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形象剖析

2016-07-04 05:50张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长孙高家巴金

张娜

摘 要:巴金《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里的长子长孙,他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高觉新悲剧的一生,受到其所处时代、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是他自我选择的结果。本文介绍了高觉新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导致高觉新悲剧人生的因素。

关键词:《家》 高觉新 形象剖析

文学家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非常注意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那些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尤为细致。高觉新是巴金《家》中塑造最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是对高觉新畸形性格的描写触人心弦。高觉新的形象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格的典型形象,该形象受到多数读者的议论和分析。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的因素,对于读懂其悲剧的一生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

《家》是巴金先生在《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背景。那个时期新文化运动虽然已经全面展开,在高家公馆这样一个仍然处于旧制度治理的“家”中,一直以维护封建传统的制度为准则。在《家》中很多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在高觉新这样一个形象上淋漓尽致的得到展现,指出了封建制度的不足之处,由此发人深省。高觉新也是巴金《家》中塑造较为典型的人物。在该作品中,高觉新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和矛盾性。高觉新是一个善良软弱的性格,他也憎恨旧制度,只是在思想上反抗,不敢付诸行动。高觉新是一个立足于高家大家长和叛逆者之间矛盾之人。因为他这种复杂的性格导致其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对象。在高家这样的大家庭中,他必须遵照父辈人的意思严加看管两个弟弟,尽其所能地维护好高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对自己两个弟弟的遭遇和反叛行为深表同情。因此,高觉新成为一个思想上的新青年,行动中甘于依靠旧制度生活的人。作者巴金曾说:“于是他变成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两个弟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青年。”这样的两重人格导致他的性格存在很大的矛盾,也导致他成为无抵抗和作揖主义的人物形象。在高觉新眼中,他们只能沦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所以,他无论碰到怎样的情况都没有怨言,好像顺从是他唯一的能力,他拼尽全力维护着奄奄一息的封建势力。他听从长辈们的意思对包办婚姻点头顺从,没有多说任何一句反抗的话语。对于蛮横的长辈他也不敢有半点的执拗,他没有办法阻止制造罪恶者的行为,也不能把封建家长与叛逆少年之间的矛盾进行合理的排除,只能做一个两面说好话的人,两面打着圆场。正是因为他一直遵循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才使他的一生都处于悲剧的生活中,他不仅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权,也丧失了争取光明前途的机会.他没有反对家里人为他做的所有安排.在《家》中写道:“他的父亲让他采用抓阄的办法选择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并在年内结婚,由此他的升学愿望也破灭了,他的前程也成为无稽之谈。他关上门用铺盖蒙着头痛苦”。他没有反抗,也没有想过反抗,只能听从家人的意思,不敢有怨言。但是,他在心中为自己的命运痛哭,为自己喜欢的少女痛哭。这一段写出高觉新没有一点的反抗主义,他也为自己的顺从无抵抗主义牺牲了最珍贵的东西。他无声的沉默,只能运用泪水发泄一下自己的难过。随后,就会把这些情绪搁置起来。这就是他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心理形式,就是指人在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后养成的一种本能的行为方法。他在日常的生活中遵循无抵抗主义,受到痛苦和不公正的待遇后,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他又觉得外界并不能真正了解他。在该作品中他曾说:“你不了解我,你们大家都不了解我。”自从他和瑞玉结婚之后,就使梅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高觉新的性格懦弱到极限,在高家老太爷逝世之后,正好是高觉新的妻子瑞玉生产之时,陈姨太说这样会引发血光之灾,高觉新虽然自知这些人所说的血光之灾简直无中生有,但他却没有反驳和反抗,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城外,从而致使瑞玉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所谓的雪光之灾,从而又断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这就是最为可悲之处。这个时候,他心中奉行的无抵抗主义正发生着微小的变化,他清醒地认识到正是这样的制度、迷信、礼教,夺取了他一生的幸福和前途,牺牲了两个他最爱的女人梅和瑞玉的性命。但是,他好像很健忘,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还在痛苦地痛哭,不一会儿又和弟弟妹妹们愉快的玩耍。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能反思认识到自己导致悲剧人生的原因,却没想过去改变它。

二、导致高觉新悲剧人生的因素

(一)封建思想的毒害

自小就开始接受封建思想的教育,不但使高觉新丧失了反抗的精神,也让他形成了特定的处事方法。封建思想所推行的“礼”“温厚敦实”“谦让”等这一系列的理念已经在那个时代人的心中扎根。那些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这种思想已经在他们的心中发芽、生长,融入到血液中。高家老太爷是参与封建的科举考试从而踏上仕途,随后建立了这个等级森严、家教严格的高氏院落,所以封建的思想是高家处理各项事务的教条。在高家大院中封建思想“忍让”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高觉新从小聪慧,受到长辈们的喜欢和宠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接受封建思想的熏陶直至长大,封建思想中的毒害物质也在他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这里的谦让思想经过特定环境的影响,就变成了一种对父辈人的愚忠、愚孝,只是一味地顺从父辈人的意见,同情同辈人的做法和思想,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所有,忽略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开始奉行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慢慢地这两种主义成为其处事的原则。该主义也让他把自己的思想无限制的压抑,一味地牺牲自己,不进行反抗斗争。

(二)特殊的家庭角色

在封建制度下,所推行的仍然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高家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映射,这里的长房长孙从出生之日就具有维护家族利益的责任和义务。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子长孙,他是高家的正统继承人。在这样的特殊家庭和特殊背景下,他不但具有承担整个家族的延续和生活的责任,而且也是这个家伦理道德的传承者。封建思想的制度模式让他不断消耗自己的生命活力,致使他形成顺从、软弱的性格。让他不惜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维持家的情况。在该作品中,高觉新尽其所能地减少长辈人的冲突,宁愿做别人眼中的傀儡。他在自己能力之内配合长辈们,任他们摆布、陪她们打牌。高觉新的性格悲剧的形成有他自身的因素,多数的因素是由这个“家”导致的。高觉新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被家族的伦理观念严重抹杀,导致他的一生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和殉葬品。分析高觉新的性格,我们发现他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一直处于游离的态势。高觉新也接受过新思想,非常向往新的生活方式,也很理解同情弟弟们的做法。有时他心甘情愿为他们受罚,弟弟们却不懂为什么大哥要承担这一份责任。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弟弟们可以接受新思想,向往不一样的生活并付诸行动,没有必要承担太多家庭的责任和重担。高觉新这个大哥,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需要担负更多的家庭责任。弟弟们惹麻烦,他就要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放他们到外面的世界中。所以,弟弟们可以毫无压力地反抗、违背父辈人的意愿甚至离家出走。高觉新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家族的重大责任。顺从地承担所有的负担。哪怕是违背意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他也毫无反抗和怨言。特殊的家庭角色让他付出最大的牺牲,悲剧的命运伴随其一生。

(三)对自我的放弃

该作品中,高觉新的人生也是存在自我选择和身份选择的。不可否认,高觉新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孙,从出生之日起就无法改变。但他是不是要承担该身份所赋予的责任,他有一定的选择性。外界因素对于事物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事物的本质还是由内在决定的。莲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在封建思想的深渊中也会有走出来的强者。高觉新悲剧的一生和他的自我做主的可能,一直以长子长孙的角色而生活。也可以这样说,高觉新的选择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也具有对生存权利能动性选择的机会。可惜,他最后选择放弃自我,把自己放在长子长孙的状态下忙碌的生活,每天复制一般的人生。事实上,高觉新放弃自我选择的机会就注定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三、结语

高觉新是巴金《家》中塑造的最为典型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他的性格的形成受到那个时代环境和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高觉新的形象是那个时代的映射。分析高觉新性格特征和形成悲剧人生的因素,我们得出一味的妥协、顺从只会丧失自我,从而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兰铁梅.懦者,旧制度的殉葬品——《家》中觉新形象初探[J].语文学刊,2011(24):38,73.

[2] 黄小芳.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典型——浅谈《家》中高觉新形象[J].课外阅读(中旬),2012(12):314.

猜你喜欢
长孙高家巴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一箭双雕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来自太傅的恶意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贞观时期影响时代的女性——长孙皇后
赌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