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影响时代的女性——长孙皇后

2018-01-20 14:52阿福
醒狮国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孙贞观魏征

阿福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唐朝女性很自由,但实际上贵族女性和民间女子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过唐朝的贵妇在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参与度确实很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大周女皇武则天。而唐代贵族女性为什么能如此自由自在放飞自我呢?实际上从贞观之治甚至于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而这个基础是谁奠定的呢?

笔者认为这个奠基人非长孙皇后莫属。

是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

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书上,都爱把长孙皇后形容成一个温顺的女人,对她的记载也不多。但是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史书总是由后世所编写的,而后来的时代对女性的约束越来越重,那么根据当时的需要,自然就会有意无意地淡化女性。因此,很多人甚至认为长孙皇后很迁就唐太宗、是个在丈夫面前十分温顺的女人、代为管理后宫的妻子、是未来皇帝的生母……而已。

实际上,长孙氏本人的存在感是非常鲜明的。即使经过后人如此刻意的简化,她留在历史上的印记都是非常深的。

长孙皇后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父亲是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则是继室高氏,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

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这是一个带着浓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据说,观世音信仰东至中原之后,在传播中由男身变为女身,与长孙皇后就有极大的关系。

长孙这个姓氏的历史很悠久,而长孙皇后所出身的长孙氏,源自北魏皇族。长孙氏的外祖父高敬德,则是北齐皇族高氏直系。很多八卦影视剧总是强调贞观后宫中的隋朝公主血统高贵,纯属胡编,真要论血统,长孙皇后更胜一筹。

长孙氏十三岁就嫁给了十七岁的李世民。婚后不久,李世民就投入了群雄逐鹿的隋末乱世。当他在前线出生入死打仗的时候,长孙氏就在后方开展各项交际联络,尤其侧重于唐高祖李渊和他的儿女姬妾们。夫妻俩双重努力下,李世民的功业和野心越来越大,直至最终走到与太子李建成一较高下的程度。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有一个历史的细节出现在事变的前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也就是说,那个决定性的时候,二十五岁的秦王妃长孙氏,是在现场并且亲自激励将士的。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多年疆场锤炼出来的雄心壮志与狠辣无情都显露无疑,而长孙氏自始自终都紧紧跟随在一起。这场翻转整个政治格局影响中国历史的血腥政变,她从来就是参与者甚至是主角之一。因此,她在李世民接受“禅位”称帝的第十三天就被册立为皇后。

成为皇后以后,长孙氏轻易不公开对政事发表意见。于是后世的男性史家认为这是她“不干政”的三从四德表现。这实在是笑脱笔者的下巴。。

贞观年间的文武重臣,几乎都是长孙皇后的熟人……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第一位就是她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后头还有她的叔父长孙顺德……太子李承乾则是长孙皇后亲生儿子……可以说军政事务,基本都在长孙皇后的意向之内,需要她出来表达不同意见的事情,实在是少之又少。

当然,少并不是没有。

长孙皇后公开反对唐太宗的意见,提出“进谏”的情况,史书上记载了至少三件。

最著名的一次,莫过于力保魏征。

当时唐太宗被魏征当面顶撞,退朝之后就恨恨地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谁是这个乡巴佬啊?太宗咬牙切齿地道:“魏征这个家伙,总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后返回自己的宫中更换朝服肃立于庭中向太宗行礼。太宗惊问原故,长孙答道:“妾闻主明臣直。如今魏征如此耿直,自然是因为陛下你已为明君。我怎能不向陛下道贺。”长孙以她的睿智和对丈夫的了解,轻轻的化解了太宗的怒气,既救了魏征,又令太宗明白直谏之臣的可贵,也加深了夫妻间的感情。

可惜后来长孙早逝,否则的话,魏征身后未必会有“停婚扑碑”的遭遇。

另一次进谏,则是长孙皇后劝唐太宗不要重用外戚。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小伙伴、大舅子,还是夺取帝位的首功之臣。因此贞观伊始,李世民就想封无忌为宰相,并且立刻把这个打算提前向太座献宝,以为她会喜欢。不料长孙皇后立即屡次推辞,说:“我身为皇后,家族已经是尊贵至极,实在不愿意让兄弟子侄们满列朝堂为高官。从前汉朝吕、霍二后家族的先例,可为后人的切骨之诫。希望您不要让我的哥哥担任宰辅之职。”

尽管长孙氏如此劝说,长孙无忌仍然被好妹夫提拔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长孙氏的预料。无忌任仆射没有多久,就有人向太宗上书,说这位国舅爷权势太盛,恐有不轨。尽管李世民将这封奏章拿给无忌过目,并公示群臣,表示自己绝对信任长孙无忌的忠诚,这封奏章仍然惊出长孙无忌的一身冷汗,在长孙兄妹轮番要求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在一年后改授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还发了这样一道诏书给长孙无忌:“黄帝得力牧,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为五伯长;朕得公,遂定天下。公其无让!”接着,他又亲自做了一篇《威凤赋》,以志无忌的功劳。

与“力保魏征”和“劝诫无忌”相比,长孙皇后的另一次进言就确实有点出格了。

这次进言的起因是长孙皇后的另一个哥哥,异母所出的长孙安业。这位当年为了抢夺家产,就虐待异母的弟弟妹妹,因此与长孙皇后关系平常,后来甚至还参与了谋反。

谋反当然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这简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孙皇后却在这个时候出来为长孙安业求情。她说:“安业谋逆,万死无赦。然而他当年对我不慈爱的事情早已天下皆知,如今处他死刑,外人一定会认为是我趁机报复哥哥,这对皇上您的名声也是莫大的拖累。”太宗答应了她的请求,长孙安业免于一死。

长孙氏求情的话说得很婉转,语言艺术达到了巅峰。但是你能因此说她是温顺的后宫女性、男性附属品吗?当然不能。与性格刚猛飞扬的丈夫相比,长孙氏是迂回委婉的,但她仍然是一个长于谋略决断、善于使用权力、极有智慧的人。

贞观时代的皇后如此,当时的女性和后来的女性、当时的社会和后来的社会又怎么会不受影响呢?

可惜的是,由于长孙氏享年只有三十六岁,她并没有来得及更多地展现她的聪明才智和影响力。

长孙皇后在病重期间,拒绝了唐太宗要为她进行的大赦祈福,认为生死有命,不宜为个人擅动法度。在弥留之际,她还叮嘱唐太宗要善待曾经同甘共苦的朝中重臣,并且要求身后薄葬。

贞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闪耀的一个时代。主角固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是伟大的事业绝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和贞观群臣,都是貞观之治的缔造者。

若是要以个人而影响一个时代,光有个人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身居高位。长孙皇后得而兼之,对当时的社会乃至于整个唐朝的社会风气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编辑/徐   展

猜你喜欢
长孙贞观魏征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来自太傅的恶意
长孙家庭成功的秘诀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
西安唐代长孙无傲夫妇墓