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路径探讨

2016-07-04 03:09邢淑兰刘雪婷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本科院校转型

邢淑兰 刘雪婷

摘 要:民办本科院校往往受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政策扶持、招生层次局限等因素在社会上受到的认可度不高。民办大学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方向。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民办院校应积极顺应国家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扬长避短,向应用型大学方向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本文着重从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路径出发,为当前遇到的阶段性问题提出举措。

关键词:本科院校 转型 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就是着重强调以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在新一轮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体制,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在中国,应用型大学面临的发展困境也是存在的。

一、民办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

1.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定位模糊。民办高校转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办学定位目标,盲目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学校办学缺少自身的特色学科优势,往往都有东施效颦之意,从而使其失去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层次的提升,民办学校更应该寻找合适的契机找准定位,认清方向。

2.服务地方能力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很多本科院校缺乏对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状况的了解,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岗位需求的相关调查研究,没有建立起专业与人才的联动联系。造成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差。

3.缺乏实践实训环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民办本科院校在实践实训环境方面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却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器材陈旧落后,师资队伍不齐全,学校相关的实训平台和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都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师资整体实力偏弱,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绝大多数教师是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少行業企业实践经验。校企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存在诸多问题障,缺乏政策性保障和扶持。校企之间没有建立一个有效长期的联动机制,以上因素导致应用型高校难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探讨

1.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试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主动吸纳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总体目标+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设计思路,突出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自觉引入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和课时比例。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强调良好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科学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精简课程门数,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将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全面推行实验室开放,加强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开发校级各专业技能竞赛,增加学生参赛机会,以赛带练,保证参与大学生科技和技能竞赛活动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学生人次逐年增加。引导专业技能考证,推进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造就高水平双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积极参与生产一线技术攻关,丰富实践经历是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制定与行业、企业优秀人员互聘等交流合作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卓越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

4.加强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做好技能训练保障。通过“Z型”人才培养方式及现有实训体系,建立高水平的“师资能力培养、研修体系”,在满足实践课程授课支撑的同时,利用受训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建立符合院校需求的“精品课程、MOOC”, 通过建立完善的有梯度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管理信息化资格”认证体系,形成以师资培养、人才甄别、MOOC为出口的智慧财务共享中心,发挥学院社会服务价值。

5.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倡导推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定点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关系,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利、合作共赢。成立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会、座谈会),交流校企信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商讨教学改革事宜。 在合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经常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教授学生。高校应成立专业调研队伍,通过对企业实地调研考察,加大校企合作探讨,完善学校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吻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的工作,使得教材更符合企业和实际工作需要。应用型人才具备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被社会及时代社会对广泛的需求,是适应在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应该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塑造和培养,加大对社会企业的人才输送比重。这种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金玲,曲建光,曹先革,等.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转型的GIS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5,24(2):78—80.

[2]杨岭.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必然趋势、问题及实践路径[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2):110—114.

[3]苏静,肖攀,朱强.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J].河南教育(高教),2014(6):3.

[4]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61—69.

[5]李剑平.院长空降易学校转型难[N].中国青年报,2014-03-04(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3年最新修订)[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邢淑兰,女,讲师,管理学硕士 会计理论。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培华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6PH17.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本科院校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