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治理

2016-07-04 03:09李巧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建议措施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要素出发,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控制环境不理想、信息沟通不畅和监督弱化问题严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找出造成这些问题原因。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包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和加强企业全社会和企业内部的诚信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建议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美国COSO 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受企业董事会和其他管理当局及其他人事影响,设计出的一个流程,旨在為达成企业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由以下五个相关联的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涵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控。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控制环境不理想。控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核心工作人员的个人属性。具体来说,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职能划分、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工作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观、经营理念、营运风格、领导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等方面。控制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没有实现真正的权责分明,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的股权分布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权利的现象严重;董事长与总经理岗位重合,没有实现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造成人才的浪费;企业内部审计不独立,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

2.信息沟通不畅。信息系统是指记录、处理、归纳、报告单位经济业务、保持相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记录及方法。信息系统是连接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桥梁,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外界的市场环境以及变化、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信息系统向外界传递了自身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企业的信息沟通不顺畅,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扭曲与失真,容易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正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不通常,为收受贿赂、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

3.监督弱化问题较严重。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关注越来越高,企业内部也纷纷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取得完全的独立地位,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企业的领导者汇报工作并对其负责,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也是由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缺乏力度。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产生原因

1.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虽然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已建立对管理层的监督机制,但是这种监督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达到实际的监督和控制的作用。追其原因,是由于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部规范;有的企业及时设置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个形式,制度本身很不完善;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执行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内部控制制度如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外部审计。

2.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的上下级之间、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无效,很大程度上由于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够完善,造成有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靠、不及时,甚至失真。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具有连带作用的,信息传递的每一个节点都必须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否则就会造成整个信息传递系统的实效。

3.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治理层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治理层可能由于工作能力没有对管理层的不当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监督弱化;治理层也可能处于对公司整体利益的综合考虑,即使发现了管理层的不当行为,也没有对其进行制止与处理。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由于执业人员业务能力和审计环境的缺陷,造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监督。

四、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企业需要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根据上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企业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已出一下建设性建议,以便企业改变现状,获得可持续发展。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企业的的经营失败和重大危机,往往不是由于正常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失误,一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一时的失误也是可以补救的。但是对于那些长期存在企业内部的风险的隐患,日积月累,最终会造成企业的经营失败和重大危机。所以,对于企业来讲,能够有效地识别企业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并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既要面向过去,也有面向未来,既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能预测未来、防患于未来。此外,企业的风险控制也应贯穿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从管理层到职能部门,从职能部门到生产运作。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涉及到企业全要素、全过程、全层次的风险控制。

2.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如果企业本身不能主动地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外界市场环境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管控,我国需要推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引,通过强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来间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目前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刻不容缓,这需要企业自身与外部监管机制的共同努力。企业需要自觉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大力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管控。多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

3.加强企业全社会和企业内部的城信体系建设。诚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基石,能够被社会认可的诚信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生产力、竞争力,更是企业的一项资源、无形资产。我们可以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同时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双管齐下。从企业外部来讲,主要是在社会上确立企业的诚信评价标准,能够对企业的诚信得到准确的评价,建立企业诚信资质数据库,对企业的诚信资质公开化、透明化。从企业内部来讲,企业要自觉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无论是对企业内部员工、对合作伙伴、对供应商、对客户、对社会公众都应该自居而树立起自己的信用,做到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 李慧.关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9,(3).

[2] 陈继云.COSO报告与内部控制研究[J].上海会计,2002,(5).

[3] 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8,(6).

[4] 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15.

[5] 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巧俐,女,汉族,山东青州,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审计学。

猜你喜欢
建议措施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因地制宜推进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天门市汽车车险在理赔方面的探究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