”后展示了高频搭配“开汽车”“开公共汽车”“开电梯”。第26课“感兴趣”“感”“兴趣”,在“兴趣”后展示高频搭配“非常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对汉字感兴趣”“越来越感兴趣”。第16课“《新实用汉语课本》”“实用”,通过“实用”后的举例“实用的课本”“很实用”可看出“实用”的句法位置特征。而其他三套教材则将拆分成分的搭配、用法等分散在生词表、替换、练习中。

(二)语言/语法点中语块的呈现状况

表2 四套教材语言/语法点中词级、句级、语篇语块的呈现状况

表2显示,语言/语法点中主要呈现的是句级语块,其次为词级语块,语篇语块在语言/语法点中未呈现。词级语块呈现的是递推性搭配,未见固定搭配。

纵向比较,年代较近的《新实用》和《博雅》语言/语法点中语块的呈现最为详细,基本都给出了表达式或框架结构,便于学生模仿类推。如:

《新实用汉语课本》1第7课“正反疑问句”表达式:V/A+不+V/A+O

《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15课“情态补语”表达式:(V+)O+V+得+Adv+A

《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18课“是字句”表达式:S+是+N/A/Pr/VP+的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2第6课“存在句”表达式:处所词+V+着+q.+n.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2第9课:往+方位词/地点+V

相比之下,《教程》给出的表达式要少一些。如“双宾语句”,《教程》第一册下第20课只介绍了定义,举了例子,未列出表达式。《实用》1第15课“双宾语动词谓语句”给出了句型模式“名词或代词+动词+名词或代词(指人)+名词(指事物)”。而《新实用》1第10课“双宾语动词谓语句1:给、送”则给出了表达式“给/送+ Pr/N(person)+ NP (thing)”。《新实用》对语块的呈现更为直观易懂,也更详细些。

(三)课文、练习中语块的呈现状况

语块在课文中是间接呈现,但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的语块需要在课文和练习中有所复现,有所照应,其呈现才更合理。因此,我们考察了四套教材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直接呈现的语块在课文和练习中的有无,情况如下。

表3 四套教材的语块在课文和练习中的有无及所占比例

表3显示,四套教材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的语块,在课文中均有相应的呈现。但在练习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语块未呈现,其中未呈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实用》《博雅》《新实用》《教程》。

练习涉及到语块的各个层级,练习中的语块呈现方式每部教材有共性也有差异。词级语块的练习方式主要有替换与扩展练习、选词填空、读词组等;句级语块的主要有完成对话、造句等;语篇语块的主要有阅读短文、情景对话展示(如约时间、看病人、辅导)、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等。完成对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语篇层面的一种练习方式。

表4 四套教材练习中语块呈现的主要方式

《教程》第一册上、下《新实用》1、2册认读、替换、选词填空熟读下列词组《博雅》初级起步篇1、2替换、选词填空完成会话、回答问题、提问、改写句子、组句句型替换、看图造句改写句子、完成句子、模仿例句造句、回答问题、用语言点造句/完成对话、提问、连词成句认读、交际会话、看图说话会话练习、交际练习、看图说话任务型练习(要求尽量使用本课所学生词和语言点)、看图说话

四套教材练习中语块的呈现都涉及到词、句、语篇各级层面,并且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富有变化,但具体题型各具特色。《博雅》初级1的题型比2更为丰富,起步篇2的语块练习较为宏观,主要涉及句子和语篇层面,词级单位较少涉及。《博雅》在语篇语块的练习中,能够明确提示学生使用该课中出现的生词或语言/语法点,给出关键词或框架,做到了更好地复现。如《博雅》初级起步篇2第8课“任务型练习”中的“小组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数学系足球队队员”,要求使用到该课出现的语言点“一V,……”“好不容易才……”“趋向补语”。而《新实用》在语篇语块的练习中,很少甚至没有给出生词或语言/语法点的提示。与其他三套教材不同的是,《实用》从第一册13课开始有了专门的项目“替换与扩展”,这一项目主要涉及的是词和语篇层面。词级层面的如第22课“替换与扩展1”,给出的例子为:

她在作什么呢?她正在看电视呢。

她跟谁一起看电视?

她跟她妹妹一起看电视。可替换项列举了“吃饭”“喝茶”“看《人民日报》”“听京剧”。

语篇层面主要是功能项目的介绍,如第25课“替换与扩展(二)”4.招待:

A:菜作得不好,你们都吃得很少。

B:哪里,太太,您的鱼汤作得真好,我非常喜欢喝。

A:您再喝点儿吧!

B:谢谢,我喝得不少了。而其他三套教材则将这一项目体现在练习中,主要涉及的是词级层面。

四套教材的练习对语篇语块的呈现都能从第一册开始,这体现了对语篇语块的重视。但成段、成篇表达的练习,有的教材能够一以贯之,每一课的练习中都会涉及,如《博雅》,有的教材则间歇性出现,如《实用》第二册40、45、46课中未出现语篇语块的练习。并且,在口语语篇和书面语语篇表达练习的数量上,四套教材存在差异。兼顾口语、书面语做得最好的是《实用》,口语语篇练习如“看图说话”“复述短文”,书面语语篇练习如“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中文信”“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汉语学习”“看图写话”。

语篇语块在教材中主要通过课文和练习部分呈现,但课文只是语篇语块的样例和具体运用,属于间接呈现,更多的替换、扩展与运用,是在练习中完成。各套教材都做到了练习与课文紧密结合,练习除了能够照应课文中出现的语块外,还会做扩展与延伸。如《教程》第一册下第27课,课文涉及到功能项目“询问地点”,练习中的“看图说话”“交际会话”都照应到了这一功能项目,并做了扩展和延伸。再如《新实用》2第17课涉及功能项目“买衣服”,练习中的“会话练习”“看图会话”“交际练习”部分都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

对比以上数据可知,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语块在教材中有不同的呈现板块。词级语块主要呈现在生词表中,句级语块主要呈现在语言/语法点中,其次体现在生词表中,语篇语块主要出现在课文和练习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语块处理的标准不统一

语块处理标准的不统一主要反映在各套教材的生词表中,体现在对语块进行拆分时的不同。既有不同教材间的不统一,也有同一部教材中体例的不统一。

1.不同教材语块处理标准的不统一

我们在四套教材的生词表中选取了相同的语块,发现不同教材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教程》第一册下第26课呈现为“感兴趣”“兴趣”;《博雅》初级1第27课只整体呈现“感兴趣”;《新实用》2第26课则分别呈现“感兴趣”“感”“兴趣”。再如《实用》2第49课“……之一”,加省略号表明“之一”的非独立使用性;《新实用》2第17课“极了”,不可独立使用,但未加省略号表明其不可独立性。

2.同一部教材中语块呈现体例的不统一

如《博雅》初级1第27课“考上”“考”,先呈现整个语块“考上”,再呈现核心词“考”。但第25课“出”“汗”则分别出条,未整体呈现语块“出汗”。《博雅》初级2第3课“左右”“者”、第8课“比”、第21课“以外”,以上词语都不能单独使用,但在生词表中均单独呈现。结合课文内容,应加入省略号,整体呈现为“……左右”“……者”“……比……”“……以外”,以提示其不可独立使用的特点。但在同一册的第13课,“……分之……”却使用了省略号表明“分之”不可单独使用。第21课“只有……才……”、第22课“连……也/都……”整体呈现,但第8课“要是”却没有呈现为整体形式“要是……就……”。这说明同一部教材对语块的呈现体例不够统一,有的整体呈现,有的单独呈现。再如《实用》2第45课“熊猫馆”,按照教材中类似部分的体例,“馆”应当单独出条,但这里没有,体例前后不一。并且练习中出现了在空白处填字组成词或词组的“馆”,更应在生词表中单独呈现。第47课“除了……以外”以整体形式出现,但第39课“虽然”“但是”却分开呈现。虽为同一部教材,但对语块的处理标准未能统一。

(二)语块呈现方式不够合理

语块呈现方式不够合理也主要反映在各套教材的生词表中,有两种情况。

1.未能先以完整形式呈现语块。如《博雅》初级1第28课“编”、“故事”分别出条。“编”和“故事”属高频搭配,并且课文中出现的也是“编故事”,应先整体呈现“编故事”,后分别出条“编”“故事”。

2.拆分了不适合拆分的语块。如《实用》2第48课“亲爱”,一般不单独使用,后面要加“的”,应将“亲爱的”整体出条。《博雅》初级2第12课“免贵”、第17课“从来”都无法单独使用,需要连用为“免贵姓X”“从来(也)没(有)/不”,因此生词表中应以整体形式呈现。

(三)语块的复现不及时

复现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根据语块的重要程度,可以在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板块中复现,或是在后续的课文中复现。当然,最理想的方式还是在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板块中复现,更符合记忆规律。四套教材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的语块在课文中都能做到相互照应,但在练习中的复现情况存在差异。语言/语法点中的语块在练习中基本都有复现,四套教材的复现率分别为《实用》98%、《教程》100%、《新实用》100%、《博雅》90%。但生词表中的语块在练习中的复现情况相对较差一些,四套教材的复现率分别为《实用》23%、《教程》60%、《新实用》50%、《博雅》40%。生词表中最主要呈现的是词级语块,其中固定/高频搭配在练习中的复现率较低,如《实用》1第23课“接(电话)”、《实用》2第42课“洗(照片)”、第43课“穿(马路)”在练习中均未复现。相对而言,递推性搭配在练习中的复现率较高,但仍有一些未能复现。如《博雅》初级1第18课“对……来说”、初级2第14课“与……无关”、《实用》2第40课“……极了”在练习中没有及时复现。

四、教材改进建议

(一)确立语块收录原则,统一语块呈现体例

教材对语块的收录,应当根据语块的特点区别对待。

1.对于语义透明度较低的,应整体收录,无法或不适合拆开展示。如《实用》1第13课,课文中出现的是“对了”,语义已经虚化,不是“对”和“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话语标记,语义透明度低,应当在生词表中整体呈现。《博雅》初级2第17课,课文中呈现的是“说实话”,已虚化为话语标记,生词表中也应整体呈现。《新实用》2第19课生词表中出现“马马虎虎”“马虎”。“马虎”在课文、练习中均未呈现,并且“马虎”和“马马虎虎”的语义并不对等,因此不应单独呈现“马虎”。《博雅》初级2第3课分别呈现“寻”“物”“启事”,而“寻物启事”属固定搭配,应整体呈现。

2.对于语义透明度高,且组成成分常用,构词或组合搭配能力强的,应先整体呈现语块,再分开呈现组成成分。并且,应尽量保证组成成分在学生的掌握范围内,最好在课文或练习中出现。也就是说,在语块拆分呈现时,既要保证理据性,又要照顾到常用性和学生的学习阶段。如《博雅》初级1第24课生词表中分别呈现“打”“球”,但课文中呈现的是语块“打球”,因此,生词表中应先整体呈现“打球”更利于学生掌握与“球”搭配的常见动词,后分别呈现组成成分“打”和“球”,二者都为常用词,搭配能力较强,适合单独呈现。

语义透明度高,但组成成分不常用或替换扩展性较差的,应整体展示,不适合直接单独呈现。如《实用》第二册第35课“挣”“钱”分开呈现。动词“挣”可搭配的名词非常有限,“钱”是最常见的搭配对象。并且在课文、练习中,未见“挣”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因此“挣”不应单独呈现。

语义透明度较高,但已凝固为交际套语的,应整体呈现。如“不客气”,《实用》1第8课生词表中只呈现了“客气”,《教程》第一册上第10课呈现为“不客气”“客气”,《新实用》2第18课只呈现“客气”,但在其后的例举中呈现了“不客气”“不要客气”“别客气”,《博雅》初级1第1课则整体呈现“不客气”。各套教材在相应的课文中出现的都是“不客气”,尽管语义透明度较高,可进行拆分,但这是一个交际套语,整体呈现更有利于对这一套语的整体习得,从而在遇到相应的语言环境时,能够自动化地脱口而出。因此,教材在处理时,应尽量将常见的交际套语整体呈现。

此外,对于替换或扩展性较强的,可在教材中直接展示最常见、最典型的语块,在练习部分或教学过程中,展示次常见、次典型的组块。

3.对于一些固定或高频搭配、递推性搭配,尽量以完整形式出现,有利于整体语块的学习。如《实用》1第20课“空儿”,课文中呈现的是“有空儿”,常见搭配是“有/没空儿”,应先整体呈现。《教程》第一册上第13课“一下儿”,课文中出现的是“介绍一下儿”,应整体呈现为“V一下儿”。第一册下第23课“多”,课文中呈现的是“多大”,应先呈现整体格式“多+adj”。《博雅》初级2第19课“千万”,不单独使用,应整体呈现。第23课“似的”,常见的搭配是“像/跟……似的”,应整体呈现。《博雅》初级1第18课“的话”,常见搭配是“如果……(的话)”,课文中出现的也是整个语块,应整体呈现。可省略或替换的部分,教师可做特殊说明,或在语言/语法点、练习中呈现。如《实用》初级2第47课“除了……以外”,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出现,在语法部分专门指出“以外”可省略,处理得当。

此外,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补语的呈现问题。补语和述语结合紧密,整体呈现述补结构,有利于整体语义的理解。如《实用》第二册第39课“记”为动词,很少单独使用,后面一般会接结果补语,最常见的是“住”,并且课文中出现的也是“记住”,因此生词中可直接列入动补结构“记住”。《博雅》初级2第7课“出来”,在课文中作“猜”的补语,第8课“平”作“踢”的补语,课文中呈现的是“猜出来”“踢平”,可先整体呈现动补结构“猜出来”“踢平”,再分别呈现“猜”和“出来”、“踢”和“平”。再如《教程》第一册上第13课,课文中出现的是“V一下儿”,但生词表中只单独呈现“一下儿”。《实用》第一册第11课,课文中呈现的是“用一下儿”,生词表中分别呈现“用”“一下”。《新实用》1第7课,课文中呈现的是“问一下”,但生词表中分别呈现“问”“一下”。通过四套教材的课文及注释、语言/语法点可以知道,需要学生学习的是做补语的“一下(儿)”,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补语,应当先整体呈现动补结构“V一下儿”,然后可分别展示动词和作补语的成分。

第二,变异形式语块的处理。《博雅》初级2第6课课文中出现了“办什么手续”,“办”和“手续”没有直接连在一起,所以生词表中分开来呈现。笔者认为,“办什么手续”是“办手续”的变形,应在生词表中整体呈现“办手续”。再如第7课课文中出现的是“塞得满满的了”,“塞”和“满”没有直接连在一起,但两者为常见的动补组合,应在生词表中整体呈现“塞满”。对于具有变异形式的语块,即具有多个变式的语块,教材的处理应当掌握高频原则,常用的优先呈现,可在生词表、语言/语法点中展示,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次常用的可在课文中间接展示或在练习中以认读词组、替换扩展、选词填空等形式呈现。

(二)对于语块的呈现,尽量做到生词表、语言/语法点、课文、练习多方位一体,相互配合,生词表中出现的语块,尽量在其他环节有所照应,反之亦然

如《博雅》初级1第12课、第16课,初级2第2课、第4课、第24课,《实用》2第33课语言/语法点中分别出现递推性搭配“每……都……”“太……了”“离……远/近”“有的……有的……”“V出来”“从……到……”,初级2第6课语言/语法点中出现“存在句”。以上语块在相应的课文中都有呈现,但在练习中均未出现,不符合复现规律。

参考文献:

[1]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9.

[2]Altenberg.The London- Lund Corpus and Applica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Annual Conference[R].UW Cen⁃ter for the New OED.OUP,1991.

[3]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5]刘珣,主编.实用汉语课本(一、二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7]刘珣,张凯,主编.新实用汉语课本(一、二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8]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校金秋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3-0160-06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简介:孙园园(1980-),女,新疆石河子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综合课初级阶段
对外汉语高级综合课中词汇教学探讨——以实习教师汉语课堂《发现步行之美》为例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国际汉语综合课的应用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级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初级汉语综合课中“主动表达”的缺失成因与影响
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个案研究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上)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