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6-07-04 00:32吴婷婷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

摘 要:本文从正确认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出发,论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方法,有助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针对全面预算推行中的问题,提出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的相关解决对策,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 管理

现如今,市场经济得到了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模式。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实际经营状态分析,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架构完整的预算管理方案,旨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条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此,首先应对全面预算工作实施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解。

一、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的重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调查与分析,制定企业预算,能为企业的发展与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于把控企业的发展与经营目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实现企业在发展目标上的具体化,实施全面预算是让企业中所有的部门都投入到预算管理的行列中来,将整体发展目标划分成不同的小目标,让各个部门都能了解自己的职责,各自为了各自的小目标而努力。

2.控制经济活动。以预算控制各个部门,按照预算组织生产,能够确保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遵从企业整体规划,保证全年计划的顺利运行。

3.考核评价业绩。利用预算对各个部门及个人进行考核,改进了以往考核缺少一个客观指标的局面,使考核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4.增强企业运行的战略性。新时期,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时掌控市场现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等各项参数,企业应及时作出战略性的调整与规划,开展这一系列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之上。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会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与整合,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能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现象。了解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全面预算的数据与结果,开展绩效考核机制,强调员工在操作与实践过程中合理控制成本,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若市场环境发展变化,威胁到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应及时对预算结果进行调节,能更为接近企业的预算效应。

二、全面预算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是推广较为普遍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1.从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现状来看,在经营与预算上缺乏战略认知,预算授权不够完善,使得企业的发展与运行失去战略意义,预算编制问题相对突出。

2.为预算而预算,只重编轻执行。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缺乏足够的预算管理意识,认为预算与企业管理间不存在联系,并且,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未能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结合,编制不合理,仅仅追求数字上的变化,使得预算管理水平大大下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控制,并没有参与到日常管理中去,致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就算一些企业重视预算执行,也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认为预算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上升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鉴于财务部门职能有所限制,在支出行为判断上缺乏科学性,大大弱化了预算管理效率上的作用,使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3.预算编制工作过于缓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及时编制各项预算指标,且编制预算指标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很多企业都出现预算编制不及时的现象,若年初编制,审核完毕会在4月左右才可启动,对前4个月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得预算编制失去足够的效力。

4.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机制与考评制度。经过分析,大部分企业在预算上都是年度结束后才控制,为时已晚,预算监督与控制工作存在严重缺失。在进行考评时,没有有效的考核指标和约束制度,主要以数字考核为主,且有财务部门单方面进行,其他部门的参与力度不足,影响预算工作开展的价值意义。

5.预算调整工作过于随意。在企业预算执行中,问题层出不穷,若开支超出预算,处理渠道不规范,或是随便对预算数据、信息进行更改等,都会影响预算结果,最终逐渐会偏离预算目标,容易导致预算失真。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建议

1.打造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强调战略性思想在预算工作中的渗透。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富含有一定的战略性、人本性、系统化的理念,是保证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属于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行为,也是对战略性思想的有效落实和执行。开展预算管理前,必须及时掌控市场发展形态,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对企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立足于长远,开展预算指标的合理性编制,能有效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为企业实现长期战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强调预算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管理中,不只是财务部门,强调全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共同努力,可大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写作,是达到全面预算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

3.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选择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与控制,借助规章制度规范各个部门的职责与行为,预算一经确立,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各项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

4.注重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其最为关注的当属个人的薪酬与利益,为了提高考评水平,应将考评与激励机制相互渗透,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将预算执行者作为考评的对象,将预算目标最为重点内容,及时执行情况与目标进行比对,从中找寻差异点,深度探究此差异所产生的原因,进而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运用奖惩机制来进行利益的划分,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在激励机制构建上,企业应注重对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通过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不同的方式,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

5.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可实现电子预算模式,以電子数据的形式来设定预算指标。电子预算系统必须与财务系统建立联系,能及时从财务系统中调取所需的电子数据,进而获取预算数据,并对整个预算的执行予以监督和控制,及时为管理人员提供预算的相关信息,了解偏差所在,及时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6.全面预算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可随意的进行调整。预算编制工作必须统筹兼顾,量入为出,预算编制一旦完成后,不能随意调整和修改。为避免后续发生修改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禁止出现失误,以求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行与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现金流、物资流发挥最大效益。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的质量和效果,应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强调考评制度与激励机制的相互融合,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等,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简介:吴婷婷(1972—),女,经济师,陕西西安人,陕西江河水库管理局,主要从事企业事业、财务、综合管理。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全面预算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