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6-07-04 05:37梁红霞王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干预效应心理健康

梁红霞, 王哲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梁红霞,王哲

【摘要】目的探讨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为改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73名参加体育社团的医学本科大学生和104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进行12个月的跟踪调查,运用SPSS 21.0版本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试验t检验,对两者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和P<0.01。结果体育社团成员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明显(P<0.01);表现难美类或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明显。结论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改善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体育社团活动要选择符合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内容和方法,集体性体育锻炼项目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心理健康;干预;效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等教育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高校要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1]。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医学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增强信心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体育社团是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改善心理素质、维护校园稳定、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明当前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部分医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医学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湖北医药学院2013级(大一)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生物科学及药学本科专业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级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生物科学及药学本科专业42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73名学生分别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瑜伽、武术、轮滑、乒乓球7个体育社团项目,由其组成实验组。将未参加任何体育社团活动的104名大学生设为对照组。于2013年9月,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次测量,在1年后(2014年10月)对他们进行复测。

1.2.2实验控制所有体育社团(单项协会)均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并有1名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所有体育社团成员参加为期1年的社团活动,并记录考勤。每个社团开展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2小时左右,每月均有1~2次集体比赛活动,全年不少于2次对外交流比赛或表演活动。

1.2.3测量工具采用SCL-90(self-rating symptom scale)自评量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量。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评价分析因子。每一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制(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统计。测试均在20分钟内由被测者独立完成。

1.2.4统计方法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用Excel 2003进行汇总制表。描述性统计指标以平均分和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和P<0.01两个级别。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对体育社团(实验组)和非体育社团(对照组)大学生进行初次测量,结果显示,两者在躯体化等10项因子、阳性项目和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体育社团成员与非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注:*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

2.2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改善情况

2.2.1总体情况体育社团开展活动1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状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6个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参加社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化因子得分增高,精神病性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敌对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项目数和总分有明显降低(P<0.01)。见表2。

2.2.2不同性别实验组成员心理健康改善情况不同性别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改善数据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上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子、阳性项目和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变化。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得分,以及阳性项目数和总分上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男女学生在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都没有明显变化(P>0.05)。从统计数据上看,参加体育社团对女生心理健康的改善程度要高于男生。

表2 体育社团成员参加社团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s

注:配对t检验,*为P<0.05,**为P<0.01

2.3不同类型体育项目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分析

田麦久[2]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准确性、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5个项群。按照项群理论,瑜伽、武术、轮滑项目在运动中力求完成高难度的精彩动作,并着力展示运动美、人体美,属于表现难美类(97人),篮球、足球属于同场对抗类(72人),羽毛球、乒乓球属于隔网对抗类(104人)。表3显示了不同类别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水平的不同效果。以SCL-90各因子得分在入团后的增量为因变量,以项目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显示,表现难美类与同场对抗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难美类与隔网对抗类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各因子上分值为正。说明表现难美类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效果更好。同场对抗类项目与隔网对抗类项目相比,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以及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值为正。说明同场对抗类项目较之于隔网对抗类项目在这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综合得知,不同体育项目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不同,其作用大小依次为:表现难美类>同场对抗类>隔网对抗类项目。

表3 不同类型体育社团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

注:检验方法为Post Hoc Tests-LSD,*为P<0.05

3讨论

3.1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明显

体育锻炼是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智力、情绪、人格、自我概念和认知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常用于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的治疗[3]。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4]。实验前,体育社团成员与非体育社团成员两类大学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在10项因子及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年时间的体育社团活动后,比较两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明显差异。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得到明显增强,而非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状况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验经规范控制,排除了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受体育课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高校体育社团对于增进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2体育社团活动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意义不同

总体上,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方面改善明显。其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5个因子方面具有明显改善,而男生只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改善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女生在入团之初,一般都存在保守、封闭、压抑的心理状态,也不善于交际[5],而长期的体育社团活动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心理潜能得到释放,因此,心理状态改善比较明显。而男生相对女生则比较开放和外向,心理素质较强,他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心理改善潜能较小,因而改善不明显[6-7]。其二,也有可能是因为男女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不同造成的。女生一般较多选择表现难美性的项目,男生则更倾向于选择带有攻击性的对抗类项目,而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可能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定时期的体育社团活动,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得到了改善,这种改善对于女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说明了体育社团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效应。因此,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3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不合理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4]。体育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包括锻炼的种类、频率、强度、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效应密切相关。本研究证明了表现难美类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比如瑜伽、舞蹈、武术、轮滑等项目。这类项目以技能练习为基础,以自我展示为表现形式,对大学生抒发情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具有良好作用,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同场对抗类如篮球、足球等属于集体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配合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而隔网对抗类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单人对抗项目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不明显。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选择符合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集体性体育项目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4-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301/146673.html.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Hayden RM,Allen GJ.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bic Exercise,Anxiety,and Depression:Convergent Validation by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J].J Sports Med,1984(24):69-74.

[4]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6):37-39.

[5]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6]Dahlin M,Joneborg N,Runeson B.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dedical students Across-sectional study[J].Mde Educ,2005,39(6):594-604.

[7]肖长根,唐秋萍.医科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评估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28-529.

Promoting Effect of College Sports Club Activities on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LIANG Hongxia,WANG Zhe.

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Discussi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ports club activiti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and provide the in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Using SCL-90 symptom self rating scale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273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104 non sports associ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llowing up for 12 months.SPSS 21.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and paired T test evaluation test we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and the significant level was P<0.05 and P<0.01.ResultsSports club activities for medical students,especially femal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1);Difficult-pretty and collective sports programs for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obvious improvement.ConclusionsCollege sports club activities have to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especially in the female group.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Sports club activities should in lin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Collective physical exercises program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Mental health;Intervention;Effect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117);湖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科研课题(2014B03)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通讯作者】王哲

【中图分类号】G444;R39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3.010

(收稿日期2015-08-07)(本文编辑熊月琳)

·社会因素与健康·

猜你喜欢
干预效应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