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2016-07-02 19:19周佳善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学生初中教学

周佳善

【摘要】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人文性探索,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并有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以及多维度的分析思维等方式,关注学生人文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教学 历史与社会 人文性特征 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07-02

初中历史与社会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征,作为初中基础课程,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深入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初中教师仅仅关注学生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促进初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真正展现教学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价值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并有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实践推广价值较高。

(一)培养正确的历史意识。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将过去、现代与将来有效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灵感悟和心灵体验的过程。历史与社会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人文性内涵探究的价值,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可以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精神出发,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富含人文性特点、人性化元素,对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为初中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内容包含很广,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等内容都是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可谓纵横古今、不拘一格,既包含悠久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是历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十分富含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充满了人类历史变迁的痕迹,彰显着数万年来人们的发展与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基于实际生活出发的学科,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对学生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素养指的是人们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转化吸收后表现出的修养与气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优良的思想品德等。民族精神是在历史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其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共同特点,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当前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民族精神较为单薄的问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科学的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积极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民族的伟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教学指导方法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指导方式,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以及多维度的分析思维等方式,展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人文性教学指导价值。

(一)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在这种课堂教学指导方式下,学生多呈现出学习质量较差、学习兴趣较低的方式,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更何谈人文性内涵的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篇课文中,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学生通过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会较差,难以真正感受到历史与社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借助PPT展示各大洲与各大洋,使学生能够根据视频画面进行学习,将抽象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与具体,帮助学生形象思维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能够看出,教育的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与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质量较差,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也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

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大致相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历史故事、社会故事较多,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历史、倾听故事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人生道理,历史和当代初中学生的距离较为遥远,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一切事物,评价一切事物,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背后蕴含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较为丰富,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均可以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天然素材,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材料。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与人文精神。

(三)多维度的分析思维。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富含逻辑性、人文性特点的学科,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年代历史进行分析,关注学生历史不同特点与共性的分析。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作基础,让学生能从历史和社会事件中认识到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今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和基本观点。

人文学科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多纬度思维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基于多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并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引导。 以“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课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探究城市规划的中心要点,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排列在他们心中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存在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互相进行辩论,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中心城市的构建中,地形条件是最重要的,而有的学生则会认为交通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水源条件是最重要的等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看法,记录学生主要存在的观点,构建互动性、生成性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课堂教学总结,引导学生梳理本堂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与内容,产生课堂教学总结的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指导方式以及多维度的分析思维等方式,带给初中学生全新的历史与社会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优势,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初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历史与社会的无限魅力,感受到历史与社会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伟清. 稳定与创新并举 历史和现实结合——浅谈2009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1(24).

[2] 邬益斌.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中国古代科技典范”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7(16).

[3] 董玲玲. 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思考——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24).

[4] 贲新文. 把握课标新变化 迎接教学新春天——《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教学启示[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9(15).

[5] 沈毓春,陆晓明,王永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初探[J]. 中小学德育,2015,04(21).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学生初中教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